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管理办法出台

发布时间:2017-04-30 16:55

“滴滴打车”对于现在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可能大家就有熟悉的朋友或亲人在从事这个职业,也有不少人尝试用“滴滴打车”为自己预约车辆,方便又快捷。但是这样的约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受到管理。滴滴被立案调查,那么滴滴打车违法吗?下面,就让小编用案例来告诉你吧!

滴滴打车管理办法出台

滴滴打车管理办法出台最新版全文细则

【事件经过】

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办公室副主任陈朝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将加大对网络约车平台的查处力度,同时依据《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目前滴滴正在被立案调查的过程中。

根据2014年7月29日颁布的《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第八条,对信息服务管理有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网站、软件工具等提供召车信息的服务商,应当遵守客运出租汽车调度服务规范,并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客运服务驾驶员和车辆的信息。经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客运服务驾驶员或者车辆不具备营运资格的,前款规定的服务商不得提供召车信息服务。

如果违反此规定,对信息服务商向不具有营运资质的车辆提供招车服务信息的,将处以3万元到10万元的行政罚款。

此外对于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驾驶员,《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第四十九条规定:“由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交通执法机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陈朝晖表示,我们还会把这个案件移交给公安交警部门,由交警部门对当事人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行政处罚。

同时,交通执法总队已联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把非法客运当事人的信息纳入到上海的征信信息平台当中。

【相关知识】

滴滴打车是专车,不算违法,但前提是来自正规租赁公司或者是正规劳务派遣司机的正规操作,否则依然是违法。从目前来看,规制“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拼车”这些出行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和各地出台的道路运输法规等。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其禁止和处罚的是没有营运资质的营利性的运输服务行为,即“非法营运”行为,主要打击的是“黑车”。从性质上看,“滴滴拼车”这种合乘出行是以互助为目的,“黑车”是以盈利为目的,收费较高。从职业上看,“滴滴拼车”的车主往往是私家车车主,有正当职业;而“黑车”车主多是以开“黑车”为生。从目的地看,“滴滴拼车”开往的是车主的目的地,而“黑车”开往的是乘客的目的地。从路线上看,“滴滴拼车”的路线相对固定,而“黑车”的路线并不固定。另外,就是拼车服务中,合乘双方需要事先约定,签订合乘协议。孙永标表示,从这些区别看,“滴滴拼车”不属于“黑车”,那么拼车就不算是非法营运,而且从现行的法律法规看,也没有对其作出禁止性规定。

不过和违法相比,滴滴也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发票

滴滴专车是不能直接提供发票的,如果乘客想要发票,滴滴打车所在的公司只能通过邮寄来快递给客户,而不能像出租车那样下车打票,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乘坐专车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外出公干,不能提供报销凭证,如果是在专车上丢失东西,也增加了找回的可能性。

2.用户信息有泄露风险

滴滴专车的每一单生意,从预约开始,司机的信息和打车人的信息就在滴滴公司的系统上做了备份——专车是哪位司机接送客人在滴滴公司内部的系统上一目了然。这样的好处是将用户和司机的信息直接提供给对方,但作为提供信息的平台滴滴等公司,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或者安全漏洞,将会令所有的信息暴露,此前滴滴等公司并未对这些保护用户信息的服务单独做出表态。

3.专车司机无法被约束

虽然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等官方表示,与“专车”司机签署了合作协议,但“专车”司机自己就承认,“专车”其实就是自己的私家车。一位“专车”司机甚至承认,他退休后比较清闲,就跟滴滴公司合作,签一份合作协议后,就把自家奥迪车变成了“专车”。滴滴公司会从专车司机的订单中抽取20%的提成。如果“专车”司机和乘客真遇到矛盾,乘客的利益并不能得到保障,此外专车司机因为大部分使用的是私家车,出现爽单等行为,滴滴专车们的约束力并不强。

4.安全性责任问题

如果专车如果遇到事故或者安全性问题,谁来负责?滴滴打车工作人员称,由于专车一般都是租赁公司的车辆,出现事故应该首先联系汽车租赁公司处理。但是另一方不这么看,多名专车司机称只是与滴滴公司签订合同,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专车司机表示,只能以“车”为单位来负责,专车一般也都有保险,负责赔偿;而滴滴一般不会承担安全责任。双方的表示,又将问题推向了对方。

此外,私家车主开着自己的车兼职“专车”,也很普遍。滴滴等的专车培训非常简单,私家车主又不像出租车司机那么专业,因此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肯定会提高很多。

