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 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堂上孙中山提问时的情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不懂就问》教案
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课文插图、田字格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 “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
2.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 “流利”、 “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一愣、解答”。
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不懂就问》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学习至此环节,我不由联想到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确实遇到过一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在他们向大人(包括老师、家长)提问时,也许碰到过一些钉子。于是我打破原来理解文章最后孙中山说的话的意思,直接切入生活讨论:“请谈谈你曾经面对家长、老师不敢提问”的情景,按说碰钉子也没关系,我们是为了弄清道理吗?孩子们安静了片刻后,看到我往下没有做什么明示暗示,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列举了在家中厨房里问妈妈为什么要把油烧热了再炒菜,却遭抢白,“躲远点,小心渐到油。” 有个小男孩却生生地说:“有一次,我向老师问家庭作业是不是生字写三遍?”老师没好气的说:“我留作业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我当时就是怕写错了才向老师问一下,可没想到……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
这个小男孩的话勾起了我太多的感触。是的,我们作为一位老师,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勤学好问。有时候,学生们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总是把持不住自己,而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从而打击他们积极性,使孩子们“封口”。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们提问这一方面,又有多少人是耐心解答或坦诚相告呢。而其更有的除了不回答外,还追上一句“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或是由于工作忙,而拿一句话旧搪塞掉。
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是再用话语鼓励孩子不懂就要问,也不如在平时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提问。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