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小学班主任的经验

发布时间:2017-06-26 12:53

导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致又繁琐的工作,但在细致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快乐与意义:传播人类的思想文化、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新生一代。

当好小学班主任的经验

当好小学班主任的经验

一、关爱学生以情明理

班主任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启蒙老师,应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的养成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了解学生,晓之以理

班主任必须主动、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习惯,从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观察,通过和他们谈心、接触来掌握情况,把心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自觉行为的有机结合,在日常工作中以及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各种常规教育,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具体、形象的小事说起。

(二)教师表率,动之以情

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必须起模范作用。行动是无声的语言,班主任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该首先做到,给学生以好的印象。如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看到地上有废纸能主动捡起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书写工整......在长期的相处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渐渐养成各种好习惯。

二、宽容学生以情促思

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行为,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的时间和余地,而且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一)心理相容,允许反复

“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等原因,行为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反复要给予深深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环境,彼此尊重的人格。对学生的一些反复的过失,班主任要包容,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角度上为学生着想,把一种信任和责任教给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在浓浓的师生情、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其恢复自尊。

(二)幽默引导,乐意接受

宽容是一种更高尚、更诚挚的爱,是一种蕴藏在心灵深处被升华的爱。它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种,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班主任的幽默感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向师力及对集体的归属感。学生在善意的引导中得到信任、乐于接受,并积极思考该怎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正积极的缺点,并切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希望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一个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从而渐渐养成好习惯。

三、激励学生以情导行

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一)评价激励,尊重主体地位

学生是能动发展的主体,班主任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励,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学生,只要看到学生有进步,就要热情鼓励;课堂上能够举手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班主任可以用点头或会心的微笑激励,还可以书面激励,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在作业本上及时写下评语:“你的作业书写工整,又有进步了。”在素质报告单上写上:“打扫卫生,你总是关好窗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也可以奖励学生,发给奖状和奖品,奖励学生具有一定意义的小红花,蓝猫图案等,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参与激励,激发自我意识

从教师的激励行为到学生形成自我激励,这中间要经过转化。这个转化的机制在于创设事宜学生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如让学生参与“班干部工作轮换制”、“我是一名值日生”、“穿衣比赛”、“自主10分钟”等活动,或当收发本子的组长,收发作业本,分组出黑板报,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发挥潜在能力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激发自我养成习惯的意识。

(三)主动实践,实现自我激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因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是关键,是目标。鼓励学生到生活中主动实践,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积极主动,取得进步。由于主动实践,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与好习惯同行。

从学生情感出发,以情明理,以情促情,以情从性,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关爱、宽容、激励必将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当好小学班主任的经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