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彰显城市的特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顺势而上,积极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领先全省经济,可是这并不能掩盖一些存在的事实,与迅猛发展的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还稍显稚嫩和落后,无论从受关注的程度还是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都是微弱的,因此加强农村文化产业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模式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途径作尝试性思索等方面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视角,集中阐述了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
安徽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大多地处农村偏远地区,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资源也会不断地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这里笔者用SWOT分析法对本省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作如下简述。
(一)优势
1.丰富的资源:安徽省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人文文化,据统计,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国家级历史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此外还有20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徽南有长江,北有淮河,西有大别山,中有巢湖,地形不一,文化各异,各具特色,合肥有包公故里,亳州有老庄哲学,黄山的毛峰,六安的瓜片,还有享誉世界的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以及以徽剧、黄梅戏、庐剧、花鼓灯为代表的各族民间艺术,据统计,安徽民间戏剧舞蹈共有650余个,独具特色的约有100余个。这些特色的资源无疑为安徽省文化产业增添了更多的筹码和资本,为打造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品牌创造了有利的优势。
2.可借鉴的经验: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从2005年以来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始它是围绕城市为主体而开展起来的,包括在合肥、芜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方特欢乐世界以及科技产品博览交易会无不为芜湖为安徽的文化产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这其中所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自然可以为安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借鉴。第一,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第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不仅是制度和观念上,还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机制。截至2008年底,全省143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农村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劣势
1.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还偏低,加上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便,农村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交流还缺乏时代的气息和科技的内涵,在科技的运用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另外,在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形成特色化。
2.市场发育滞后:安徽农村地区文化产业数量多,但是在市场推广上还是显得很滞后,它面广,分散,管理起来难度大,且各自为营,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更谈不上建立文化产业品牌。有的地方虽然建立起来文化产业市场,但仍然坚持旧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注重眼前效益,根本不能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一切都会引起诸多的市场问题,如无证经营问题,色情、淫秽等低俗文化传播问题。
(三)机会
1.文化既是凝聚力,更是创造力。农村文化的需求决定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 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它既是循环经济也是绿色经济,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刻不容缓的,巨大的文化需求决定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必要的。
2.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地方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如民间的文艺团体的增多,服务项目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等,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导下,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推进,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和整体风貌无不让人感受到农村文化产业的变化。
(四)威胁
1.安徽省大多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自身的实力不强,基础薄弱,与其他省份较强的文化产业比起来,在竞争力上自然处于下风。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8年中国乡村消费者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为5791元人民币,并且在当年上半年保持10.3%的增速。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安徽省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2.安徽省的大多数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开发和利用上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虑和长远的规划,或都只是追求短暂的眼前利益,因此,对于这些本来价值丰富的资源要不是功能开发的不充分要不就是过度的消耗资源的生命力,造成无谓的浪费,糟蹋,而得到的利益却是微乎其微。
二、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勤劳的农民将它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然而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这其中原因有政府的重视不够,有投资的不足,还有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薄弱等,在偏远的农村,农民想看看电视,文艺节目,图书都比较难,有些民间艺术节目质量高却无法传播出去,只能孤芳自赏,而有些民俗文化因管理不当或无人问津,最终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实乃悲剧。
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原因,落后的农村经济造就了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又制约了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这其中包含了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用于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的资金水平等。我国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经营大多是自给自足,产供销一体化及实现规模效应在农村其实并未普及,也就是说农村经济并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活动并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以及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作模式,从而致使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滞后的状态。
三、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
制约现代农村很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产品雷同,盲目效仿,某些乡村发展了一个农产品,打开了市场,其他乡村的村民就跟着学,但后者就不一定能致富反而还会冲击原先的市场,因此在这里笔者突出强调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化经营的重要性。在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以及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现对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做了尝试性思考。
(一)政府给予足够重视,颁布相应政策,支持农村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政府扶持是关键,安徽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有科学的决策,更要有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政府要解放思想,积极引导,为农村文化产业市场的开发输入新的血液,同时,鼓励投资,走市场化道路,以激活农村文化产业经营的机制创新,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门应在信息、人力、物力等方面对农村文化产业给予支持,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挖掘农村文化资源,突出重点文化项目,形成“一点优先,多点开花”的文化产业新气象。
(二)做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品牌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各具特色,却很少有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或品牌产业,现代社会里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名声,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的资源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的人文风情,整合当地各种子文化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接效应,努力培育特色,打出品牌,逐步做大做强。
(三)注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利用高科技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即使农村文化产业现在的发展状况不乐观,然而,拥有大批的文化产业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他们可以在农村传播先进的文化产业观念,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产业资讯,更能直接开展各种文化产业活动,吸引投资,实施项目,最大化的活跃了农村的文化产业市场。因此要求我们要充分地挖掘现有人才,通过培训,校企合作,或文化产业专修班等选拔一些高尖的人才,为发展文化展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要加大现代科技的运用,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合理而又全面地开发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达到增加产业附加值的目的。
四、透析安徽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芜湖市是安徽省政治、经济、交通的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区的成员城市,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省处于前列。芜湖农村面积广大,伴随着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芜湖农村文化产业也逐渐兴起,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城市地位的战略举措,也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一)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芜湖市农村地区广大且分布较集中,但各地经济发展的态势不一样,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各不相同。现总结如下特征,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总量大,但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效应,在体制上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文化产业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缺乏文化产业方面的专门人才,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常出现断层的现象,在规划、整合资源以及实践指导方面明显落后。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规划大体上遵循文化产业的三个主导方面,中心层面、外围层面和相关层面,这就涉及到当地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会遇到产业选择的问题,如中心层面的新闻出版业务,广播电视业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面的休闲文化娱乐服务,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相关层面的文化设备的生产销售,商贸业,服务业等。
(二)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作为安徽省第二大经济体,芜湖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先锋作用和主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文化产业脱颖而出,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在整个芜湖市经济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的兴衰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
发展目标:结合省情市情,以芜湖市为依托,发挥芜湖市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基地的功能作用,完善基础文化产业设施,多层次,多角度,打造出与长三角相接轨的农村文化产业服务网络,力争到2020年,把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成井然有序,内容丰富的文化产业链,与芜湖市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遥相呼应。
具体思路: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应坚持“主导项目引进,基础项目放大,龙头项目推广”的基本思路,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农民生活服务体系,优化整合农村各种生产资源,通过新建创新,联合兼并和加盟上市等方式,逐渐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也要坚持紧抓中心层面不放,全面发展外围层面和相关层面的方针,政府要积极引进重点项目,融合新闻影视出版等中心层面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产业值,其次,要注重文化培训和技术培训等外围层面,最后,要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业及房地产业务,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发展,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新,争取创建文化产业品牌。
(三)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
由于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芜湖市甚至安徽省的重视,享受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芜湖市农村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的构建对产业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首先,加强政府领导,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导向机制,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出发,从解决“三农”问题的立场考虑,充分展现文化产业作为当前朝阳产业的优势,带动地方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质量,全面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其次,突出政策扶持,建设文化产业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支持农民自己创业,对招商引资者以奖励。最后,加大投入,建设文化产业保障机制,这包括资金投入和文化产业人才投入,加大基础设备建设,搞好生态环境,多渠道地筹集城乡保障资金,同时要加大专业人才培训,也要对农民进行在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新为依托,蕴含在众多的产业领域,通过文化产业的纽带作用,可以使农村各个产业之间形成集聚,从而达到高端化、创意化和增值化,同时也能通过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发展机制的改革,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终有利于城乡一体化。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