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寓言故事
在我们学习当中,我们要对老师恭敬受教,虚心好学.古代就有两个人对老师很尊敬,不敢打扰老师睡觉,然后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程门立雪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程门立雪文言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人物介绍
杨时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
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
程颐
程颐(1033年[1] —1107年10月5日[2] ),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3-5]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游酢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少颖悟,过目成诵。程颐一见,谓其资可适道。
后程颢令扶沟,设庠序,教人召酢职学事。元丰五年,登进士,调萧山尉,改博士。以便养,求河清县。范纯仁出判河南,待以国士,有疑义辄与参订。移守颍昌,辟为学教授。还朝复相,即除酢太常博士。
纯仁罢,酢亦乞外。徽宗立,召为监察御史,出知和州,岁余,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复知汉阳军,历舒、濠二州。罢归,寓历阳,因家焉。卒葬其处。酢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民载之如父母。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初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
程颐见之京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故所习而学焉。第进士,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迁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范纯仁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召还为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濠三州而卒。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