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16:10

动物医学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篇1

舒泰复合地托咪定和强痛灵麻醉猫的效果观察

摘 要

结合国内外猫的麻醉现状及猫的独特的科研价值和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独特的地位,可见猫特效复合麻醉制剂的研究势在必行。课题组在前期试验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对猫单独使用舒泰,在麻醉过程中心率升高30%-50%,且苏醒较为缓慢一般需要3-5h才能完全苏醒,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为依据平衡麻醉理论和猫的生理特点将舒泰复合地托咪定和强痛灵制成复方制剂。本实验旨在研究该制剂对猫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的影响,从而初步评价该制剂的麻醉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以舒泰、地托咪定、强痛灵(18:5:2,按药物体积比)组成的复合麻醉麻醉制剂,对猫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为3.46±1.08min,麻醉时间为70.92±16.51min,苏醒期为23.89±5.75min,在麻醉期内镇痛完全、镇静、肌松良好且均衡。

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对猫使用舒泰、地托咪定和强痛灵组成的复方麻醉制剂。麻醉各时期适合临床诊疗的要求。意识短时间消失;可起到确实、全面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理想;肌肉松弛充分,为进一步开发出猫科动物专用复方麻醉制剂奠定基础。

关键词:猫;舒泰;地托咪定;强痛灵;复合麻醉

1.前言

1.1 猫在人们生活中作用

猫天性善于捕鼠,由此每年为人类减少数以百万吨的粮食损失。目前猫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宠物,猫作为宠物可以调剂人们的生活、调节人们心理与生理失衡达到寄托感情的作用、教育儿童健康成长、缓解病情延年益寿(心血管疾病、焦虑症及一些慢性疾病)等,饲养宠物猫是人们科学生活的一部分。

1.2 猫在医学及生物学中的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形态研究:常用猫脑室灌流法来研究药物作用部位;血脑屏障,即药物由血液进入脑或由脑转运至血流的问题;神经递质等活性物质的释放,特别是在清醒条件下研究活性物质释放和行为变化的相关性,如针麻、睡眠、体温调节和条件反射,而在神经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猫作大脑僵直,姿势反射实验以及刺激交感神经时瞬膜及虹膜的反应实验[1-3]。

(2)药理学研究:观察用药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效应和药物的代谢过程。如常用猫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进行冠状窦血流量的测定,以及阿托品解除毛果云香硷作用等实验。

(3)循环功能的急性实验:选用猫作血压实验优点很多,如血压恒定、较大鼠家兔等小动物更接近于人体、对药物反应灵敏、且与人基本一致;血管壁坚韧,便于手术操作和适用于分析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心搏力强,能描绘出完好的血压曲线;用作药物筛选试验时可反复应用等。特别指出的是它更适合于药物对循环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因为猫不仅有瞬膜便于分析药物对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的影响,而且易于制备脊髓猫,以排除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影响[5-6][4]。

(4)在其他研究中的应用:猫可用作炭疽病的诊断以及阿米巴痢疾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用猫进行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效果较理想。在生理学上利用电极刺激神经测量其脑部各部分的反应。在血液病研究上选用猫作白血病和恶病质者血液的研究。猫是寄生虫中弓形属的宿主,因此在寄生虫病中是一种很好的模型。猫可作成许多良好的疾病模型,如kinefelter综合征、白化病、聋病、脊裂、病毒引起的发育不良,急性幼儿死亡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草酸尿、卟啉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3 国内外猫科动物麻醉现状

1.3.1 静脉注射麻醉

这些药包括硫喷妥钠、异丙酚和分离麻醉药。麻醉前给予以前提到的安定药和镇静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异丙酚,类似硫喷妥钠由静脉给药,能产生快速的诱导。给药后大约5min产生麻醉效果。苏醒期不会发生共济失调和动作不协调。重复注药或滴注给药能产生快速的恢复意识。但是长时间滴注(>30min)或是每天给药能产生相对较长的苏醒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猫有限的葡萄糖醛酸苷结合作用造成的。

