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大致可分为课程教育、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普及发展等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目的性还不够明确,但已经积累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篇一
《信息时代的小学计算机教育初探》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对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正确认识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构建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大致可分为课程教育、引入计算机辅助教育、普及发展等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目的性还不够明确,但已经积累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框架,正确认识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构建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计算机课堂教学焕发出它本身应有的生命活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教学现状的思考
小学生普遍具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上网、玩游戏是大多数小学生利用计算机想要做的事情,小学生们对图像处理、Internet知识等包含创造性与新奇性的信息也有兴趣,乐于追求富有挑战性的新信息。如今,计算机不是什么奢侈品,已经进入了许多城镇家庭,这为推进和发展小学计算机教育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但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却是小学生们的首选,仅有部分小学生具有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学习兴趣。虽然许多同学意识到计算机是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的意识极为淡薄。再加上有些学校经费紧缺而导致设备不足,望“机”兴叹。另外,缺乏师资以及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传统观念看,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只是一门副课,得不到重视。一些学校只是把参赛作为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标,仅仅重视少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对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构建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及组织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有些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与每堂课的教学任务相联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完成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的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十分关键。“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精心策划,出其不意,着眼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比如,要掌握画图软件,就要掌握画直线、画曲线、画圆、画矩形等简单图形的画法,就要掌握一些图案的缩放、拉伸、复制、粘贴等技巧。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一些教学任务,掌握画直线、画曲线、画圆、画矩形等简单图形的画法。再由此设计一两个大任务,把一个个小任务组合成“弯弯的小河”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一条小河,河边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树,在太阳的照射下,碧波荡漾,通过完成这些大任务掌握简单图案的缩放、拉伸、复制、粘贴等技巧。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致勃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学会操作。这些大小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小学学生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讲多练,在具体的操作中多加指导,点明问题,纠正错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在讲“字体”格式时,打开“字体”对话框,精讲“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标签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就行,学生可以触类旁通,体会其他相关内容的操作。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工具,特别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要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巩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比如,学习打字,除指法要求严格外,输入法就应该从全拼开始,与语文中的普通话及拼音结合起来,一举多得。要着眼于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强调一个个教学任务与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开拓计算机应用的视野。计算机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科特长、兴趣爱好,采用自然、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获取信息、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种信息的表达形态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联想,是计算机教育的强大优势,也为计算机教育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智力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小学计算机教育仍然为“从学习计算机到认识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由于计算机环境的整体性、空间的广阔性,计算机的学习思维具备空间想象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特点,小学生从计算机的操作中获得课本知识,体验成功和获得知识的喜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是基础教育,应强调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好奇、好动,对计算机的兴趣是“好玩”,计算机教师就必须因势利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老师讲、学生听,还要营造出“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氛围,建立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比如,第一堂课就要学会计算机的开启和关闭,直接进入Windows系统,让学生操作鼠标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涂鸦,查看图片,浏览动画等,要从“好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太强调要领,小学生对一些纯技术的要求会觉得枯燥无味。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在随后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精心创设的学习任务,即学即用,立竿见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可以通过图形的显示、文件的保存、鼠标的点击、光标的移动、键盘的敲打、文字的输入等操作,让学生了解和辨别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计算机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如果将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机地穿插在操作实践中,就可以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实现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还要总结经验,经常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教育,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应用实例,展示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描绘计算机应用未来辽阔的发展蓝图,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3]刘向永,张建州.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1,(6).
[4]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小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