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02 07:35

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篇一

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调试阶段。从公司注册到现在有半年,已获百万级投资,估值过千万。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作为90后,是如何开始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后来我想索性就写篇日志,可以给有更多有同样梦想的朋友做参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长做一个小结。

我懂的肯定没有各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如果有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观点,请尽管用力使劲喷,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成长。

在深入讨论前,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因为之后会经常引用到。

我的项目叫在聊网,是一个在线英语教学的平台,美国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注册成为老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资料,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专业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在线视频对话完成学习,然后支付由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并对老师的课程评分,来督促老师的授课表现。

因为文化差异,美国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学费,有6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有平均一万五千美金的债务(利息从毕业当天开始算),他们有非常紧迫的压力在上课期间挣钱,所以愿意每小时挣取5到20美金来做视频家教。在中国,同质量的老师课时费要在这个价格的5到10倍左右。

虽然视频教学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对面,比如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教学效果会被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质量弥补。另外,在你随时随地学英语的同时,还交到了和你兴趣相投的海外朋友,获得了更多视角甚至资源。

第一步:了解你自己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

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发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

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

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

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公立学校,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一个星期内driversed.com,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Driversed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合法在美国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

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

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

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

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且成本低的行业。

外在优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

在你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想一两个你觉得不错的方案,然后尽可能多的找懂得这些相关领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讲一次你的项目,你对项目的了解都会更清晰一些,这对你今后做决策或者是见投资人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一个公司存在必须能解决一种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须要很明确:你怎么解决谁的什么问题。怎么,谁,什么,都要想的非常具体。

对于大部分青年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应该利用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圈子。作为创业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的创业故事都是这样:某人觉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烦,所以想了个点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只有90后才会有的需求,很少有传统创业者会注意到,自然也蕴藏的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车位广告生意,这可能真的只有学生才会想的到。或者比如我两个在清华创业的朋友,都刚毕业,并且都拿了天使投资,一个项目叫“师兄帮帮忙”,由大学的年轻“师妹”发布任务,然后“师兄”完成任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中国校园文化的社交平台,另外一个项目叫infobox,一个收集大学的讲座及活动信息的网站。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身边的市场环境,抓住了身边人的需求,同时也抓住了商机。

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点子。最杰出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个面世的,经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几个出来,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Myspace之后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后出的Google,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不会背叛你,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和能力。如果你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绍见到了大佬们,也可以放心,他们真的犯不上。

我在正式全职做在聊网之前,跟别人说过不下50次这个点子,然后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要做最好的产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产品;不要做最赚钱的产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赚钱的产品。你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在一个大项目上半途而废真的远远不如做成一个小项目。尤其是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我们比传统创业者更需要证明自己,安稳自己那颗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败的打击对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团队

以上谈到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个人为主,但当你有了团队,他们就变成了你最大的筹码,你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太多钱去为大家提供资金报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让你的团队更有参与感,觉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有长远利益的保证。不要因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啬股份,但是要尽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最好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前保持绝对控股。

上面说到过解决一个需求,你要想清楚什么,怎么,和谁这三个问题。但是当你要召集一支团队时,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戴尔的电脑很好,他们说:我们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所以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苹果说:我们是一群疯狂的革新者,我们只满足于改变世界,让大家用上最好的产品,我们也做电脑,然后碰巧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听到这两段话,你更想买谁的产品?当苹果说要推出iCar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设哪一天戴尔说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们会怎么想?人们买你的东西,不仅因为你做的是什么,还因为你为什么做的。召集一支团队更是如此。

在聊网希望为中国原来没有条件接受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现在获得这样的机会,并让所有中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成为更国际化的世界公民。

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样事情的人,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电子产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带领他们。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带领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担当一项非常具体且重要的任务。刘邦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至少在我知道的创业圈子里是不会存在的。优秀的人机会很多,如果你仅仅只能带领团队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并为公司做出直接贡献的话,你很难抓住人心,你的团队会觉得你没有实力。

最后,在创始阶段,不要为了人设定工作,而是为了工作找人。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跟朋友一起做事情,所以张罗几个人来一起创业,再一起分工。这很幸福,但是跟真正的创业比起来,这只能叫过家家。