使用氯胺酮麻醉的用量比使用氯胺酮进行保定、浅麻和短期麻醉要大。肌松效果很差,唾液分泌量大,眼睁着,造成角膜干燥。许多猫使用氯胺酮后在苏醒期出现兴奋、精神错乱等。麻醉前给予镇静或安定药能减轻这些副作用。氯胺酮可以同地西泮合用,用于静脉注射缠上短期的麻醉效果。同异丙酚相比,氯胺酮对呼吸抑制轻微。然而,肌松效果不好,并且比注射异丙酚后猫的苏醒期更平稳和无刺激性。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可以大计量的应用于猫,并且没有氯胺酮类似的副作用,是因为苯二氮桌类安定药唑拉西泮的作用。 [8][7]

1.3.2 吸入麻醉

尽管甲氧氟烷和氟烷已经用于猫的诱导和维持麻醉,异氟醚还是主要的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健康的猫心血管功能有抑制,不引起心律失常。异氟醚是惰性气体,代谢率比较低。所以这点使异氟醚可以应用于有肝肾疾病的猫。

两种相对较新的吸入麻醉药是七氟醚和地氟醚。由于地氟醚的理化性质,它必须存放在一个昂贵的加热和加压的蒸发器内才可以使用,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七氟醚可以通过一个很便宜的蒸发器就可以使用。它对心血管和呼吸的作用同异氟醚相似。七氟醚的血气分配指数比异氟醚低。七氟醚比异氟醚的诱导和苏醒时间更短。

1.3.3复方麻醉制剂在猫麻醉中的应用

846、噻胺酮、眠乃宁等也广泛的应用于国内的猫的临床麻醉中。846也称速眠新,由解放军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研制的一种新的动物麻醉剂。每毫升含保定宁60mg,双氢埃托啡4μg,氟哌啶醇2.5mg。846的副作用包括呕吐、角膜干燥、恢复意识时间较长以及胃肠道刺激等。赵波等(2006)监测了眠乃宁对华南虎的麻醉效果,推荐3.2-5.0mL/kg的剂量眠乃宁麻醉华南虎,麻醉期可维持60min左右,此种麻醉方法具有用量小、麻醉效果确实、安全范围大、苏醒快、苏醒后恢复良好等特点。噻胺酮是由甲苯噻嗪、氯胺酮和苯乙哌酯复合而成的兽用保定麻醉剂,其对猫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诱导期短,无兴奋现象,镇痛和肌松完全,无唾液分泌增加和流涎等现象,但是对心血管和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眠乃宁是由二甲苯胺噻嗪和盐酸二氢埃托啡组成的,其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好,麻醉速度快、效果确实。但是也存在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并且盐酸二氢埃托啡受到严格的控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纵观外文文献,国外猫的麻醉多采用吸入性麻醉或肌注—静脉联合麻醉。以便降低单一麻醉药品或麻醉方式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扩大安全范围、增强麻醉效果。尽管吸入麻醉对猫麻醉效果好,且麻醉过程安全性高,麻醉的可控性强,对机体生理机能干扰小等优点。但用于猫的临床麻醉及科研工作中,需要有昂贵的呼吸麻醉机和吸入性麻醉剂;并需要有1-2名麻醉人员专门进行麻醉监测和维持。另外,资料所记载可用于猫非吸入性麻醉药物主要有氯胺酮、异丙酚、硫喷妥钠及Telazol合剂等,而这些药物也必须与其它药物复合、联合使用或不同途径给药,使用繁琐,作用也不稳定。

