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06 23:24

茶文化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特别在农产品或生活用品领域,将文化优势列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甚至为产业的支柱地位,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法

文化的经济化促生茶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诞生于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表现得日益突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同时创造着对现代社会的巨大贡献,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概念介入,硬币的两个面另有了寓意和倚重。

经济的文化化孕育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文化化,是指企业中的文化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以茶为例,茶产业的文化化是指茶文化作为企业中的一个部门或者个人的一种行为,依附于经济活动。九十年代初,西湖龙井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茶叶公司选择在西湖游船上向客户展示了龙井茶茶艺,这一经典创意轰动了茶业界。

文化的经济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致导因素。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不再附属于经济的一种渗透要素,其价值也不在于仅仅提升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它是以文化为对象以及对文化本身再创造而进入市场交换成为商品或资本来产生效益。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茶文化作为一个机构独立存在的标志,它意味着,茶文化有必要作为一个对象来研究和开展工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的开始独立地来策划和控制产业发展的方向,它有意识地将茶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甚至是一般商品的角色中升华出来,以倡导美雅生活方式的教诲和渗透,开辟出一个个崭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愿望。各种茶文化机构和人才培养方式被设置,相关人才从茶文化研究与应用出发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产业价值,促成了有利于文化再创造的人才环境。从产业运作的创新思路上,文化的经济化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产业准则并不只停留于“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开发什么”,而是“我具有什么,我就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它利用文化(知识)本身不断创造新消费点,引导消费,以此来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文化的经济化导致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发生在现代社会基于两个要素:

第一是社会背景。现代国民教育普及,文化的特权化意识被打破,文化分享的需求产生,使文化经济化的生长有了可能。第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从事设计、咨询、研发等文化知识密集型的部门,从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文化经济化的产业形式的产生。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致导因素,是随着文化经济化的发展程度,促成了社会文化分享的需求和现代服务业分工细化的产业背景,使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分化而形成的。文化的经济化是文化创意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界定。经济的文化化孕育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立发展又为经济的文化化提供肥沃土壤。

茶的文化经济化最终满足了茶文化成为创意产业的三个基点。具体表现为:第一,茶文化的大众分享和消费需求的普及;第二,引领消费的产业运作模式创新是茶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创意的不可复制、不可预知、高整合性和高收益性使它不仅创新了自身产业运作模式,产业化的茶文化产品输出,极大地影响了相邻相关产业的结构体系和赢利模式,在满足人们的文化愿望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第三,从事茶文化产业的群体不断扩大,并且卓有成效,茶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也不断壮大,茶文化创意阶层的形成已初露端倪。

茶文化的发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呈现越来越独立的产业形态,它会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茶文化自身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活动;茶文化会促进互补性商品和服务类型的发展,如旅游和其他的服务性行业;茶文化增强了一个既定社区对有益品的供给,因此激励个人或商品活动重新选址,如品质城市的打造。

文化经济化促进文化普遍需求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工独立,缔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它不仅自身遵循产业规律而参与社会竞争,还是其它产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创新源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增长特征:“无重化”

文化产业强调以文化符号创作为工作核心,以知识财产为内容的文化资本转化为某种被抽离内容的象征符号的形式得以存在和流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知识或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将不断提高,具体体现为经济产出的“无重化”,即“经济价值正在不断非物质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使这一增长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比如,茶叶以常规企业的生产方式,每公斤的商品价格从几十到二、三百元不等,同样的生产成本,若能冠名某品牌茶,每公斤的价格则在几百到几千元的区间中。非物质化的财富创造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大家把眼光都投向了茶文化的研究、传播、策划、展览等几个已在社会上十分活跃并具影响力的机构,它们兼备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不仅自身寻找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在它们的影响下,还带给一定区域、一定群体、一定阶段具有显著意义的文化附加值,甚至超过它们开始的预期。

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的推论:第一,因文化创意产业介入,关联产业经济产出的无重化有了不同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无重化”贡献可能不全来源于某个狭义的企业;第二,文化的历史性、区域性传递由整个社会拥有转变为某个指向性的经济化而造就财富,这一转变可能不是偶然选择或随机运作。

我们曾经完成了一个课题“茶文化对某县域的茶叶品牌创建和茶叶经济发展的应用”,获得很大成功:以茶文化的符号意义应用为核心,塑造和打响了一个茶叶品牌,该县的茶叶产值三年翻了两番。从无重化的经济产出角度,课题成果可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

