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1)我们的经济生活
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
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起点)、交换(中心环节)、分配(流通过程)和消费(目的)。四个环节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的过程。
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说明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劳动者的劳动
1、地位: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2、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特征:不可再生性
(三)资本
(四)经营管理
(五)科学技术
1、地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作用: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具体表现: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3)促进生产和生态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六)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
结性要素:经营管理
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特征: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 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运用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2 意义——一1.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2.人均GDP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3.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3缺陷和不足1、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活动和行为,其成果无法统计进GDP。比如环境、家务劳动2、人们福利的损失,但其活动成果却被统计进GDP。比如烟草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
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根据特定情境运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公式进行运算。
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运用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水平,生产决定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结构由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运用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知识涉及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1.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2.消费结构的进步
3.其它因素
①精神消费状况
②闲暇时间的多少
③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另外: 健康 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等
理解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2.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
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理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 / 消费支出总额)*100
大小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运用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随着生产和收入的发展,消费结构由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主要表现
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③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⑤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评价社会现象
攀比心理 、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理解消费者的权利
1、安全权2、知情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受尊重权6、获得赔偿权
(4)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理解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关系着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三产业(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理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运用正确对待择业问题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1)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2)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3)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运用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
签订劳动合同目的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运用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的相关知识针对具体情境设计劳动者维权方案
1、当事人双方协商2、 调解 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法定程序、必经程序和最重要的环节 4诉讼人民法院
(5)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理解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
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财政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1、促进经济的发展。2、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节社会公平。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识记税收的基本特征
特征 1、强制性。2、无偿性。:3、相对固定性。
理解我国税收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由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组成。
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或行为要征税。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依据,是区别于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1、是指对某种数量的征税对象应征收多大比率的税额。3、地位——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向。
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运用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6)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识记货币借贷的含义
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
运用单利和复利的利率公式进行计算(不包括付息国债利率计算)
单利:利息=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
运用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总枢纽。
它是政府的银行,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贯彻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
是发行的银行。
是银行的银行。
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吸收存款——最基本的业务2、发放贷款3、中间业务
识记我国银行常见银行转账结算工具
算工具: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
运用保险及其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保险的目的:获得财务上的保障。
保险的基本宗旨:“一人为众,众为一人”
保险的职能(1)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2)派生职能:资金融通、防灾防损。
理解债券和股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债券: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股票不能退,债券必须还本付息。
联系:都是有价证券、筹资手段,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7)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运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主要体现在:(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①以比较少的国有资本支配和控制较多的社会资本,是提高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键。②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运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理解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理解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则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必须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
内容: 1、社会保险——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5、社会互助
(8)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1市场经济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1)不同行业之间,资源通过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置比例,使每一行业的资源,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这一过程是在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调整资源分配比例最直接的信号。
(2)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资源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供需的大体平衡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必需的条件。
运用市场经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市场经济需要法制保障。要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需要树立自我负责道德意识,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必须运用计划、法规、政策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运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1)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
3) 宏观调控有助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 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有特殊的作用。
运用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和手段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
主要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规划、计划手段
2、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时,要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一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企业和老百姓手中货币,老百姓会增加消费需求,企业会增加投资需求,从而扩大内需。二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这个支出会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当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时——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3、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如何起作用的?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当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总需求时,应下调利息率,居民会因利息的增加减少储蓄,增加消费需求,企业会因贷款条件的改善而增加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趋于平衡。
(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标志和特征
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以发达国家主导,以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
特征
1)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
2)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载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目标:成员国(地区)互惠互利,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促进经济发展。
1最惠国待遇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2 国民待遇原则。3透明度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
识记贸易顺差,逆差的含义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运用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是党的重大战略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
意义:有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也有助于以我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进步。
运用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经济现象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