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后备军,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素养,而且应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一:探析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情感教育
[论文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中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生学好语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这个要求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提出来的,实际上,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相比,与情感教育的联系非常紧密,因为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似乎更强调情感性。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来看,被精心选编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文学作品,不乏名家名篇,而“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把自已的过去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2.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中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人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样,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情感科学,其教学活动也少不了情感的伴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没有情感的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低中学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1.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情境,传达情感
语文就是情感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情感是学语文的灵魂,如果不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领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意味,那么学语文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学语文缺乏感情的滋润、心灵的陶冶,势必造成他们精神之源的干涸和心灵之花的枯萎!只有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则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采,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各种精神情感。
3.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桂林出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能读出韵味。
4.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 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语文学科自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更离不开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只有让情感充满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亚楠.浅谈语文课情感教育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1,(10).
[2]陈波.浅谈语文情感[J].科技信息,2008,(35).
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二:浅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情感教育
论文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个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几乎伴随着一切心理因素,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因素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关系密切,有着必然联系,结合本人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学的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现代教学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情感的培养,情感培养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
1 基本途径
1.1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
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贯穿于其作品之中,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与情感的结合点,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是从多方面反应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之情,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集道德、人情、风景美于一体,几乎每篇都涉及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我在教《项脊轩志》、《背影》等这类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时,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1.2 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
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语文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教师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给课堂带来和谐的音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情。
2 基本方法—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将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情有所动”,将其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做到动之以情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求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谓习惯成自然,训练有素的学生一旦进入临战状态,其质疑问难的习惯立即会使他与题目的设置者达成一种契合,而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问题意识及习惯,面对阅读对象的“陌生”,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阻滞了思维活动,处理起问题来当然会生涩。
2.2 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完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能力是由多要素、多层面、多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从纵向看,有阅读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创造五个能力层级;从横向看,有阅读选择、思考、想象、记忆、时效五项能力贯串;从纵向看,有阅读知识(认知结构)、智能(行为结构)、情志(动力结构)三维能力分支。这些分解开的能力要通过一系列阅读方法的历练才能综合形成,要通过整体优化才能健康发展。
纵观中外林林总总的阅读技法,从阅读效率着眼,大致可浓缩为三大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技法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尤其是略读、快读更是现代中学生,特别是临场考生在训练中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而由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传统的单纯精读的影响久远,长期以来,忽视了略读和快读,这恐怕也是造成“少慢差费”的原因之一。完善阅读技能,应先学会“吟咏涵泳,文道兼收”的精读,再学会“观其大意,提纲挈领”的略读,后学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读,实行三大读法的科学配伍,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全面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
2.3 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阅读提问指明了方向。过去我们总认为阅读教学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行,对学生提问不加重视甚至反感。而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强化。有时候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也一样给予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问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次要得还是重要的,无论是紧扣原文还是离本万里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地作出回答,如果不回答,也应给予合理的说明。
3 要为学生创造培养问题意识的情景
(1)引用名人名言故事。如:“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以此营造审问的阅读环境气氛。
(2)开展小组阅读审问活动,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诚如萧伯纳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3)教师提供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质疑。
(4)设置阅读障碍,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或使文本内容与日常观念或者科学概念之间发生矛盾。从而改变学生惯性思维,使之产生愤悱的阅读心理。
总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以及让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把握情感教育这一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效的发展语文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陈国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 林维维.未成曲调先有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4).
[3] 李泽云.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5).
[4] 冯燕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1).
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情感教育论文
2.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3.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4.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5.有关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生情感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