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有关金融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20:58

在当代社会的经济中,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表有关金融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有关金融论文范文篇1

浅谈互联网金融竞争力

【摘要】2013年被称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201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为何互联网金融能有如此之速的发展?与传统金融相比其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竞争力。首先本文从竞争力和互联网金融界定出发阐明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典型模式及其特点,之后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竞争力;信息不对称

1. 互联网金融及其特点

金融最基本的职能是融通余裕资金,即所谓的金融中介。Mas-Colell认为其存在的主要理由为:一、金融中介存在规模经济,能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二金融中介有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解决储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因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如下:

(1)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

(2)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

(3)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2. 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金融服务其存在和发展就是要解决市场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金融模式,其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理由在于它对这两大难题的解决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

2.1扩大客户资源和维护用户群上成本低

截至2013年六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这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客户资源。另外大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依托以前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而来,原本客户资源充足,为其在金融领域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客户基础。比较典型的就是以阿里巴巴为基础的余额宝的发展和以腾讯微信为基础的理财通的发展。凭借支付宝平台出来的余额宝2014年4月客户数已超过8100万户。其从开始运转到现在才短短8个多月,用户数竟然比股民还要多。主要在于阿里巴巴集团和其名下的支付宝为其奠定了强大的客户支持。阿里巴巴自1999年成立以来,发展速度特别快,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在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阿里集团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才有了余额宝自去年开始到现在的客户暴增情况。使得这个过程花费的成本很少。

2.2资源配置上的创新

2.2.1智能匹配借贷双方需求

传统的金融模式下,有很多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也提供多余资金的人,二者的交易都是通过银行中介来完成的。若有人想去银行申请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之前传统的做法是首先借款人去各家银行咨询看手续额度之类的,然后精心比较各家银行贷款材料信息,最终选定了某家银行申请。但等待着他的也可能是漫长的审批,额度不够,费时费力等状况。若如果这个借款人申请的是抵押贷款,那么他需要多次前往银行网点,要实现最终放款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智能搜索引擎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大幅提高信息搜集效率,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需求。以在融360为例,借款人仅仅需要输入需求关键词,搜索引擎便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最能匹配用户需求的内容,各家产品特色一览无余。这个时候如果你对某产品动心,你只需简单提交你的信息,信贷员便会主动联系你。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充分透明,效率得到提升,定价完全竞争,社会福利最大化。

2.2.2交易方式的变革

在交易上,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交易成本极低、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因为互联网金融可以及时获取供求双方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处理使这些信息形成时间动态、连续变化的信息序列,然后根据这个来进行风险评估与定价。在交易支付方式上,互联网金融将无现金流通,代之的是电子支付清算,替代现金流通。之前由于最初的支付终端掌握在银行,你若要存取款则需要带上证件,耐心排队才可以完成。之后的“银行卡-ATM机-POS系统”将收付款终端从银行手中解放了出来,释放到了所有安装了POS机的商户手中,这对于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支付终端的最新革命来自于互联网,终端最终被释放到各个互联网用户和商户的手中,可能是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

2.3便捷、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

2.3.1“长尾效应”和“碎片化”理财

互联网行业的长尾理论是指互联网利用其平台将无数的闲散资金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起来,进行理财投资。这有点类似于传统基金行业将众多细小资金归集起来进行集中投资,其不同之处在于平台不一样。互联网金融利用的互联网平台要广很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网民数量发展很快,2013年中国网民数量达6.18亿,使得互联网这个平台具有巨大的潜在客户资源。另外由于互联网平台没有地域限制,加上支付便捷、成本较低,使得“碎片化理财”成为可能。

2.3.2操作方便、使用灵活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是在支付宝网站中植入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用户可以将资金转入余额宝然后每天获取收益,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来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实际上也不是“利息”,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流程就跟给支付宝充值、提现或购物支付一样简单。

参考文献:

[1]沙季超.互联网金融的法经济学分析——以余额宝为视角[J].中国商贸,2014,18:136-137+140

[2]杨珺晖.互联网金融对基金市场影响的经济学视角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17-18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发表有关金融论文范文篇2

