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的外形特征和鉴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7-06-13 10:47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为蚶科动物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药,那么它要如何鉴别呢?下面小编就给你介绍瓦楞子的外形特征和鉴别方法。

瓦楞子的外形特征和鉴别方法

瓦楞子的外形特征

1.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m,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 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2.泥蚶,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mm左右,高36mm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著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mm左右,高46mm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瓦楞子的鉴别方法

性状鉴定

1、魁蚶 贝壳呈斜卵圆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左壳稍大于右壳。长约8cm,宽约6cm。背面隆起,有42-48条直楞(放射肋)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无明显结节,被棕色细毛。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约70枚(铰合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

2、泥蚶 贝壳较小,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3、毛蚶 贝壳较短而宽,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表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显微鉴别

磨片可见层纹宽5-10μm,两纹相隔10-30μm,交错纹粗5-50μm,分叉交互排列。

煅瓦楞子海蛤壳、海浮石与瓦楞子相互鉴别:

海蛤壳、海浮石与瓦楞子:三者皆味咸,均能消痰软坚散结,同可用治痰火郁结之瘿瘤、瘰疬、痰核等证。

其中,海蛤壳与海浮石又能清肺化痰,又可用治肺热、痰火之咳嗽气喘,痰黄粘稠者;

而海蛤壳与瓦楞子又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不同之处在于:

海蛤壳──尚能利水消肿,也可用治水气浮肿,小便不利。

海浮石──能利尿通淋,也可用治血淋、石淋等证。

瓦楞子──又能化瘀散结,又可用治症瘕痞块,肝脾肿大。

瓦楞子的外形特征和鉴别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