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
当前中国与国际形势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篇一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国际国内形势
摘 要:在中俄关系的历史长河中,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占是重要一笔。在这一过程中,沙俄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采取相应的策略顺利完成了目标,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关键词:黑龙江问题;中俄关系;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俄实现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占,在这一过程中,除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外,还采取了一定的策略,促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在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重新梳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这一事件,以史为鉴,才能促使中俄关系朝着更为友好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沙俄觊觎黑龙江地区的缘由
俄国人原本不知道遥远的黑龙江,第一次关于黑龙江的报告是17世纪30年代从哥萨克那里得到的。这种报告在新兴的雅库茨克被引起了重视,该地长官派出了远征队探测黑龙江。[1](10-11)
由此,俄国人才逐步了解并渗透到黑龙江地区。1689年,清朝军队将沙俄势力赶出这一地区,双方通过《尼布楚条约》划定了边界,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2](1)由此明确了黑龙江地区(也就是俄国人所说的阿穆尔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自此,俄国势力退出了该地区,然而基于该地区气候、土壤、交通、区位方面的优势,自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直至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都没有放弃对此地区的野心。
在整个18世纪,沙俄曾多次准备用兵中国,但由于接连卷入对普鲁士的七年战争和俄土战争,终因兵力不足未能实现。至19世纪40年代 ,当沙俄急于打开中国大门时,欧洲又爆发了1848――1849年的革命风暴,导致了彼得堡的统治集团内部在侵华政策上开始出现分歧。另外,黑龙江能否通航问题也是俄国向远东扩张与否的关键。为了最终探明这一问题,沙俄于1846年派出了以加夫利洛夫为首的考察队前往黑龙江口探察。在考察结束之后,俄美公司总经理弗兰格尔根据加夫利洛夫的考察报告上奏沙皇尼古拉一世,称“阿穆尔河口湾水浅,不能行使海船;萨哈林是一个半岛,因此阿穆尔河对于俄国没有任何意义。”沙俄因此做出了“将该河和该河整个流域让给中国”的决定。至此,俄国对黑龙江的问题暂且告一段落。[3](79)
俄国虽然做出将黑龙江地区让给中国的决定,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因此而消失。1849年由沙俄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根钠基・伊凡诺维奇・涅维尔斯科伊率领的考察队最终探明了黑龙江可以通航,且萨哈林是一个岛屿。1850年他的详细报告送到了圣彼得堡,这种新认识诱使沙俄决定重新占领该地区。黑龙江问题就又重新成为俄国在远东地区的焦点问题。
二、国际国内形势对沙俄侵华的影响
(一)克里米亚战争及后来的欧洲局势
1854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本来是对俄国的一场极为不利的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其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大受挫折,并从此丧失了欧洲霸权。然而在远东地区,沙俄却成功地利用了这次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首先,克里米亚战争为沙俄武装航行黑龙江并向黑龙江地区武装移民提供了借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以帮助中国“防堵英夷”为借口,大肆向黑龙江地区增兵。原本只有几十名俄国人的黑龙江沿岸在1854年增加到了九百余人,到1855年夏季时,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和马林斯克的俄国人竟突增至7000人。就这样,俄国人借口“保卫领土”胜利的实现了进兵中国黑龙江地区。穆拉维约夫远征黑龙江地区,在当时也不完全是出于立刻占领该地,而更重要的则是在于防范英国人占领该地区,也就是“关心不让阿穆尔落入英国之手。”[3](400)
其次,克里米亚战争使沙俄认识到了黑龙江地区的重要性。沙俄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同时,也在东边致力于发展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但是由于该地距离东西伯利亚的行政中心路途遥远,不便于防守,最终放弃该港。随后,沙俄将部队移往黑龙江口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这里“成了他们免遭数倍于我的强敌追击的可靠而安全的藏身之处。”由于尼古拉耶夫斯克与内地有黑龙江相联,驻守在此的部队可以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由此沙皇认识到“主要的港口只能设在阿穆尔沿岸地区和乌苏里沿岸地区,即设于与东西伯利亚有内陆交通线直接连接的、不怕敌人从海上进犯的地方”。[3](392)出于这种考虑,黑龙江地区在沙俄战略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该地区在未来的重要性。克里米亚战争以沙俄的战败而告终,它丧失了黑海舰队,在远东的扩张也受到了有利的遏制。这种挫折使沙俄意识到“俄罗斯帝国的未来在亚洲,她在黑海所关心的只是防御”,它在远东能攫取到更大的利益。[4](115)
再次,克里米亚战争为沙俄声称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的主权提供了借口。战争期间,涅维尔斯科伊在给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报告中就曾提到在乌苏里江沿岸可以避风的海湾建立哨所,并建立这些哨所与阿穆尔等处诸哨所的联系。涅维尔斯科伊建立这些哨所的用意十分明确,即是其所说的“我国与乌苏里沿海地带之哨所,将迫使敌人对其封锁,从而在事实上承认此地区隶属于俄国”。[3](370)这确实是一举两得之举,既能迫使英法对俄国占有黑龙江地区在事实上的承认,又能在战事发生时防御敌人。