从文献资料上看,专门用于猫的复方麻醉制剂至今还未见报道。相比之下,我国在猫的麻醉方面的发展更为落后,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只是零星和片面的。在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对猫使用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等昂贵的药物进行吸入麻醉,而大多数地区的科研单位及动物医院采用速眠新、犬眠宝及氯胺酮等药物麻醉猫,而使用这些药物后,猫易发生麻醉诱导期痉挛、抽搐,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麻醉后长时间厌食也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氯胺酮、曲马多、埃托菲等药物被列为管制药品,舒泰逐渐被引入到国内动物临床麻醉中,其为噻环乙胺和唑氟氮草1:1(W:W)的混合物,舒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Parke-Davis实验室开发成功。噻环乙胺是一种新型分离麻醉剂,与氯胺酮比较,具有作用时间长、镇痛完整确实,是氯胺酮最佳的替代药物。唑氟氮草是一种苯(并)二氮卓类甲丙氨酯,将其与噻环乙胺合并使用,具有抗惊厥及增强肌松效果。舒泰临床实践中发现其对猫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及中等程度的肌松及镇静效果,比较适合猫的非开腹手术操作,但在一些腹腔手术过程中出现肌松不良,内脏外涌的现象,有时需要补充速眠新、犬眠宝等才能完成手术。另外,该合剂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没有正式的批号。由此看来,猫的麻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有关猫专用复合麻醉制剂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领域。

结合国内外猫的麻醉现状及猫的独特的科研价值和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有的独特的地位,可见猫特效复合麻醉制剂的研究势在必行。从临床诊疗对麻醉时期的要求及麻醉四要素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制剂对猫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的影响,从而初步评价该制剂的麻醉效果。为下一步开发出猫科动物专用复方麻醉制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家猫12只,11.67±1.32月龄,体重3.2±0.4kg,雌雄各半,营养状况良好,临床检查健康;Datex-OhmedaS/5TM型重症监护仪(芬兰Datex-Ohmeda公司)、IntelliVue MP20监护仪(荷兰Philips公司);听诊器、体温计、计时器、常规手术器械一套等。舒泰(法国维克公司)、地托咪定原粉(购自某研究所,纯度99.5%)、强痛灵原粉(购自国外某制药厂,纯度99.5%)静松灵原粉(购自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纯度99.5%)、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312)等。

2.2 方法

试验猫实验前8h禁食,实验前2h禁水,待其进入实验场地适应环境安静后,测取其基础生理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S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等。随后称重,肌肉注射0.01mg/kg的阿托品,10min后在猫背最长肌部注射复合制剂 0.2mL/kg。进入麻醉期后,将其抬到保定台上仰卧保定,连接监护仪。

2.2.1 麻醉时期的监测

诱导期:从注药后到猫翻正反射消失,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及时记录。

麻醉期:从翻正反射消失到其恢复之前,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及时记录。

苏醒期:从翻正反射恢复到猫可站立行走,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及时记录。

2.2.2 镇痛、镇静及肌松效果监测

镇痛效果监测:针刺头颈、躯干、四肢上部、腕跗及掌各部皮肤,疼痛反应明显,记“+”;疼痛反应迟钝,记“”;疼痛反应消失,记“-”。钳夹鼻唇、耳廓、前后肢掌部、尾中部,疼痛反应明显,记“+”;疼痛反应迟钝,记“”;疼痛反应消失,记“-”。

镇静效果监测:呼唤、敲打台面,观察猫的反应。注意睁眼、胡须抖动、耳动、肢体抽动、抬头、尾动、挣扎等现象。对声音刺激反应明显,如给药前,记“+”;对声音刺激反应迟钝,记“”;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记“-”。

肌松效果监测:观察开口程度、舌脱出程度、腹壁松弛程度、牵拉及屈曲四肢阻力、尾力加以判定。开口程度如麻醉前,记“+”;开口不全,摆动上下颌幅度小,感觉有阻力,记“”;开口完全,摆动上下颌无阻力,记“-”。舌脱如麻醉前,牵拉有阻力,迅速回复者,记“+”;舌脱不全,牵拉感觉稍有阻力,记“”;舌脱完全,牵拉无阻力,记“-”。腹壁肌肉松弛程度如麻醉前,记“+”;腹壁肌肉松弛不完全,掐压腹壁肌肉时收缩,记“”;腹壁肌肉松弛完全,从下腹部掐压腹部肌肉无收缩,记“-”。牵拉及屈曲四肢有阻力,如麻醉前,记“+”;牵拉四肢稍有抵抗,屈曲四肢稍有阻力,记“”;牵拉四肢无抵抗,屈曲四肢无阻力,记“-”。尾不自然下垂,人为摆动有阻力,如麻醉前,记“+”;尾稍下垂,人为摆动有阻力或出现甩尾,记“”;尾下垂完全,人为摆动无阻力,记“-”

