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摄影的构成
谋篇布局采访拍摄的主题确定好了,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谋篇布局。不是抓起相机就狂拍一气,首先要对采访对象和所谈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和记录。有的专题新闻摄影拍摄一次(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必须一次采访拍摄完成)、两次可完成,绝大多数的专题新闻摄影或数次、或数月,甚至几年、十几年才可完成。那么专题新闻摄影的构成是怎样的,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专题新闻摄影的构成。
专题新闻摄影的构成可以借鉴以下模式进行谋篇布局:
(一)同一主题,同一空间,多个时间这个空间,相对地可以认为有一定的区域,或一村一厂,或一人一物,这个时间,或一年几年,或一月几月。它是以时间上的区分从而贯穿新闻摄影专题的结构,对同一个新闻事件,采取多个时间、多次拍摄的表现方法,由同一个人完成。
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专题摄影——那幅“大眼睛女孩”的标志性照片。解海龙从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都用大部分时间去安徽等地,足迹遍及十多个省的200多所乡村小学,拍摄了1万多张反映贫困地区教育状况的照片,全面、完整、深刻地表现“我要上学”这个主题,让读者看到一个有头有尾、有情节、多角度的故事呈现。
(二)同一主题,同一时间,多个空间这里,首先是确定了一个主题,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范围内,应该是以一个时间点,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白天、或一个夜晚的新闻事件,同时多人进行采访拍摄,由不同的拍摄者完成同一个主题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如2008年8月8日晚开幕的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国内外各大媒体都根据自己媒体受众的特点需求,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拍摄点,拍摄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形成了自己媒体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还例如《中国记者》2015年第9期,在封面、封二位置分别用了7幅图片,以专题新闻摄影的形式,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报道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的盛况。
(三)同一主题,不同对象,多个瞬间这里的多个瞬间共同为一个主题服务,从而使主题更完美、丰满。如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1879—1973)曾举办的《人类大家庭》影展。
为了办好《人类大家庭》摄影展,斯泰肯和他的助手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他们从世界各地征集来的200多万幅照片中,精心挑选出包括68个国家273位作者在内的503幅作品,组成了这次特别的影展。他们按照不同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排列组合,每一组都反映出人类生活的一个侧面,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衣食住行等无所不包。这个成功的摄影专题影展,选择了“人类、社会、家庭”这条主线,把《人类大家庭》这个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同一主题,同一对象,多个侧面这里的多个侧面是指构成总体的某一方面,在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中,有时要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新闻事件,为同一主题服务,以使表现的主题让受众更信服。如1986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日常生活专题二等奖获奖作品《顽强的史迪威》,阐述了少年史迪威小时候家中失火被严重烧伤,但是在如此人生灾难面前,史迪威没有屈服于命运、争做正常孩子的励志故事。通过几幅图片:史迪威在小伙伴面前“秀”肌肉、与同龄孩子你争我抢地赛跑、怀抱小猫表达爱心、获得妈妈关心拥抱等不同方面的表现,将一个虽然遭遇人生不幸,但永不服输,对生活充满热爱的顽强的史迪威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受众,坚定了人们在人生逆境当中奋斗不止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以上四种专题新闻摄影构成模式,只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相当多的情况下,报纸的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可能是以上四种构成模式的互相组合。在具体的拍摄实践中,新闻摄影记者还是要以某一种构成模式为主进行谋篇布局的。
专题新闻摄影的构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