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交通安全事故措施
道路交通活动与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上班、购物,还是旅游、走亲访友,每时每刻都会参与到道路交通活动中来。那么我们怎样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交通安全事故方面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乘坐汽车时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下车后,不要突然从车前车后走出或猛跑穿越马路,防止被来往车辆撞上。
②不要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车,以免被疾驰而至的汽车、自行车撞伤。
③车辆行进中,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到车外,防止被车辆剐撞,或被树木、建筑物剐撞。同时,机动车在行驶中,严禁乘车人扒车和跳车。
④货车车厢内不能坐人。
⑤乘车人不要同司机攀谈,不应催促司机开快车,或用其他方式妨碍司机正常驾驶。
⑥要注意坐法。车子在遇到猛烈的冲击时,人体会向前倾倒,接着反弹向后恢复原位,而脖子也跟着向后用力冲击,因此容易撞到颈椎,导致严重的伤害。如果发生冲击时,本能的侧着身体,就能保护脖子。其次,向后恢复原位时身体再向前猛倒,头、脸有撞到前面坐椅靠背的危险。避免的方法是立即伸出一只脚,顶在前面坐椅的背面,并张开手掌,如像拳击手保护头、脸一样。
⑦要系好安全带。研究发现,如果乘客没有扣上安全带,座上乘客更危险,而且他本身的重量加上相撞时的冲力,会对自己和其他乘客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专家提示:警惕车内“杀人凶器”
不少汽车里还暗藏许多“杀机”。例如仪表板上放香水瓶,后座与后窗的小空间上放满雨伞、照相机、书本等杂物。这些杂物虽小,但一旦发生车祸,它们却可能击破乘客的头部。因此,小件的杂物应收在杂物箱里,而大件的杂物或是放在座位下的踏板上,或是收好放在行李箱中。
非机动车行驶要注意交通安全
骑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助力车等非机动车时出行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
一般应注意遵守如下交通安全法:
①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②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自行车应靠右边行驶。
③自行车、三轮车或残疾人专用车的车闸、车铃、反射器必须保持有效。
④自行车和三轮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
⑤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⑥自行车在大中城市市区或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载物,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准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把15厘米,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轮,后端不准超出车身30厘米。
⑦自行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⑧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⑨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⑩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11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12同朋友骑车上路不要扶身并行,更不可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13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车带人,但对于带学龄前儿童,各地都有自己的规定,要按规定执行。
14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自行车。
15须坐在坐垫上骑自行车。
16不能在自行车道上逆向推行。
17必须按车辆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行驶。
交通法是你的生命之友,如果你无视交通法,把骑车上路视为儿戏,你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如果你在骑车上路时能时时处处严格遵守交通法,你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专家提示:骑自行车时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一要结伴而行;二要精神集中;三要靠边骑行。
三不要:一不要抢路,尤其是不要和汽车抢路,以免出事;二不要逞强,如上坡时用力过猛易拉断链条,下坡时不捏闸易失去控制而酿成大祸,弯路上不减速易冲出路面;三不要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骑车。
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应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呢?
①行人应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
②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通过时,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
③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④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当注意来往车辆,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⑤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专家提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的“五不要”
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不要在道路上滑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不要进入内环路、外环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及行车隧道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防交通安全事故措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