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论文
会计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实习单位难找、实习任务难、实习效果差等问题,加之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缺少一套切实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会计论文范文一:会计实际利率法教学分析
一、在应付债券、金融资产及贷款核算中的运用
1.应付债券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7———借款费用》准则,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相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的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应当按照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例题】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为100万元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107.43万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发行债券所得款项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实际利率8%。要求:(1)编制摊余成本计算表;(2)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2)根据以上资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①2006年1月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1,074,300贷:应付债券———面值1,000,00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4,300。②2006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及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85944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4056贷:应付利息100,000借:应付利息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③2007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及支付利息时。借:财务费用8482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5180贷:应付利息100,000借:应付利息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④2008年、2009年、2010年12月31日计算应付利息的账务处理同2007年。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支付最后一期利息费用:借:应付利息100,000应付债券———面值1,000,000贷:银行存款1,100,000。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贷款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贷款都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汁量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例题】乙公司2006年1月1日购入甲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实际利率8%,乙公司实际支付107.43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乙公司按年计算利息。要求:编制摊余成本计算表;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1)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一。(2)相关会计处理如下:①2006年1月初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利息调整74,300贷:银行存款1,074,300。②2006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100,000贷:投资收益85,94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056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应收利息100,000。③2007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100,000贷:投资收益84,82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180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应收利息100,000。④2008年、2009年、2010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同2007年。⑤2010年收回本息。借:银行存款1,10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应收利息100,000。
二、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和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中的运用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与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上,这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站在购买方的角度,后者是站在销售方的角度来进行账务处理的。
1.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规定:企业购买材料、同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直当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的折现率。【例题】假定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一套大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设备已收到。购货合同约定,设备的总价款为1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支付。若甲公司在购买当日支付货款,只须付800000元即可。企业选定的折现率为7.93%,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总价款与现值的差额=100-80=20(万元)编制会计分录。①借:固定资产80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贷:长期应付款1,000,000。②2007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63,44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44,000。③2008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52,611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2,611。④2009年12月31日支付20万元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借:财务费用40,923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0,923。⑤2010年、2011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同2009年。
2.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5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当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例题】2007年1月1日,乙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甲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价款为1000000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套设备的成本为780000元,若甲公司在销售当日支付货款,只须付800000元即可。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计算甲公司应确认销售收入和各年应确认的利息收益;编制相关的账务处理。(1)按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即现销价800000元来确认销售收入。200000×(P/A,R,5)=800000计算得出实际利率R为7.93%。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二。(2)甲公司各年的会计分录如下:①20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借:长期应收款1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未实现融资收益2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780000贷:库存商品780000。②20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63440贷:财务费用%63440。③2008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52611贷:财务费用52611。④20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借:银行存款200000贷:长期应收款200000借:未实现融资收益40923贷:财务费用40923。⑤2010年、2011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同2009年。由此可见,不管是资产类还是负债类,只要存在分期,具有延期性质,往往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实际利率对其进行折现,如实准确地反映资产购置的成本、债权以及债务的真实价值,从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实际利率法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与应收款项、应付债券、购买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融资租赁资产、分期收款销售等业务中都有极其广泛的运用。
本科会计论文范文二:银行会计内控完善策略
一、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清晰,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部门内控建设和有效执行是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是防范会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银行实现既定的经营方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有效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有利于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为货币资金运转提供安全保证,对货币资金的事先控制可以避免公款私存、公款炒股、转贷牟利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遭受损失。建立和完善针对投资目的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可以加强银行对投资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扩大。三是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影响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不足和短板需要正视和改进。
(一)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的弱点。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许多业务的规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盲目性、操作性不强等现象。而对业务起到监督控制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是存在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等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制定印押证三分管、钱账分管、内外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重要会计事项审批、轮休强休等内部控制制度,但各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却存在相互独立,甚至抵触的现象,因而极易导致各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会计人员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要做到“账平表对、钱账分管、印押证三分管”等规章制度的表面,但随着业务内容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的增加,会计管理人员出现了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不足,对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内部评价,内部控制被动执行,常常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滞后于银行会计核算
电子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已经基本普及,使传统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从而也对内部稽核、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实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开发和设计的程序只重视“如何让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核算任务”,所设计的程序使有关人员不能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没有形成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监督系统。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的广泛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稽核监督的长期空白已经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基层行受种种利益的驱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严重,致使核算秩序混乱。如部分基层行因一线会计人员缺少,不能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重要岗位不得兼岗和强制休假等制度。重要岗位人员超期任职,形成混岗和一岗多职现象,使岗位之间失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银行会计的监督是对日常会计凭证、账表、账册等进行审核,对业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备、监督手段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做到及时到位,检查力度不够,相对弱化了会计的基本职责,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六)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大部分行没有形成严密的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监督部门只局限于查找具体问题,缺乏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无法对会计内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针对会计内控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意识,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既定目标的关键。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的切实贯彻是实现内部控制既定目标的关键。制度运行的状况及运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首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银行管理层和经营部门应达成共识:银行的发展要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要以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内控环境。其次,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形成整体认知。再次,构建内控文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各行的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强化内部稽查审计,完善监督核查制度
稽核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会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同时要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建立一整套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对监控对象做出迅速判断,并采取即使必要的措施。
(五)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监督检查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银行会计业务,原有建立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的内控制度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科会计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