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
爱新觉罗·启骧,满族,雍正第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员,1998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学典籍书法系列丛书"《书法诗经》的创作者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欣赏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图片1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图片2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图片3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图片4
启骧个人简介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1935年。启骧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在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是当代中国传统书法传承人。目 前,启骧先生的作品已被 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启骧人物生平
启骧幼年受祖父毓逖(清光绪帝禁卫军统领,与齐白石交往甚密,并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书画方面的熏陶,后受其堂兄启功的指导,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其书法曾临柳公权、二王、智永、欧阳询、赵孟頫等名家碑帖,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作品章法严谨,风格清秀刚劲,富有时代感,被新闻界、书法界称为工夫派、实力派的书法家。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并收藏。1990年爱新觉罗家族为亚运会捐赠书画作品近二百幅(包括溥杰、启功的作品),他作为家族的代表,在日本五个城市参展,进行书法交流活动。1991年书写的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的精制册页,做为国礼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瑞士洛桑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并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永久珍藏。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这是1990年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临摹启功先生的作品。其落款颇有意思。一是:"老兄佳作甚赏,以临之自慰。---启骧"。第二条则是"此吾从弟启骧,戏笑拙书,观之增愧。一九九○年春。---启功"。1990年,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从启功先生的这一题款中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堂弟关爱之甚。
就在这一年,爱新觉罗家族四十多位书画家为亚运会捐献作品,启骧先生曾作为家族的代表访问日本。
多少年来,得到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启骧受益匪浅。但启功先生却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你的字什么时候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启骧听后开始十分茫然,促使他更加刻苦,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的境界。启功说:"他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94年当启骧告诉启功,想把自己多年写就的一些书作整理出版一本《启骧求教集》,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当即提笔,改题书名为《启骧书艺集》,并在序中给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极高评价。启骧看了说:"大哥,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原因是启骧对拟将出书的作品,有的还不满意,尚须精雕细琢。于是,冬去春来,寒暑频移,几经筛选,到1997年底方交稿出版。
每次去看望启功,启骧一定要带上自己的"作业"。1997年底,有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总计九百一十一个字,每个字只有一厘米见方。当时八十五岁高龄的启功先生的视力已经很差,可他老人家硬是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仔细地看完了,并谈了自己的意见。内中"翳修袖而延伫"一句的"伫"字,繁体启骧写成了单立人加一个"",而启功先生说:""伫"字的繁体应作"",清朝时为避咸丰皇帝的讳,也有你的这种写法,我们现在就没有必要了。"启功先生还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叫倒彩。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听了老师的这番教导,启骧回去后就又重新写了一遍。这后一幅作品在1998年4月展出时,令人赞不绝口,称誉它是"一气呵成,字字工整,个个珠玑。甚至有人任选其中的一些字放大尺余,竟发现毫无败笔之处。"
1998年4月启骧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启功先生在开幕式上说:"启骧,我们是一家的。在这里我只是代表他,请大家多提意见。"
这一次书法展搞得很成功,开幕式来了上千人,以后几天也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连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在这里几十年,书法展这样受欢迎,还是第一次看见"。
两年后,2000年初夏,当记者为启骧的事采访启功先生时,他还记忆犹新地说:"启骧,你在书法展上的那四个字"谦和诚朴",那么大,我写不了。"启功先生还风趣地说:"启骧,你现在是大师了。"启骧说:"不!您才是大师,我是动物园里的大狮子。"启功说:"那我是咬人的虱子。"两人大笑。启功先生说:"我不能因为启骧有了成绩了,就贪天功据为己有。启骧是下了功夫了,下了大工夫了,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一家,我特别地对他吹嘘。……"兴致所至,启功先生一连讲了二十分钟。
启功先生对启骧的关心爱护以及启骧对大哥的尊重感激之情真非言语可表。对于启骧来说,不仅仅书法,启功先生的学识、为人,以至于一言一行都是自己的楷模。
启骧艺术特色
"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书法以及绘画,结构上讲究疏密、虚实、轻重、浓淡,运笔则讲究徐弛、提按,气韵上又要求沉着痛快,刚柔相济等,很早就上升到辩证的哲学理论。论者认为,启骧的字平正而不死板,质朴而又见其微妙之处,巧妙地把壮美、健美、娇美融为一体,既粗犷敦厚,又俏丽飘逸。1998年书法展到现 在,时隔五年,其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运笔洞达痛快,气韵飘逸绝尘,章法结字几乎尽善尽美了。王维的四首诗写做四扇屏,每屏约高二米,宽六十厘米,古朴而典雅。观屏读诗,犹如身临其境,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启骧先生常用金粉作书,深蓝磁青纸为底,四周镶上明黄色龙凤暗花绫子的边。写的是《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等古典名篇。或作四扇屏,或作一整横幅,长数米,其美不胜收,真不愧皇家风范。
启骧先生习"柳"多年,又学"二王",遍临晋唐名家之碑帖。启骧严于古法,力求字字有出处。他说:"如果不循法,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超出书法艺术的范畴了。"他苦苦追寻,用心灵去感悟,于是得心应手,达到了字字有出处,而自成一家的境界。
书法艺术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展现。如今他已年近七旬,仍每日习字读史、笔耕不辍。启骧先生的为人,堪称是风流蕴藉,倜傥不拘。他不媚上、不凌下、平易近人。从更高的层次上讲,对美的理解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字如其人,从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超然脱俗的艺术美和人品美的统一。
启骧书艺影响
启骧先生是当今书法界颇具影响的大家之一,其人淳厚,耿介,数十年在文山书海之中研习磨砺,广览博收,勤于笔耕,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逐渐独具风范而自成体系,可谓规矩中求实做学问的君子。他与其夫人李味辛的丹青水墨之如此成就,绝非朝夕偶然。在与先生多年来的相处中,进而由知其然,始而知其所以然,正如他谆谆教诲学子共勉的诗中写道:"淡泊明志惟德品,雅俗共赏是人生。"从源头入手,实实在在地映射出先生自身入道出道的真谛。
启骧先生历来倡导作为华夏子孙,作为一个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人人都应重视汉字的书写,写得一手好字,而书写不等同于书法,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从汉字学中分离出来而独立的高级的艺术形式。先生正是从理论上阐述了指导实践的方法,在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先生尤其强调先继承后发展的原则。在继承历代先贤的基础上,去认识什么是文字美,理解达到美的法则与方法,尤以方法的正确与否视为成败的关键所在。书法家与书匠的区别即在于发展与创新,先生今天的造诣与成就,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每每欣赏先生的书作,似乎都有王、柳、欧、赵的影子,保留爱新觉罗皇室贵胄的遗风,然而他每一笔画的气运,结构的疏密,部局的静中欲动,极具章法,又别有洞天。正可谓于楷、行、草至臻精妙间融会贯通,相衔无痕。墨点游走,气势恢弘、端庄严谨、自然隽永,融健美、壮美别具一格,而自成一家。
启骧先生的翰墨人生,我以为有两点是值得后学者借鉴的,其一,平易谦和、规矩做人、注重人格的修养,耐得寂寞与坎坷,经得荣辱与变迁,心态平和方字如其人;另外,先生爱好广泛,精力过人,器乐、声乐、京剧,乃至竞技体育无不涉及其中,而可贵之处在于他将艺术间内在的相通互融与书法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先生的书作,既有文人的气韵又有将帅的雄风,由此可见启骧先生确是一位用心脑泼墨耕耘的一代名家。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