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在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政治教案是政治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政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为此,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在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在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真理的确切含义。
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运用: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性。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觉悟方面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提高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难点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讲授法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本框题的叙述方式,针对重难点问题要进行讲授,力求创设情景,化难为易。
●教具准备
幻灯机、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其内容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对其内容的回答,指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认识世界,那么人们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怎样完成这一根本任务?这便是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为什么呢?这就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通过抽象思维活动,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此,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是侧重于认识事物的现象呢,还是侧重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呢?
驴子和大象
例如:1874年,美国著名漫画家汤默斯•纳斯画了一幅漫画。(出示漫画)把美国的民主党画为驴,把共和党画为象,用来讽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轮流执政是马戏团的表演,是“政治游戏”罢了。有的同学不禁要问:两党轮流执政不是很民主吗?为什么还要讽刺它?不可否认两党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它只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它标榜的“全民民主”,其实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欺骗美国人民的。它制造出的“民主”假象,掩盖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可见,要正确认识美国的两党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我们就应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讲授新课]
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板书)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板书)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板书)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感性认识。
师:我们对一所学校的认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现象:学校的大门、校舍、操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传达室到校长师生员工的待人接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进而对学校的校风、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做出评价。
师: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生:凡是我们能通过眼、耳、鼻、舌、身所能直接得到的都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凡是要经过头脑的分析加工才能得出的认识,即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它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感觉和印象逐渐增多的基础上,再经过思考的作用而得出的。
(放投影)
师:我们知道,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到把握本质的过程,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面”属于感性认识,“知心”属于理性认识;真正要“知人”就不能停留在现象上和感性认识上。同样,要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仅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板书)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教材对这一问题分析论述的宏观结构)
(放投影)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板书)
师: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这二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请看投影:
师: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这二者相互区别。
第一,从含义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他类事物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与之相反,现象是本质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表面特征。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表面的、片面的、具体的东西,比本质要丰富、生动;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一般的、抽象的东西,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比现象更深刻、普遍。现象如同浮在水面上的漂流物,本质就好像底层的深流。我们面对的日月、山川、飞禽走兽、男女老少所构成的花花世界,是现象世界,它表现在我们面前,变化多端,千姿百态;而本质却深藏其后。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昏天黑地、暴雨如注,令人惊心动魄,其本质是空气、水汽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巴以和谈一波三折,印巴之间冲突不断,大国之间的关系又在做新的调整,这些都是现象,其本质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
第三,现象易逝多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质则相对稳定。如,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照顾孤寡老人,拾金不昧,做义工,无偿献血等等。形式可以无限多样,但都是现象,其本质是文明道德的行为。
第四,为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借助工具,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等)直接接触到的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藏于事物内部,看不见,摸不到,任何仪器也观测不到,只能间接地被认识,靠抽象思维才能得到。
另外,现象和本质之间还有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的现象,也没有不通过现象而表现的赤裸裸的本质。太阳会发光、发热是太阳的现象,而其本质是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现象与本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投影)
因为现象和本质相联系,所以我们只能是通过规律而不是离开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现象和本质相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是必须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告诉我们:科学的存在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如果现象与本质没有区别,人们感知本质就像感知现象一样容易,那一切科学都将成为多余;如果现象与本质没有联系,人们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跨越从现象到本质的鸿沟,科学就不能完成探求世界奥秘的使命。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板书)
师:从二者概念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只反映事物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而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现象按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真象和假象。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属于真象,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是地球引力作用这一本质的真象。而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如月亮本身不发光,但明月当空时,使人感到它是个能发光的天体;电闪与雷鸣本是同时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电闪然后才听到雷鸣。
真象与假象的关系(投影)
但,假象不是错觉,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属于主观范畴的问题。如,我们先把手放在热水盆中,然后再放到温水盆中和先把手放在冷水盆中,然后再放到与前者温度一样的温水盆中,感觉温水盆中的水温一样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水温一样的水,为何感觉冷热不同,这就是错觉造成的。
假象与错觉的关系(投影)
师:如果人们揭露了假象,形成了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那么,哪一个更正确,更可靠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极其复杂,同一种本质可以通过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其阶级统治,使工人工资逐渐提高,生活不断改善,表面上工人所受的剥削程度好像减轻了,实际上这种提高和改善是以受更重的剥削为代价的,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又以不同形式“让工人参加管理”,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等。
同一种现象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现不同的本质,比如,头痛可以是颅内疾病的表现,可以是眼、耳、鼻、咽等疾病的表现,还可以是心血管病的表现。所以,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断,相对于事物的整体、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来说,其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就低了。本质和规律则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对它的理性认识,才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认识。
师:所以说,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从程度和水平来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第一阶段,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要更可靠、更正确、更深刻。感性经验只有透过理论解释才能成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如果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往往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认识的任务不是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累积大量的感性经验,而是经由感性认识,以理性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上升到高级阶段——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师:认识本质是很不容易的,人为什么还要花大气力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涉及到认识的作用、认识的目的问题。