3.实验结果

在麻醉过程中SPO2均在96%以上;T 最低下降1.41℃;HR 在麻后5min升至最高,较0min增加了14.26%,之后在6.11%-9.34%范围内波动。DBP、SBP和MAP在注药后开始升高,到10min时升至麻醉全过程的最高值,较0min升高9.72%-16.80%。随后逐渐下降,在注药后15-120min,DBP、SBP和MAP,与0min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直至监测结束。

3.1 麻醉时期观察

猫肌注复合制剂后,所均表现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之后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最后倒地,翻正反射消失。麻醉期表现为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睁眼及少量流涎等。苏醒期较快且平稳,无兴奋及复睡现象。表明复合制剂麻醉诱导期迅速,维持时间适宜,苏醒平稳。

3.2 镇静效果监测结果

注药5min后,猫开始对外界声音表现较为迟钝,在注药后10min大多数猫对外界声音反应消失,此时进入良好的镇静状态。从注药15min开始,所有的受试动物均进入最佳镇静状态,并持续到注药后80min。

3.3 镇静效果监测结果

结果表明,注药5-10min后大多数猫可轻松打开口腔;舌体松软,牵拉后无回缩现象;腹部柔软,触摸无抵抗;四肢肌肉松弛,牵拉及屈曲无阻力;尾部自然下垂,拨动时无阻力。这种最佳肌松状态分别持续到注药后60min,到注药后100min肌肉紧张度恢复。

实验中,针刺和钳夹四肢末端及钳夹猫口唇部,猫表现的痛觉反应较为明显。大多数猫在注药后10min,痛觉迟钝或消失,到注药后15min时所有的受试动物均进入良好镇痛的最佳状态,各部痛觉反应消失,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持续到注药后80min,到注药后100min痛觉全部恢复。

4.讨论

4.1 动物麻醉发展主要趋势

4.1.1 复合麻醉代替单一麻醉

虽然麻醉药的种类繁多,但目前尚无一种麻醉单剂能产生理想的麻醉效果,单独使用,要么麻醉效果不理想,要么毒副作用大,安全范围窄。为增强麻醉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扩大安全范围和使用范围,目前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或麻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而进行复合麻醉。

4.1.2 复方麻醉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复合麻醉的主流

复合麻醉术是全身麻醉术的研究方向,但复合麻醉术的操作较复杂,在基层兽医临床实践中不便于推广。尤其是动物具有野性和非驯化性,操作烦琐难免造成人畜损伤。基于此,急需能一针奏效的复方麻醉制剂。而最具有吸引力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是平衡麻醉复合制剂的研究,是动物医学麻醉领域内新的生长点。

4.1.3 万能麻醉剂将被动物的专属麻醉制剂所取代

动物种类不同,即便是同种类不同品种之间,对各种麻醉剂的敏感性各异,万能麻醉剂并非万能。就猫的麻醉而言,无论隆朋、静松灵、还是目前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复合麻醉制剂,诸如:846合剂、眠乃宁、速麻安等,都不能对其产生确切的麻醉效果。对反刍兽而言,隆朋及其复合麻醉制剂的麻醉作用就较其他同类药品作用强,就犬来说则静松灵及其复合制剂的麻醉效果则略胜一筹。所以,针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研制其专用麻醉剂,是当前动物麻醉发展的主要趋势。