俄国此举确实引起了英法舰队对该地区的封锁,而这一点又为日后中俄谈判时俄国声称对黑龙江地区拥有主权提供了依据。1858年5月在瑷珲城的谈判中,穆拉维约夫要求中俄双方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划界,其理由是俄国在黑龙江地区设立的军事哨所“已保卫了此地区免遭外国的公然侵犯”。事实上,英法舰队确实曾在该地区与沙俄舰队有过交战,一次是1854年在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一次1855年在黑龙江地区的迭卡斯特里湾。但英法与沙俄的交战不是为了占领此地,而仅仅是在寻找并消灭沙俄的舰队。俄国还认为“最近英法联军对这个地区沿海地带的封锁,清楚地表明,这两个同中国友好同俄国交战的国家也承认这个地区不属于中国,而属于俄国”。[3](423)事实上英法对该地区的封锁绝非认为这是俄国的领土,而仅仅是认为俄国舰队躲在了这一片区域,因而封锁这两处海岸寻找船只。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欧洲尤其是远东俄国所关注的中心地区暂时得以平静,从而使沙俄可以放手大胆的在远东地区大肆扩张。而刚刚与沙俄交战的拿破仑三世致力于法俄修好,不断的向俄国抛出橄榄枝,在欧洲事务上大力相助俄国。在欧洲法国的大力相助,大大减轻了英国在欧洲对俄国的威胁,这就又大大增强了俄国在远东的实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如同克里米亚战争一样,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给俄国侵华带来了良机,“俄国插手第二次鸦片战争除了分沾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利益以外”,还“从中国夺去了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即“得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正是“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5](625)
而此时中国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共同促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沙俄侵华提供了机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从各处调兵前往镇压。黑龙江、吉林各有七千余名清军调入关内,每省仅剩三千余名,更有甚者,在广阔的三姓、宁古塔、珲春三处仅有老弱兵丁八百余名驻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又从吉林、黑龙江地区调遣部队前往奉天驻守,以防英国人进攻。[6](445)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兵力严重不足,才使沙俄得以在黑龙江武装航行,并趁机大肆向黑龙江地区移民,造成了该地区事实上被占领的态势,从而在后来的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虽未直接派兵参战,但其派往中国的使节却为英法联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充当了英法侵略者“不可缺少的顾问和中国事务专家”。为了能直接同中国当局谈判,俄使极力怂恿法国专使葛罗和英国专使额尔金进攻京津地区,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屈服。[7](200)当清政府同意谈判时,俄使以调停有功者自居,进行敲诈勒索,迅速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在谈判过程中,俄使以各种手段来迫使清政府的屈服,将黑龙江地区在法律上划归俄国所有,从而彻底完成对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侵占。
三、沙俄的侵华策略
沙俄为成功实现其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既定目标,除了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外,还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武装移民,造成既成事实。
沙俄在侵占中国领土中实施了武力侵占与“和平谈判”并举的方针,也就是先以武力实际占领,再通过谈判将其占领合法化。
沙俄对黑龙江地区的武装占领早在1850年涅维尔斯科伊率领考察队进驻黑龙江地区时就开始了。这几十人的考察队已经开始命令当地居民向到达此地区的外国船只宣布,“由此至朝鲜的全部地区,以及萨哈林岛,均属俄国领有”。[3](228)到1854年夏季,穆拉维约夫更是率领哥萨克武装航行黑龙江,增兵黑龙江口的马林斯克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并占领了途中的伯力等地,从而揭开了沙俄全面占领黑龙江左岸地区的序幕。[7](96)到1856年,沙俄专门设置了东西伯利亚滨海省,将乌第地区和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纳入其管辖之内,从而将这一地区正式纳入了俄国在亚洲领土的版图。[3](412)
(二)秘密与清政府谈判,以免其它列强干涉。
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在上海向北京发出照会,俄使普提雅廷将俄国的照会送于其它三国使节,并大受赞扬,但事实上“谁都不知道普提雅廷的照会中附有一份关于阿穆尔的附件”,而恰恰正是在这份秘密的附件中,俄国借四国联合照会之名向中国提出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这样,沙俄未为英、法、美等国觉察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假借三国之手抬高了自己的份量。四国在天津与清廷谈判时,俄使普提雅廷对于中国的东北领土要求也是“极为诡秘地提出来的,把额尔金勋爵和葛罗都蒙在鼓里,显然也包括了列卫廉”。[8](107)
更有甚者,在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谈判中,俄使伊格纳提耶夫更是“警告满人谈判人员,绝不得向联军泄露任何消息”,并且为了打消他国的疑虑,谈判由其助手在俄罗斯馆进行,他则幕后操纵,并与其它使节一起聚会欢宴。[8](266)通过这些措施,俄国不但秘密地胁迫清廷迅速的签订了条约,还成功的隐瞒了帮助其得以成功签约的英法两国和美国,从而成功的、顺利的达到了割占中国领土的目的。
四、结语
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终于完成了自彼得一世以来的愿望,在东方获得了出海口,并成功使其概括出侵略中国的一个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7](143)而对于沙俄来说,这也是其以后面对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开始,正是由于俄国占领了我国的这片广大地区,并一直觊觎我国的满洲地区,从而带来了日后日益复杂的中俄、日俄和美俄关系直至今日。对中国来说,由于国力的日益衰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加之国内社会动荡及对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重视,凡此种种,给沙俄侵占这一地区创造了各种条件,并被其成功利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惨痛的教训。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英)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陈霞飞译,陈泽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3](俄)根・伊・涅维尔斯科伊.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郝建恒,高文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4] (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年.苏沈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5] 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6]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第二册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8](英)R・K・L奎斯特德.一八五七―― 一八六�年俄国在远东的扩张.陈霞飞译,陈泽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国内国际形势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