师: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生: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师: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放投影)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后,大胆地修改了铀、铜、钵等当时公认的化学元素的原子量,并推断出原子量约等于44、68、72的三种新元素,取名类硼、类硅和类铝。他指出,类铝比重约为6.0,熔点非常低,放在手心里就会熔化。4年后,科学家列科克发现了类铝即镓,得出其比重为4.7。门捷列夫立即写信给他,指出比重不是4.7,而应是5.6到6.0之间。列科克见信后不相信这位陌生的预言家,小心翼翼地重做试验,测得的比重为5.94,和门捷列夫的预言相差无几。此后,人们在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指导下,逐个发现了那些预言中的“失踪流浪儿”,门捷列夫所预言的元素全部团圆在周期表的空白点中。遵循元素周期律,科学家们找到了天然的未知的化学元素,而且能人为合成新元素。自1940年合成第一个超铀元素镎以来,多种新元素包括超铀元素和超锕系元素已被合成。当前人们纷纷探索超重元素。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理性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感性认识也可以指导实践,但不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师:正确的理性认识,我们通常称之为“真理”。
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板书)
把真理性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定的体系,形成科学理论。我们所学的各门科学知识,都是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的真理性认识,都属于科学理论。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板书)
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复杂多变的现象交织在一起,更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加巨大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理论的力量启示着我们:既然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认识事物对就应该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板书)
师:现象和本质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要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简单化。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说明,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危害无穷。
生甲:由于市场上商品的供求不平衡,致使价格经常背离价值而上下波动,好像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实质上,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生乙:我国社会存在着腐败现象,其实质是剥削阶级的东西,如果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显然就搞错了事物的本质。
生丙:我们如果只看雷锋的某些先进事迹,而不去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就不可能真正搞好学雷锋活动,甚至还可能以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师:这启示我们: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生动形象,色彩斑斓,也令人眼花缭乱,困惑难解。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不仅要学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会社会科学知识,当前,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面对多彩的世界,就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所听到、看到、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课堂小结]
总之,本质和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根本性的东西,人们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高一级的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人们的感性认识应当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我们今天学习了认识的根本任务这一课,本课不仅告诉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离不开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放投影)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告诉我们( )
A.现象是现象,本质是本质,二者是毫不相干的
B.现象是本质的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C.人们认识了现象,还没有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D.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答案:D
2.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则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
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C.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
毫不相干的
D.现象与本质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答案:D
3.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是因为( )
A.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质变,是一个能动的飞跃过程
B.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C.感性认识是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
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答案:D
4.“有温良而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
C.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
答案:B
5.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说明( )
A.现象和本质可以合而为一的
B.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C.一切科学都以特定的现象为研究对象
D.现象和本质是紧密联系的
答案:B
6.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通过这种波动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同是腐败,可以表现为公款吃喝、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等现象,这共同表明了( )
A.现象与本质是密不可分的,但毕竟有确定的界线
B.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C.同一本质只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现象
D.现象是变幻莫测的,本质是固定不变、一看便知的
答案:B
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由于( )
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抓住了本质,才完成了认识运动,实现了认识的目的 ②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本质和规律,抓住复杂多变的现象的根据,反过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现象 ③感性认识不是真理,理性认识才是科学的理论 ④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B
8.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代替本质,其危害是相当大的,这是因为( )
①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用对现象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必然会脱离实践,变成盲目实践 ②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用对现象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必然分不清事物的性质,看不准事物发展的方向 ③现象是可以被人直接感知的,对现象的认识没有经过人的理性思维不能指导实践 ④现象是错误的,对现象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用其指导实践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9.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看事物必须要抓住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做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指出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说明了认识的目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肯定了现象与本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确认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答案:B
10.关于现象、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
A.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理性认识总要表现为感性认识
B.不论认识现象还是认识本质,都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感性认识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
答案:C
11.法国天才数学家格勒阿的挚友鲁柏被人刺死,死时鲁柏手里死死捏着没吃完的馅饼,数学家来到三楼314房间,思索后肯定地说,314号的主人吉姆就是杀人凶手,因为馅饼英语是PIE,而希腊语含义是π,其值是3.14。鲁柏是善于思考的人,临死时,他用馅饼来暗示凶手所住的房间,根据这一分析,警方很快逮捕了吉姆。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现象能够为人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和规律是不可能被认识的
D.对现象的认识不等于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答案:A
●课后作业
1.《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月,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包含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说明现象和本质是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反映出来,因而才可以“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等。
(2)同时,材料还说明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要做有道之士,就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李洪志通过表演“功法”治病,相信和宣传李洪志的歪理邪说的人,其理由就是“亲眼所见,绝对可靠”。不相信李洪志歪理邪说的人,也有一个通常的理由:我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实际上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太阳转。
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述说明。
参考答案:(1)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必须从实际出发,注意实践,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亲眼所见”是必要的。
(2)不论是“功法”表演,还是太阳东升西落,人们“亲眼所见”只是感性认识,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不管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个别的、多变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不可靠的。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科学的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可见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 实践。
3.辨析题:“事物既具有现象又具有本质,现象的总和构成事物的本质。”
参考答案:(1)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但现象和本质是事物的性质不同的两个方面,本质不是事物现象的总和。
(2)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而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3)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说,只有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高二政治必修3在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