我自己的例子,在决定创业之后,我把我身边认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都弄到公司里了,核心团队最一开始包括我六个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六个走了四个,然后又新加入了四个,还是六人。最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另外三个人还挥泪拜过把兄弟,现在这三个人都不在公司了。

一开始大家加入可能是为了一个好的机会,或者是能有一帮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绝大部分考虑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创业很现实,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会这么考虑自己的选择:我投入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在我的领域走的更远。所以在没有获得一定成功之前,对一个合伙人最大的保障就是即使公司黄了,他也不会亏,因为他获得了成长。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那么他的工作状态绝对不会长久,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开始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然后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时解决了短暂的矛盾,问题的根源还在,时间长了他最后就会选择退出。

现在,我和合伙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因为他们在公司里面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最热爱做的事情。我们平常还经常一块打打英雄联盟LOL(我是弗雷尔卓德的小蚂蚱一枚,ID就叫在聊网,哈哈,欢迎来一起玩)。

第四步:产品和技术完成度

确定了具体的方案之后,要制定执行计划,并判断在获得天使投资前要完成的程度。任何项目都需要资金,白手起家还不找投资…那你真的没的玩了。根据你对自己项目的了解,判断通过你现有的资源、人力、和经费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

一般来讲,再粗糙的DEMO都强过纸上谈兵,而DEMO当然也是越完善越好。但问题是,完善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究竟如何选择,就要考验一个创业者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了。你要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的完成度也要能足够吸引未来的投资人。因为大家的项目和情况都太不一样,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儿,我没法给出一个万金油的方案,但是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对于90后来说,你的计划基本永远都会比实际情况差,所以在最一开始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守保守再保守。我们优势是激情和拼劲儿,劣势是经验不足,做事不够稳重,容易过度乐观。既然知道自己的劣势,那一定要想办法主观的在一些决策上做出相对稳重保守的选择来弥补。

执行计划在初创阶段是一定会不停变动的,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因为你要学着慢慢制定越来越靠谱的计划,执行度也要越来越能跟得上计划。

比如我自己,小时候我制定的计划基本从来不会执行,这包括各种奇葩的想法,看完一套书啊,学好Photoshop啊,甚至包括跟着视频学舞蹈等等;14岁的时候初三,计划一定要在高一的时候做第二份报纸(第一份在中国小学的时候做的),后来高二的时候做了,晚了一年;半年前为在聊网做规划时,想的是4月份完成粗糙产品,后来是6月份完成的,晚了两个月。

不要因为之前有过拖拉,或者没完成制定计划的经历,而觉得计划都没用,然后放弃制定计划。这世界上真的没几个人能一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就连乔帮主在开发新苹果产品时都是屡屡拖后计划,有时发布日期甚至拖后一年以上。

关于制作产品的过程,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相差很多,所以我就不做综合分析,只讲一下我自己做在聊网的过程。我是去年11月份决定要做这个事情的,到6月份网站完成测试版有7个月了。

首先,要从你想到的项目大方向往细了缕,决定网站的主要功能,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比较长,我觉得也应该长一点,毕竟在初创期间改方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是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改变,二是如果改了,团队和投资人会对你的判断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对项目没信心。这个阶段我花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确定了网站几个需要着重设计的大项,比如学生搜索老师时使用的威客地图都有哪些条件(这会影响老师注册时需要填写的信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预约和支付流程,以及学生的成就和课程体系。

然后我召集了6个我觉得身边比较理想主义比较细心的朋友来做了一支兼职的产品团队。大家一周见2、3次,我跟这个团队一起把产品的细致结构做了出来,决定了一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以及网站的基本风格和样式,这个阶段花了2个月。然后,这里要赞一下刘尧,我们的设计师,他太棒了,我们一起把网站一页一页的讨论设计出来,当然,设计全都是他做的,我只是提提想法。把网站设计出来花了2个月,然后找了个外包团队把网站的前端写出来。

和产品同步的就是技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技术是跟产品一样重要的(在初期甚至比产品更重要,因为初期重要的是产品能使用而不是完善)。