浅析绿色金融业务理论与实务

摘 要:绿色金融的出现,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思想进步而诞生的,从资源节约型到环境友好型,我国的金融推进业务走过了很多尝试阶段,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方向就是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思想和理念,推进环境保护与金融行业相融合的业务体系。本文在系统地研究了绿色金融的理论,并结合了环境保护业务的实际策略对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理论研究;实务探究

绿色金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究其理由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是以资源集约型为主要发展方式,而国际社会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已经迈进了环境节约型社会金融体系,所以要完成与国际金融接轨的过程,就要从金融形式上转变既有的金融管理和业务实践。绿色金融又可以称作环境金融,主要表现就是金融行业从政策、指导思想以及扶持业务方面更倾向于绿色环保产业,从信贷、利率、理财等等方面帮扶支持绿色环保产业。

一、绿色金融主流模式

绿色金融的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速增长,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总量明显增加,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在全球各国都在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新时期的国家核心发展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具体措施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金融体系而言,“绿色金融”正是一种科学全面、系统完善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办法。

西方国家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早,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虽然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有别,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概括的讲,绿色金融“以绿色生态建设为目标、借助信贷、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工具,以市场规律为原则,通过节能减排等具体措施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内学术界对“绿色金融”的具体含义和科学界定也未形成统一认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进行研究分析,都一定程度反映了绿色金融的本质特征。比如,学者和秀星认为,绿色金融就是将绿色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金融服务的优先和倾斜,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高建良则认为绿色金融其本质是金融营运战略的一种表现形式,金融机构通过针对性的业务和服务来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对现阶段的发展实践进行总结分析时可以看出,我国绿色金融战略更倾向于借助资本市场工具来实现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既定目标。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绿色信贷。金融机构以国家宏观经济和环境政策为依据,通过贷款政策的倾斜和优惠,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现。具体来讲,就是对从事新能源研发、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研发、绿色产品生产及生态型农业项目等企业提供专项贷款,执行低息甚至无息优惠政策;同时,对能耗较大、污染较重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严格把关,限制贷款额度和提高审核标准,必要时可以执行高于平均标准的惩罚性贷款利率。

(二)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污染责任险,具体以生产企业可能发生的污染理由对第三方造成损害时,企业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

(三)绿色证券。特指上市公司的经营报表和信息披露中重点突出环境信息和环保核查结果的内容,通过政策约束下的资本流动,实现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限制和宏观调控,以强化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和环保意识。

(四)绿色风险投资。根据调控政策实现资本投资向能耗低、环保性高的行业和领域的引导性流动,通过对新能源、新技术的重点投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绿色金融实践效果

绿色金融理念及其推广实践,通过金融工具和产品服务的选择,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绿色发展,对资源耗用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企业经营模式进行引导和约束,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引导和约束作用表现为多样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既有直接和间接、当前和未来、潜在和现实等多种影响作用,又表现为专门针对节能减排目标而执行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倾斜,保障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企业行为的资金需求,引导资本市场的绿色投资,全面提高我国产业体系的绿色含量,最终实现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绿色金融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企业经营的绿色转变。

绿色金融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金融服务和产品工具组合来实现。例如绿色信贷业务,对低能耗、低污染企业提供优惠性的倾斜贷款,而对高能耗、高污染风险的企业执行惩罚性的贷款限制条件,引导企业经营理念的环保型转变;同时也可以为环保指数高的企业开展上市融资活动时提供便利条件,对污染排放过量、环境破坏较大的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企业的环保水平;保险机构对企业推行绿色保险,通过严格的环境风险管控机制,促使企业排污水平的有效降低等等。

(二)引导投资资本的绿色流动。

绿色金融的整体战略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经营效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客观上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创业及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判断依据。出于对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享受和惩罚措施的规避,创业和投资更倾向于环保指数高的绿色产业,通过这种绿色资本的流动引导,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三)推动生产技术的绿色创新。

绿色金融的实施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客观上提高其生产技术的创新水平,通过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设计的改良和提高,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从而提高企业的环保评级,减少企业面对的惩罚性金融措施。通过环保硬指标的约束效力,在刺激企业绿色创新的同时,拓展绿色环保技术的市场空间,双管齐下,全面推动环保技术和材料的创新应用工作,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有关金融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