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7-04-09 03:59

“导学案”的使用让七年级历史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隋朝经济的繁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2005年的冬天,北京、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的市长都收到一封90岁古建筑专家的信,信中提出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强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闻名沟通的奇妙代码。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

【教学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 ,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 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 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 ,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 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然后设想如果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

【达标检测】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时 间: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

都 城:__________

归统一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 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盛世局面。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皇帝:__________

大运河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 的开通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分析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理论的源泉。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同样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历史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活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一般对平时的生活比较熟悉,把生活搬到课堂,更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所以,创新历史教学应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例如教师讲授《新中国成立》时,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比如说说身边看到的革命文物等,比如听长辈讲革命史,并在课堂分享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把生活融入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学以学生为核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知识中学习经验,从历史知识中借鉴教训。同时把历史知识运用于现实社会,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语言表达对历史学习也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更多语言表达机会。例如老师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主旨进行了解,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围绕课文展开广泛讨论,讨论的问题有清政府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知识,共同进步。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写一篇短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整合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非常多,知识点也非常多,而且比较零乱和琐碎,课本上的内容多是成条分块的,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完全学会这些知识点,具有很大难度。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是学着后面忘着前面,要记住众多知识点存在很大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一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网,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学习近代史内容时,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第一个层次以外国对我国的侵略为主线,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西方列强对我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和压迫。第二个层次以国内阶级斗争为主线,包括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人们顽强的抗击外来侵略,为推翻封建社会不懈努力。学习这些内容,老师要对教材合理取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理论教学,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初中生有好动的特点,长时间地静坐听课,厌学情绪很容易产生。加上历史学科本身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或带领学生拜访一些抗战老兵,听听他们的亲身经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深入了解,了解了日本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我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者:杨丽萍 单位:迭部县初级中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