4.2 对实验的分析和体会

4.2.1 镇静、肌松、镇痛的评价意义

镇静、肌松、镇痛是评价麻醉药物药效的主要指标,也是判断麻醉药物否适合临床应用的关键性指标。三者的优劣关系着是否能够对猫顺利开展外科诊疗及其它科研工作,并保证手术及试验过程中人畜安全。研制复合制剂需要遵循平衡麻醉原理,合剂中各组分取长补短、药效累加、毒副作用递减,这充分体现了复合麻醉的优点。研究表明:该复合制剂诱导迅速,可以提供60~70min具有良好麻醉效果的时间,苏醒平稳;对呼吸、循环系统主要指标的影响均在动物生理耐受范围内。

4.2.2 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在评价复合制剂对猫的麻醉效果方面,未采用以往的“评分法”[8-10],而直接采用动态监测结果来评价镇静、肌松、镇痛等效果,由此作出的评价更加客观、明确。而且可表明全体实验动物的整体情况、效果的整齐性及了解个体差异性。并与国际上相关的评定标准相接轨。

4.2.3复合制剂的麻醉效果

前期试验表明,单独使用舒泰3-5mg/kg麻醉猫,在麻醉过程中心率升高30%-50%,且苏醒较为缓慢,一般需要3-5h才能完全苏醒。若将其与地托咪定联合应用,可降低舒泰的用量3/4,不但降低麻醉成本,还可拮抗其麻醉时引起的中枢兴奋和肌张力增强的不良反应;显著缩短苏醒时间;适宜比例的舒泰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托咪定和强痛灵对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抑制作用,同时阻滞地托咪定对呕吐中枢的刺激,大大降低了呕吐及麻后食欲不振的发生率;配合微量强痛灵,也可降低舒泰的用量,可减轻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兴奋作用,可增强合剂的镇痛效果。经过组方试验确定了复合制剂中各药的合理配比,使得各药物在复合制剂中作用均衡,药效互补,使复合制剂达到确切的麻醉效果。

5.结论

以舒泰、地托咪定、强痛灵(18:5:2,按药物体积比)组成的复合麻醉麻醉制剂,对猫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各时期比较适合科研及临床诊疗的需要,在麻醉期内镇痛完全、镇静、肌松良好且均衡。

参考文献

[1] Lariviere RC, Julien JP. Functions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in neuronal development and disease[J]·J Neurobiol, 2004, 58 (1):131-148

[2]张正亮,温波,考传超,等. NF200在猫小脑中的分布及其老年性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8,17(3):231-233

[3] 孙庆艳,王千,华田苗.猫视网膜S100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老年性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9,32(3):371-373

[4]杨智慧,杨燕,李国义,等.阿芙唑嗪对猫血压和尿道压作用的选择性[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229-230

[5]Thiex R, Kuker V, Muller HD, 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actor(rt-PA) on edema formation in a large-animal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 Res,2003,25(4):2254-2262

[6]林祥涛,刘树伟,侯中煜等.猫脑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及MRI评价[J] .解剖学杂志,2004,27(3):224-228

[7]Kanji M, Tomoko N, Akito K , et al. The enhancing effect of propofol anesthesia on skeletal muscle mechanoreflex in conscious cats[J]. Autonomic Neuroscience, 2009, 13(8):1-6

[8] 范宏刚. QFM合剂中强痛宁及其单剂在犬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4-15.

[9] 刘伟,崔文,彭丽艳,等.隆朋-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制剂对猫麻醉效果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J].中国兽医杂志, 2008,44(10):46-47

[10] 赵波,袁耀华,李光汉,等.眠乃宁对华南虎麻醉效果的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 2006,42(7):35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篇2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产奶牛在产后泌乳初期体内常出现能量供应负平衡状态,继而引发如脂肪肝、酮病等一系列营养代谢性疾病。在产后奶牛日粮中外源适量添加过瘤胃氯化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PRC)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能满足维持低泌乳量的需要,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产奶量迅速增长,产后4~8周即出现产奶高峰,但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出现于产后10~12周,产奶高峰与采食量高峰的不同步性,加上分娩消耗体力,必然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的负平衡,这时机体动员大量储存能量的体脂肪,肝脏中脂类物质增多,需要大量胆碱来促进脂类物质及时从肝脏中转运出去到肝外组织中代谢供能。

