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
足跟痛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故而气血四未不达则发生足跟痛。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
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
艾灸取穴:
以足跟底疼痛点的下方(即阿是穴)为主,辅以昆仑、太溪穴,结合局部点揉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
操作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以艾条直灸疼痛点及穴位,开始可距皮肤近些,以能耐受为度;也可以采用两个单孔艾灸盒同时艾灸的方式进行施灸。每次40分钟,每日1次。
作用原理: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之功;昆仑系膀胱经之经穴,有疏通经络作用。药艾条含有祛风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药的成份,可与艾灸温度共奏散瘀通络之效,故可达到治疗之目的。
拓展阅读:足跟痛的临床表现
1、假性足跟痛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受寒邪所致。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像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假性足跟痛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或站立,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至于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最好还能穿上矫正鞋。
2、产后足跟痛
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
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
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