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详解:手势

发布时间:2017-03-15 01:06

手势是人的姿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姿态是指说话时身体的样式和动作,即头态、身姿、脚距、臂势、手势等。姿态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是人体内在情感的外露。例如走路昂首挺胸是表现骄傲、自豪;见人时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对人的谦虚和恭敬;步履稳健、潇洒、英姿勃发的人必定对生活充满自信和追求。反之,垂头丧气,别人就会觉察到你这个人在生活中一定遭到挫折或失败。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详解:手势

(一)手势动作在演讲中所起的作用

手势,是演讲者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它是态势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在身体的各部分中,手的表达能力仅次于脸。讲话中的冲动,也往往可以从手的动作幅度、位置、紧张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在演讲中,手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手势,对于加强口语的语势,补充口语的不足,表现演讲者的体态形象,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手势动作的分类

1、按表达功能特点分类:

(1)情意性手势。在演讲中运用较多,表现方式也极为丰富。这种手势语,主要用于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内容,能表达出演讲者的喜、怒、哀、乐。它的表达情深意切,感染力强。

(2)指示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于指示具体人物、事物或数量,给听众一种真实感。它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一般不带感情色彩。指示性手势有“实指”和“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看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是远离现场的人和事,是听众无法直接看到的。

(3)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模拟演讲中的人或物的形状、高度、体积、动作等,给听众以生动、明确、形象的印象。这种手势常常略带夸张色彩,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过分的夸张和有过多的表演痕迹。

(4)象征性手势。这种手势的含义比较抽象,如果能配合口语,运用准确、恰当,则能启发听众的思考,引起听众的联想,给听众留下鲜明的具体的印象。

2、按活动的区域分类:

(1)肩部以上,称为上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势向内、向上,手心也向上,其动作幅度较大,大多用来表示积极肯定的、激昂慷慨的内容和感情。

(2)肩部至腰部,称为中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说明事理和较为平静的情绪,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其动作要领是单手或双手自然地向前或两侧平伸,手心可以向上、向下,也可以和地面垂直,动作幅度适中。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失望等。其基本动作是手心向下,手势向前或向两侧往下压,动作幅度较小。

3、按使用单、双手分类:

单手做的手势叫单式手势;用双手做的手势叫复式手势。它们能在不同程度上辅助口语的表情达意。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感情的强弱。一般来说,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其情感特别强烈时,则可用复式手势。在一般情况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2)听众的多少。一般来说,会场较大,听众较多的场面,为了强化手势的辅助作用,激发听众的情感,可以用复式手势。反之,用单式手势较为合适。

(3)内容的需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是决定用单式手势或复式手势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使会场再大,听众再多,也不宜用复式手势。同样,根据内容的需要,应该用复式手势时,如果使用单式手势,则显得单薄无力。

1、手指的运用

在演讲中手指的动作是十分常见的,运用起来人人都会,简单明了。但有一点,不少演讲者都不太注意,那就是不能用手指直接指听众、指他人,这是一种缺乏礼仪常识和不礼貌的举动。因此,在演讲中、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避免用手指直指他人的习惯。手指的运用主要能表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数目; (2)表示态度; (3)指点事物或方向;

(4)凝聚注意力; (5)表示微小或精确;

2、手掌的运用

(1)推掌——表示坚决、否认、果断、排斥、势不可挡等意

(2)伸手(单或双掌心向上)——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等。(见下图)

(3)抬手(单或双手心向上、两臂抬起)——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昂、愤怒、强调等。

(4)摆手(掌心向下)——表示否认、蔑视、不屑一顾等。

(5)压手(掌心向下)——表示要安静停止或气愤、激动等。

(6)挥手——表示兴奋、果断、鼓动、呼吁、前进、致意等。

(7)手掌放在胸前——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心情等。

(8)两手心相对——表示距离、物状、说明、描述等。

(9)手掌放在身体一侧——表示憎恨、鄙视、气愤、指示人和事等。

(10)两手由分而合——表示亲密、团结、联合等。

(11)两手平端向上挥动——表示鼓动、号召、激励听众行动等。

3、拳头动作

拳头的动作在演讲中,一般表示无比激动、坚定信心、充满自豪、力量、斗争、奋斗、义愤、仇恨等。拳头动作有较大的排他性,一般在演讲尽量少用。

(四)、手势动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雅观自然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这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的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见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还必须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保持三个协调

第一、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它的一举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

第二、手势与口头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如果话说出去了,手势还没有做;或话已讲完,手势还在继续,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也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第三、手势与感情协调。演讲中感情激昂时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则小一点,手势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

例如:下面这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应该大:

如果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热情去唤醒,让他咆哮,让他呐喊!

如果说,中国是条俯卧的巨龙,就更需要我们做主人的用双手去托起,让他腾飞,让他振兴,让他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到那里时,我们都将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的主人。”

而下面的一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必须小: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脚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脚步,但不管是谁,无论你迈的是什么样的脚步,都是凭着两只脚,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之路的。朋友们,我们正在走着这条路,请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脚步,更不妨仔细想想,在未来征途中,我们的双脚该怎样迈步,往哪迈步?

3、适宜、适量、简练

一是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

二是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作态、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听众甚至会拿演讲者的动作开心。但是,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

三是手势动作要简单精练。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时切忌过多过滥,毫无节制,而应尽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说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语言能力强一样,态势语言表演过多,不一定能加强演讲效果。所以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4、因人制宜

在演讲中态势语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成熟、自信、涵养、气质和风度。演讲者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别、职业、体貌的、有表现力的、合适的手势。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主要是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这样可以自己形体显得高大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动作。

对于在什么情况下该打什么手势,做什么动作,是无法确定的,全靠自己摸索、模仿。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追求那种千人一招、万人一式的模式化的态势动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点并美化定型就行。

(五)、演讲中忌讳的动作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除此之外,以下一些手势动作切忌不能在演讲中出现的:

1、拍桌子;2、拍胸脯;3、拍手掌;4、拳头对听众;5、手指向听众指指点点;6、双手插入口袋;7、背着手;8、双手交叉在胸前;9、双手插腰;10、双手乱动或乱晃;11、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抓耳挠腮等;12、摆弄衣角钮扣等;13、乱动话筒;14、拿桌上的东西;15反复用手摸头发。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详解:手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