关键词:RPC;酮体; 羟丁酸;脂肪肝;酮病

自从Streker于1849年从猪的胆汁中分离出胆碱,1926年被正式命名为“胆碱”,到1930年Best确立了胆碱的营养作用后,胆碱及其衍生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传统意义上讲,胆碱并不是一种维生素,因为它不属于酶系统的一部分,而且需要量以克计算,不同于真正的维生素以毫克表示,但就其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营养学上将其归为维生素B族,俗称VB4。在生产实践中,胆碱的理化性质、

生物学功能、饲料添加形式及产品开发等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并在养殖业上广泛应用。胆碱饲喂奶牛时要进行过瘤胃保护。在奶牛围产期、泌乳初期特殊生理阶段,对奶牛脂肪肝、酮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改善奶牛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在奶牛养殖业上已越来越受重视。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能满足维持低泌乳量的需要,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产奶量迅速增长,产后4~8周即出现产奶高峰,但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出现于产后10~12周,产奶高峰与采食量高峰的不同步性,加上分娩消耗体力,必然引起能量及其他营养的负平衡,这时机体动员大量储存能量的体脂肪,肝脏中脂类物质增多,需要大量胆碱来促进脂类物质及时从肝脏中转运出去到肝外组织中代谢供能。对于高产奶牛(尤其是泌乳初期),胆碱是维持其高生产性能的一种限制性营养素。饲喂时要做过瘤胃处理,过瘤胃氯化胆碱即为RPC。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荷斯坦奶牛,肉牛,奶牛、肉牛日粮,氯化胆碱(自配水剂,70%,恩贝集团集团提供),氯化胆碱包被载体。

1.1.2 试验动物

选择身体健康,体格健壮早期泌乳的荷斯坦奶牛36头,平均体重1000公斤,邹平奶牛生态养殖基地提供。选择身体健康,体格健壮肉食牛36头,由邹平肉食牛养殖基地提供。

1.2 方法

1.2.1 产奶量、乳脂率对比试验

随机抽取36头早期泌乳奶牛进行分组,I组、II组各18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奶牛生态养殖基,试验时间为35天。

称量个奶牛产奶量初重,取每组平均重,确认最初产奶量平均值相近。所有试验奶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奶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奶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称量每组奶牛的总产奶量,计算35天的平均产奶量、乳脂率,记录数据,分别取每组的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1.2.2 酮病试验

随机抽取两组健康奶牛III、IV组各50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奶牛牛养殖基地,试验时间为80天。

所有试验奶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奶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肉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用包被的方式饲喂肉牛氯化胆碱,试验末期对肉牛进行血液进行检测,测定血液中酮的含量。患酮病时,反刍动物每100 ml血浆中酮体常超过20 mg,计算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3 RPC试验

随机抽取两组健康肉食牛V、VI组各18头,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和未做包被处理的氯化胆碱,10g/d的水平,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 试验地点在邹平肉食牛养殖基地,试验时间为10天。

所有试验肉牛实施少放多饲,以防止肉牛牛将饲料拱出饲糟造成的饲料浪费以及数据的不准确。让肉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按照牛场日常防疫安排,每天进行防疫、消毒、清扫等管理工作,用包被的方式饲喂肉牛氯化胆碱,隔日用注射针管从肉牛十二指肠提取肠液进行含量检测,计算记录数据,分别取每组的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产奶量、乳脂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 I、II组试结果

组号

I

II 产奶量(kg) 平均日产奶量(kg) 平均乳脂率(%) 55 66 1.83 2.2 3.0 3.3

对I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对II组饲喂添加了10g/d水平的RPC,试验结果表明产奶量、平均日产奶量分别提高11、0.37,平均乳脂率提高0.3。对于高产