滴滴打车刷单套现被控诈骗罪

2015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常某得知可通过领取滴滴打车优惠券的方式刷单赚钱,后常某花钱向别人购买了刷单软件并学习刷单技术。随后,常某在滴滴打车平台注册乘客账户领取平台发放的打车优惠券,然后通过虚构打车交易,将领取的优惠券向其控制下的司机账户支付,最后提现完成套现,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刷单非法获利1万余元。

2016年2月26日,海淀检方对利用“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诈骗的常某提起公诉,该案系互联网打车软件出现后国内第一例刷单诈骗案件。据悉,按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嫌疑人常某可能获刑6个月。

法律解读: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化犯罪行为,全国范围内入罪先例并不多,本案是全国首例以诈骗罪对刷单行为人进行入罪定性的案件。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常某使用作弊软件,通过虚构打车交易的事实,非法获取滴滴公司钱款1万余元,数额较大,符合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犯罪的相关规定。因此,今年2月26日,海淀检方对利用“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诈骗的常某提起公诉。

滴滴公司反馈称:通过刷单作弊来骗取补贴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这样做会使平台遭受经济损失,同时会影响诚信守法的司机以及乘客的利益和体验,扰乱破坏健康的平台秩序。

2014年初滴滴和快的针对出租车展开补贴,这时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刷单诈骗行为,后公司增加了专车、快车、顺风车和代驾,相应也带来新的刷单诈骗行为。从2014年年初,两家公司开始通过技术和运营规则来遏制和惩罚刷单行为,比如当司机和乘客距离过近时,会对订单进行屏蔽,系统会比对司机和乘客的定位轨迹,看订单服务是否真实有效。但此时管控刷单诈骗行为的工作人员还分散在技术和运营团队,且大数据等技术并不成熟,有时还需人工配合。

2015年3月,合并后的滴滴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反作弊团队,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系统智能地对后台数据综合分析,比如分析司机和乘客的定位、行驶路线是否一致,司机乘客注册手机号和绑定的支付或提现账户是否正常等数据,对可能存在的刷单用户进行筛选和管控。经统计,从去年3月至年底,该公司用户99%以上的刷单行为均被反作弊团队管控。

对于提供刷单软件下载和刷单教程的人,如果技术提供者明知行为人要从事诈骗行为还提供技术知识的支持,则有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若未与具体行为人沟通联络,不知道具体的行为人是否要实施诈骗行为,但此技术或方法若仅为“诈骗”所用,那么公开此类技术或提供此类技术的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传授犯罪方法罪。

按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但尚未达到数额巨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按照北京市的量刑规定,数额达到5000元即构成数额较大,犯罪数额达到10万为数额巨大,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诈骗1万元则可能面临6个月左右的刑期,具体还要综合看整个案情来定罪量刑。

黑车”拉客出事故,保险公司能免赔吗

钟某是一“黑车”司机,常驾驶私家车拉客赚钱。3个月前,我乘坐钟某的车回家时,因钟某驾车车速过快,遇突发事件避让不及,导致小车冲出路面,撞到路边大树,致我重伤。经交警部门认定,钟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鉴于钟某无钱赔偿我的损失,而其车辆已在保险公司投保道路交通事故强制险和车上人员险,我于近日要求保险公司理赔,但遭到拒绝。其理由是钟某没有有关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人员从业资格证,其私自拉客牟利属于违法从业,对非法运营保险公司不赔。请问,保险公司的理由是否成立?

律师解析:

保险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必须承担理赔责任。

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指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第9条规定,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应当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从你反映的情况看,钟某确实没有获取从事客运经营的从业资格证,不是合法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因此其开车拉客属于非法运营,但这并不能成为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理由。

一方面,从业资格与保险理赔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并不涉及对驾驶人驾驶能力的考核。从业资格的有无与是否有资格驾驶机动车并无必然联系,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即使无从业资格也可驾驶与准驾车型相符的机动车。钟某没有出租行业从业资格,仅是违反了道路运营运输行政管理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而保险理赔根据的是保险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保险公司借口钟某没有道路运输人员从业资格证拒绝理赔,无疑是利用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来否定个体自身的民事义务,显然不能成立。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能规避保险理赔责任。根据保险法所确定的近因原则,保险人承担理赔责任的前提是损害结果与危险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你所受到的伤害,与钟某驾车车速过快、遇突发事件避让不及造成交通事故具有因果关系,而与钟某是否有出租行业从业资格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对你的损害进行理赔。

滴滴打车管理办法出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