茶文化应用路径和无重化产出。课题将茶文化作为知识资本,与传统资产不同,它以文化象征符合为工作对象,通过三种方式渗透在茶业实体因素之中:

第一,直接融入实物资源中。在茶叶品牌创建中,课题打造“美而健康”的茶文化概念,在茶叶基地的生态要求、茶叶外形的加工、茶汤以及茶叶其它各项指标都能满足这一文化概念,使品牌茶叶物质本身具有一定标准的文化内涵。

第二,把实物资源组织起来,即文化本身作为信息,嵌入生产经营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文件中。将以上理念实施在生产和管理过程后,更重要的任务是借助文化概念传播品牌茶叶,茶文化的媒介除了一般商品所用的载体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形式:用茶艺来包装,艺术情感与生活升华的结合能使产品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增强行为主体的理解力,即文化符号嵌入个人大脑或组织中。每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互为结果和条件,核心是在培养生产者同时培养消费者,培育有共同文化理解的市场,使双方对产品更具有信心,愿望得到满足,产品得以激励,文化概念也获得进一步诠释和普及。

品牌茶叶的经济效益几乎在信心和感觉中获得巨大释放,“三年两番”似乎是无法想象的。文化作为知识资产,文化知识成分越多,在生产要素使用上的节约就越显著,文化创意介入到经济体系中,促使价值产出的非物质化比重日益扩大已是显著现实。

茶文化实现无重化产出的条件。茶文化创意机构以非物质化的知识资本或文化资本为主要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核心在于知识财产的确立与流通,茶文化创意机构应有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储备和研究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市场必须通过交换,必须了解消费者和使用者的需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获取有利社会地位的能力,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获得是保障因素,或者以其它形式来体现对文化资本数量和质量的占有。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机构和职业,比起传统领域还肩负的重要使命是,必须致力于培养消费这些象征符号的文化产品消费者,茶文化基于社会效益的宣传、教育、普及,其核心是在培养生产者同时培养消费者,比如茶饮料在年轻人市场的开拓,即是要培育有共同文化理解的市场,使双方对产品更具有信心,愿望得到满足,产品得以激励。

茶文化的无重化产出具有扩散效应。在上述个案中,宣扬“美而健康”的文化象征是普适的,课题成果继续延伸到与该县域的其它文化对接:汤显祖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昆曲文化等,以茶文化创意为起点,兴起了文化创意层层叠叠的浪潮,极大提升该县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带来的城市综合效应是多样和显著的,它使一个纯朴的山城向着现代化的前沿靠拢。

企业组织形态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带有的文化产品的正外部性特征,以及注重产业链的互补,越来越多的“无重化”贡献不全来源于某个狭义的实体企业,产业间的共赢成为主旋律,带来的影响是,传统企业以层级制为主转变为多种组织形式并存,联盟式、网络式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增加,企业竞争也侧重于合作式竞争。由文化经济一体化而诞生的文化创意产业介入,正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竞争方式。

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工作对象: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需要选择商品载体来获得市场流通和认可。生活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既是文化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也是文化创新最活跃的部分;从经济学角度,资源的稀缺性也越来越多地表达在生活方式的多样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上。

健康、和谐、美好是普遍认同的文化情感,也可以形成具有该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茶文化即是选择了以饮茶为载体和内容来体现这种文化情感的生活方式。茶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民俗的饮茶生活方式来传递,诠释着属于所有人的幸福生活的意义。茶文化创意的文化生命力在于:它是大众和精英阶层能共同分享的文化载体;它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平常行为中体会看得见的物质享受和优游的精神享受;“它是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它接近于禅的哲学提供人们基于现实生活的信仰。文化创意是活的、不可复制的,这是因为文化基于的生活是日新月异的,茶文化以其平常心而日日新的创意模式提供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主的专门化服务。

茶文化从历史走来,由整个社会拥有转变为指向性的经济化而造就财富,具备了以上文化应用于创意产业的四个因素,它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正与其它文化创意产业一样,在满足和创造着消费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包含茶文化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还会保留文化的独立性和自有性,延续文化赋予它们的特性,这种特性使创意无限。

茶文化的茶叶分类

基本茶类

绿茶——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和红碎茶(立顿红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广东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饼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类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附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珠兰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