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
娃娃的保育工作很重要,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多了解有关娃娃的保育随笔,有利于我们保育工作的开展。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希望你喜欢。
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篇一
案例描述:
一天午餐时,我和保育员正在给孩子们盛饭菜。
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肉, 咸蛋南瓜和菠菜平菇汤。吃饭开始了,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有个孩子大叫:“老师,你看呀,她把肉扔到我的盘里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小琪把自己盘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他的盘里,见我来了,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她不情愿的看了看我,没做声。放学后,我向她的家长了解到:原来,在家里小琪的奶奶特别疼她,好吃的东西,奶奶都是留给她吃的。
反思: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给自己。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的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现在的独身子女多, 生活上一般都由父母包办,有些家长便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为了来表示自己的爱,往往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父母长辈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更健康的成长。
通过这一次与家长的谈话,家长也认识到自己一教育上的不足,要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深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使孩子更健康的发展。
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篇二
晨间吃点心的时间到了,保育员抱着一箱饼干走进活动室。满脸歉意的说:“闻老师,刚才不小心把饼干掉到地上,摔碎了不少饼干,你看还能发吗?”望着这箱饼干,我决定留下这箱饼干,利用它对孩子进行一次特殊的教育。
我告诉孩子们,“今天的饼干碎了很多,很多人可能会吃上碎饼干。”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接着,我让他们自愿分成两队:一对吃碎饼干,由我分,一队吃整块饼干,由保育员分。结果保育员那里忙得不可开交,我这边却无人问津。正在我失望之时,一只小手伸过来,我赶紧将准备好的碎饼干递给他。回到座位上,这个孩子惊喜地发现,他的碎饼干比别人多半块。顿时,很多孩子向他投去羡慕的眼神。这时,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做事不计较多少的人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二天分发点心,还和昨天一样我让孩子们排成两排,这次,我这边的队伍长长的,保育员那边的队伍只零落的站着几个孩子。我知道,很多孩子是因为吃碎饼干比吃整块饼干可以多吃半块到我这里来的。但这次,吃碎饼干的人比吃整块饼干的人少半块。孩子们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我告诉他们:“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三天发饼干前`,我向他们讲述这些碎饼干的来历,以及“凡事要不怕吃亏,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最后`我告诉大家:“今天吃碎饼干和吃整块饼干数量一样多,你们还是像前两次一样自愿两队来拿吧。”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不约而同往我这边站。发完饼干后。我又给每位孩子多发半块饼干,看这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饼干,我的心甜甜的,我要让孩子们体会到:把好东西留给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东西都先留给他们,缺少谦让精神。只有让孩子们多体验,才能体会到与别人共同分享的快乐。
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篇三
幼儿教育界非常盛行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且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因此,我们第二幼儿园太阳班就进行了"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习惯"的课题研究。经过研究和实践教育,我们认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的参与必不可少。那么,家园如何实施同步化教育才能促进孩子形成好习惯呢?
一、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
二、父母要转变观念。《指南》中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坑定,不因做不好活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所以,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三、培养要坚持不懈。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
四、父母教育孩子要讲究一致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保护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格林教授在《决定孩子命运的十二个好习惯》中提到:"形成一个好习惯要21天,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要3天的时间,而且,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相关文章:
1.保育教师教育随笔
2.幼儿园保育员对学生的评语
3.大班音乐随笔
4.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孩子的倔脾气
5.大班毕业教师教育随笔
6.在幼儿园的心得体会3篇
7.六月份教师随笔
8.早教老师育儿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关于娃娃家保育随笔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