奶牛(尤其是泌乳初期),胆碱是维持其高生产性能的一种限制性营养素。

2.2 酮病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2 III、IV组试验结果

组号

I

IV 酮病数量(头) 3 0 发生比例(%) 6 0

从表2可以看出,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奶牛发生酮病的比例要比不饲喂氯化胆碱的低

对于泌乳盛期的奶牛其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加速并产生大量乙酰-CoA,此时体内由于葡萄糖异生作用使草酰乙酸供应耗尽,而草酰乙酸是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必需的,这就使乙酰-CoA转向生成酮体的方向。由于肝中没有乙酰乙酸-琥珀酸CoA转移酶,所以肝脏只能产生酮体供组织利用,而自身不能利用酮体。肝外组织则相反,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产生酮体,却能氧化由肝脏生成的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肝脏产生酮体的速度和肝外组织分解酮体的速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100 ml血浆中含酮体0.3~5 mg,其中β-羟丁酸占70%,乙酰乙酸占30%,反刍动物正常血浆中的酮体也在这个水平。但在有些情况下,当肝中产生的酮体多于肝外组织的消耗量,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就会造成酮体在体内积存,引起酮病的发生。患酮病时,反刍动物每100 ml血浆中酮体常超过20 mg。此时血液中出现大量丙酮,丙酮是有毒的,具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常可从奶牛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尿液中嗅出。血液中的乙酰乙酸和β_羟丁酸这些酸性物质大量增加,使血液pH 降低,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以致发生酸中毒,即发生酮病。

2.3 RPC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3 V、VI组试验结果

组号

I IV 十二指肠含量(g) 3 6

从表3可以看出,饲喂做过包被处理的氯化胆碱比未作处理的吸收率提高了一倍。

反刍动物日粮中胆碱主要是存在于植物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还有一小部分是游离胆碱。瘤胃微生物能够将植物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降解成游离胆碱和磷酸甘油二酯。游离胆碱迅速被进一步降解,先形成中间产物三甲胺,最终产生甲烷。在这过程中,瘤胃细菌能够利用一部分游离胆碱用于合成本身代谢所需的磷脂酰胆碱,因此饲料中的胆碱能够过瘤胃的很少。虽然瘤胃原虫也能摄取一部分游离胆碱,用于本身代谢所需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或贮存起来,然而原虫进入后部消化道的量很少,大部分在瘤胃中自溶并被消化,这样胆碱又被降解为甲烷。因此由于瘤胃微生物的迅速降解作用,奶牛日粮饲料原料中的胆碱只有很少量能通过奶牛瘤胃进入后部消化道。

2.4 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从整体角度评判本试验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对六个分组分别做了产奶量、乳脂率,酮病发生率以及RPC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一组产奶量、乳脂率都有很大提高,酮病发生率降低。相比氯化胆碱的成本,会提高经济牛的收入。

3 讨论

胆碱(学名2-羟乙基-三甲基氢氧化胆碱),维生素B的一种。胆碱可以促进肝,肾的脂肪代谢;胆碱还是机体合成乙酰胆碱的基础,从而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另外胆碱也是体内蛋氨酸合成所需的甲基源之一。在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天然胆碱,但其浓度不足以满足现代饲料业对动物迅速生长的需要。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合成胆碱以满足其需要。缺少胆碱可导致脂肪肝,生长缓慢,产蛋率降低,死亡增多等现象。

在养殖业中常用氯化胆碱替代胆碱,氯化胆碱具有:稳定性优于胆碱,被动物吸收后易转化为胆碱;易被动物吸收且吸收率高于胆碱;氯化胆碱溶液呈中性,对动物体组织刺激小等优势。氯化胆碱分子式为[(CH3)3NCH2CH2OH]+Cl-,中性化

