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则童话故事,老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根据学习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童话故事,可以通过体会两只性格迥异的罐子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针对本单元的主题看问题要全面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二、 品词析句 感情朗读
三、 对比结局 研究感悟
四、 深化感悟 揭示寓意
我先从本课中挑选出比较关键的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词语进行复习检查。接着向同学们提问“陶罐和铁罐这两个朋友,你喜欢他们吗?”
这个问题是一个可以有多元回应的问题,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两个最能表现陶罐和铁罐性格特点的词语“谦虚”“傲慢”让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教学。
这篇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现二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是讲多年以后二者不同的结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比较到位。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时也注重运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奚落”一词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进行理解;“懦弱”是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领悟;“轻蔑”则是借助文中的插图来体会;“相提并论”是放在语境中引导学生领会。另外这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写作方法方面的渗透,在分角色朗读完第一部分的对话后,引导学生观察句子,体会这篇文章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动作的描写把两个主人公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简略处理后,即引导学生站在铁罐的角度,说说想对自己、对陶罐或人们说的话。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从而揭示文本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然而今天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时因教师语言引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二是在学生写话之前,教师创设情境时语言渲染没有引导到位,提出要求不够明确,没有表述清楚。另外也与平时学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能力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上我有所欠缺,包括学生的朗读水平,针对某一问题流畅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的能力,快速浏览文本的能力,认真倾听别人的朗读并且恰当的予以评价的能力等等。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注重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慢慢地感受到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就已经能够认识到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
作为上岗一年的新教师,通过这次教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一是在与学生的应对上,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理解后,不能马上做出反应,因势而导,这种课堂上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在学生读书后的评价上有些欠缺。虽然几次试讲中这一直是我努力改进,思考着想要突破的问题,但一直成效不大,无法迅速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定位,马上加以肯定并发挥评价语言的导向性的作用。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认识,真希望自己的理解力再强一些,记忆力再好一些,那样的话,应该会收获更多的教学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荡然无存。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故事主要通过两者的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对话使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这一重点分散在课文的2——9自然段。我通过先自由读,以读促思,以词促段的方式,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指名读,并配上动作、神气,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分角色对话:让两名学生对话,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对他们的朗读做出评价。在反复的朗读对话后,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跃然而出,学生自然生出了对陶罐的喜爱对铁罐的厌恶之情。我顺势导入后半部分的内容:“这样硬的铁罐,许多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10——17自然段写的是历经世事的变迁,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入土下,若干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荡然无存。我通过抓关键词突破难点,让学生谈谈感受。“陶罐太善良了,出土的第一句话就是叫人们帮他寻找他的兄弟铁罐。”“铁罐化为泥土,活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去,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我开始总结:“说一说你觉得做人应该怎么样对待别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叩开了孩子们的心门,他们开始反思自己,从而明白了做人应该谦虚、友善,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这节课我借助动听的童话,将学生引入了童话,走进了生活。对学生良好的品行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当我课后静心回眸,再次审视我的教案,对照教学过程,却发现了些许令人遗憾的地方。
一、我花了大量时间备课,课堂思路还是清晰的,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然而,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使得课堂纪律时有混乱。
二、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在课堂上为了尊重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造成预计解决的的一部分词语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今后应该收拢学生思维,力求把握重点内容。
三、对学生的思维把握不够深入,当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预设答案不相符时措手不及,忙于应对这种“突然”,使得一些关键词语的板书与教学步调脱节。
反思这堂课,我感触甚多,尽管得失共存,但我想,只有认真、努力发现课堂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