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发布时间:2016-11-19 10:55

一天在化学课上,我和学生们正在一起复习着质量守恒定律。在讲一道习题时,我注意到有一位学生在时不时地和其他学生说话。于是,我把他叫起来,问他这道题有没有懂。他说:“我不会!”我耐着性子,说:“好,那老师再讲一遍。”接着我又把解题思路和要注意的地方又再讲解了一遍。我又问:“听懂了吗?”“我不会!”这位学生又硬硬的扔了这句话给我。我心里可真气,但忍下性子不发作,仍温和地说:“那你下课后到办公室里,老师你讲一遍,看看能不能弄懂。”谁知那学生轻轻地对我说:“老师,反正凭我的成绩,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高中,我化学学好学不好也就无所谓了,你就不要管我了。”

我听了,感觉这个学生说得有点道理,按他各门学科的实力,确实是不可能升入高中的,那他化学学好学不好也就无所谓了。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不少于十个。如果把精力集中在其他学生身上,这升入高中的同学肯定会多一点的。想着想着,一会儿觉得这想法很好,没有必要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花太多的时间。但一会儿又觉得不妥,我有权利放弃这部分学生吗?

放弃还是不放弃?于是我在这个班上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你同意老师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升入高中,放弃不想学的学生吗?请说出理由。这个班50个学生,同意老师放弃的占60%,不同意老师放弃的占30%,弃权的占6%,中立的占4%。

同意老师放弃的学生认为,对不想学的人,老师管了也没用。不同意老师放弃的学生认为,作为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老师没有放弃的权利。有意思的是,不同意放弃的人数正好15人,跟不想学的人数一样,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不管是同意放弃的还是不同意放弃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他们自己想学得更好一点。只要学生潜意识还想学好,我们做老师的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他们。那不放弃的话,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实行民主纪律。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同学在每一时刻都关注着学习的内容。

由于学习困难跟不上或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时刻都可能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威胁。民主管理表现在不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违纪学生采取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打击与惩罚,而更重要的是实行民主纪律。民主纪律由师生一道参与制定和执行,它应该尽可能是合理的、非武断的,而且应该是双边的(师生共同遵守的)。民主纪律可以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施以最低限度的外部约束,对于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成熟,道德意识的发展,课堂里的学习,以及情绪上的安全感是必要的。通过参与民主纪律的制定和实施,学生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会得到逐渐发展。

二是容许学生学不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有计划目标、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强调一种统一性,要求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共同的、有普遍价值的人类文明的精华,并运用某种通用的方法与标准对其学习结果予以评价。但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学不会或拒绝学习某些内容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承认学生的“落后”或发展中的反复,不仅仅是一个人权问题,从学习化社会的角度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种理智的考虑。在此,重温《学会生存》中的一段话可能是有益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他的未完成性。”既如此何不在教会求知上多下些工夫呢?

三是容许学生犯错误。害怕犯错误就会萎缩不前,而敢于尝试错误才能不断进取。犯了错误就招致严厉的批评或惩罚,常常是怕犯错误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许多时候根本就是取得进步所必须的。在这里,宽容就是允许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现象进行批评,也是必要的,但若出现矛盾激化、对抗升级的情况,能不能理智地、非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就成为对教师素质的考验。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学习和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不把它视做洪水猛兽,而看作是使其不断完善的必要过程,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我们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应该把自己当成“与学生一道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共同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心理情感基础;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给每一个学生最合适的教育,用爱来呵护每一个不同的生命,用心来维护教学的民主、教育的公平。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