合物,按系统命名法称氯化(2-羟乙基)-三甲胺,目前工业生产的氯化胆碱约90%用于饲料工业,其形式有7O~9O%浓度的氯化胆碱水溶液和50~60%的固体产品。而对于奶牛来说,饲料中含有的胆碱在瘤胃中降解率较高,添加时需要进行过瘤胃保护即以过瘤胃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形式来满足奶牛在特殊时期对胆碱的需要量。某些情况下奶牛对日粮中胆碱无应答的原因就是由于胆碱在瘤胃中被大量降解(估约85~95%降解率)。当过瘤胃灌注胆碱15~90 g/d时,平均奶产量增加1 kg,乳脂率提高17%(Erdman,1990)。因此需要对高产奶牛补充能够通过瘤胃的胆碱(RPC)。

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过瘤胃保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真胃灌注方式。由于胆碱的不稳定性及瘤胃细菌对其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因此较早的研究中多采用真胃灌注形式,以防胆碱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失效。灌注器械用聚乙烯管制成,经过瘤胃瘘管、网瓣口、瓣胃,最后到达皱胃。Sharma等(1989)报道,对产后150 d的奶牛进行真胃灌注胆碱50 g/d,结果其奶产量、4%FCM 产量和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

②包被方式。鉴于胆碱吸湿性极强,其在瘤胃内比氨基酸更难被保护。近年来的RPC产品主要以胶囊包封和脂肪包被的方式生产,后来也有人做过全血保护氯化胆碱试验、酪蛋白一甲醛、酪蛋白一脂肪包被方式。使用过瘤胃保护胆碱产品(胶囊胆碱),可保护胆碱免受瘤胃微生物降解而在小肠中释放胆碱,有利于奶牛对胆碱的吸收,该产品包含25%氯化胆碱,经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其中85%的胆碱在瘤胃中稳定。胆碱含量为0.078%组的乳脂率降低,胆碱含量为0.156%和0.234%组乳脂率均有提高。此外添加量为0.156%组的3.5% FCM 含量最高。而乳中体细胞数目(SCC)、乳糖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该试验说明给奶牛日粮中添加胆碱可提高产奶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品质,但适宜的添加量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另外在该试验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趋势即低蛋白质水平添加胆碱效果要好于高蛋白质水平,泌乳初期添加效果优于泌乳中后期。其原因可能是在泌乳早期甲基及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代谢作用加强,能量蛋白质代谢出现负平衡,而甲基分子之间的代谢关系及蛋氨酸和葡萄糖的关系都直接影响氨基酸的需要。

虽然已经有了过瘤胃胆碱的专利产品,但其包被率一般只有85% ,与过瘤胃脂肪报道的99%以上的包被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胆碱包被产品不够稳定成熟,因此在包被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胆碱对奶牛脂肪肝、酮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理论上成立和存在,其效果及意义还需进一步试验证实。综上所述,,高产泌乳奶牛在围产期、泌乳早期日粮中添加适量过瘤胃胆碱可提高产奶量、改善血液生化指标、降低酮病亚临床状态、预防脂肪肝,其添加量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日粮营养水平和动物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因此,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胆碱是必要的,最佳的添加形式是过瘤胃保护性胆碱,添加效果取决于保护程度。

4 结论

试验表明, 对泌乳牛饲喂添加氯化胆碱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并且可以预防奶牛酮病,提高经济牛抵抗力。对于未进行过瘤胃保护处理的氯化胆碱直接饲喂给泌乳牛则效果会差很多,而做过过瘤胃保护处理的则效果明显。添加量要根据动物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日粮营养水平和动物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了解氯化胆碱的更多作用即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等.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43,258.

2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2~124.

3 胡宝利.胆碱及其在养殖业上的应用.黄牛杂志,2000,26(1):52~55.

4 徐国忠,叶均安,等.保护氯化胆碱对奶牛泌乳初期生产和血浆

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探.中国畜牧杂志,2005,41(6):23~25.

5 滕佳伍,高玉鹏,等.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畜牧兽医,2005,32(7):3~5.

动物医学大专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