由于我自己不懂一点技术,所以这里就不说关于技术的进度。技术型的CEO做互联网创业很吃香,因为可以在初创期节省很多成本,而产品型或者人脉型的CEO一定不要吝啬跟技术人员分股份,相比其他团队的成员,技术是最有可能一直留在公司的。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本身的成长速度很可能超过核心团队的成长速度,然后你不得不换人。市场人员是最容易发生这种事情的,因为市场是一个非常吃经验和资源的事情,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8000元一个月能雇到的人比自己负责市场的核心团队人员要靠谱的多。产品和技术则更靠灵感和天才。所以如果你不是技术型创业者,然后有心仪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把TA追到手。是的,拉拢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像谈恋爱追姑娘(或者男子)一样,三顾茅庐什么的其实都弱爆了。

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篇二

创业征途上每迈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这个弱小的闽南农村女孩精心“设计”着自己早教创业的每一个步骤。林留芳的创业经历,似乎少了些冲动,但毫无疑问她的规划意识却不同于其他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会给青年创业者带来不少启示。

屡屡转折萌生创业冲动

从一个按部就班的大学生“转身”成为一位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虽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内的三次“转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她坚信自己所熟稔的艺术专业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

在读大二时,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她接到这样一份兼职家教:要将一个毫无基础的小男孩送上电子琴大赛赛场,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在她的精心调教下,这个男孩子最终获得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这大大增强了从小就向往教师职业的林留芳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信心。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接触音乐兼职家教,也愈发感觉到艺术培训市场极为广阔,开始有一种朦胧的创业冲动。

然而,仅有的那点冲动显然没将林留芳推向创业浪潮。大学毕业那年,经过为期三个月、“20∶1”的残酷竞争,她进入厦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成为幼儿部的一名教师。但是,因为感觉到全封闭的教育模式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岗位出现脱节,三个月后,她果断放弃了月薪超过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进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她每天重复着接电话、接待学生、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不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培训机构有不少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她再次主动“下岗”。

日日走访“生”出创业好项目的计划

积蓄了足够的创业冲动能量,和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主人公不同的是,林留芳却一点也不冲动。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首先应该对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2004年年底,她开始酝酿周密的创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市区的大街小巷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头矮小的小姑娘蹬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穿梭。走过每一条街道,钻进每一个巷子,拜访每一所学校、闯入每一个小区,在跟保安聊天的过程中掌握小区的入住率、学校的就学率。白天在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悄无声息的三个月后,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市场调查,撰写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一个饭后的夜晚,林留芳将这本计划书递向父亲。作为长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女儿。多年经营菜摊子,家里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创办一个艺术培训中心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一夜,父女俩有了一次长谈。“孩子,这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嫁妆吧。”最终,父亲将一张有 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着父母劳作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林留芳告诉自己:创业只许成功。从此以后也拉开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序幕。

“步步为营”赢得持续运作

然而,20万元启动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创业更需要一种谋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租到自己花了两个月才找到的颇为看好的办公场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东的办公室。可对方张口就要她将整幢5层楼全部租下来,压根没将她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10多次推门而入,每次都被“请”到门外。然而,“认死理”的她还是赖在门口,拉着对方的员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楼层,必将带动整幢楼走向热租。最后对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动,双方签下合约。

如果说租场地靠的是“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广告位“争夺大战”似乎靠的是胆识。林留芳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后,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进来,整幢楼被抢租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外墙广告位变得炙手可热,费用水涨船高。由于费用偏低,对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换她的广告。虽然遭到拒绝,但仍有一家相当强势的企业乘虚而入,派5个工人偷偷地将艺术培训机构的广告“摘”了下来。闻讯火速赶到现场的林留芳也丝毫不示弱,一边脚踩广告牌讨要说法,一边报警求助。当时,一个体重不过40公斤的弱小女子与5个大男人怒目相视。经过协调,她保住了其中一个广告位。林留芳感叹,当时斗胆做点挣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牌,更为关键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阵脚。

同时,一股不言败的坚韧劲让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创业危机。精打细算,折腾了几个月,培训机构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可林留芳已经是身无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筹划着每一分钱的开销。房租和工资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训费。可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出现招生难,刚起步时她的培训机构里老师比学生还多。这些老师都是她好不容易从各地挖过来的,深谙艺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将人留住。本来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处举债。

正是靠着自己规划意识和敢拼的韧劲,她的培训中心已经从雏形迈向机构化运作,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敞。如今,已经有356名学生从她的艺术培训中心走出来,走进艺术的海洋。

林留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冲动,有规划有韧劲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关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