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介词的用法

发布时间:2017-06-02 12:24

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中文介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文介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中文介词与的用法

1、介绍出动作行为发出时所小溪主的对方。可译为“和”“同”“跟”等。

例: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

有时,“与”所带宾语省略,但所表意思不变。

2、介绍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相比”“对……来说”

例: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与”和疑问代词“孰”搭配使用表比较,后来形成一个固定结构“孰与”,大致意思是“和……比谁(哪一个)更……”。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有时比较已有结论,“孰与”就带有“哪里比得上”的反问意味。

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中文介词以的用法

1、介绍动作行为凭藉的工具、手段、条件、依据,可译为“用”“拿”“凭”“根据”。

例: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例:P198-199

2、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

“以”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时,相当于“把”。

例: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时,常有“率领”的意思。

例:宫之奇以其族行。

3、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动机,可译为“因为”。

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例:文以五月五日生。

介词“以”还常与动词“有”“无”(亡)组成“有以”“无以(亡以)”等凝固用法。“有以”相当于“有东西(或办法)用来……”,“无以(亡以)”相当于“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置于谓语前面充当状语,也可以位于谓语动词后面充当补语。

例:P200

“以”作介词常有省略宾语的情况,在阅读理解时,要补出宾语以完整理解文意。

例: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名词或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前置。

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最常见的用便是组成“是以”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因此”(凭着这个,因为这个)。

例: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中文介词于的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可译为“在”“从”“向”“到”“在……方面”。

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P197

2、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

例:凡诸候有四夷之功则献於王。

3、用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动词的后面充当补语,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更……”。

例:苛政猛於虎也。

4、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介词“于”在古籍里有时写作“乎”,“乎”作介词的用法与“于(於)”大致相同。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中文介词为的用法

1、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

“为”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为“给”“替”“帮”。

例: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为”表示动作行为向谁发出,可译为“向”“对”。

例:犀首以染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2、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介绍动作行为原因的“以”可译为“因为”。

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介绍目的的“以”可译为“为”“为了”。

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可译为“被”。

例: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有时,介词“为”省略宾语,即不出现行为的主动者,这样“为”就直接与动词连用,来表示被动。

例:胥之父兄为戮于楚。

中文介词的用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