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7 18:19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的论文篇一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信息闭塞、环境的落后、教育教学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心理健康教育又慢了一拍。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这种形式的推动下,大多数学校里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所体现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善,而部分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教育教学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这必须要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首先,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不会就使劲留他!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个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体罚了一天,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这些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真可谓见怪不怪,虽然在口头上也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学生。但在应试教育严重的情况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2.我们只有深挖其原因,才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1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在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听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没好处”,“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

2.2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懂得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在是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如同学校其他教育工作一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除遵循学校教育的一般原则。还要遵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原则。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内,必须引起普遍的重视,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早日赶上这慢了的一拍!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探究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