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廷礼仪常识

发布时间:2016-11-04 15:18

我国古代采用皇帝制,宫廷就是皇帝的家,那么你们知道生活在宫廷里的人都需要注意什么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宫廷礼仪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宫廷礼仪常识

古代宫廷礼仪常识

一.中国古代宫廷礼仪概述

宫廷礼仪大体上是指古代帝王及其家庭成员必须遵循的礼仪制度和发生在宫廷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它处处浸透着君臣尊卑的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皇宫的礼仪比民间的礼仪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但也是社会民间礼仪的间接反映。宫廷礼仪有的天子亲自参加,有的后妃们参加,有的则以帝王子女和其他官员为主要角色。

二.宫廷礼仪分述

1.皇家祭祀

包括祭地、祭天和祭祖,是宫廷中重要的礼仪活动,由朝廷礼部主持。

(1)祭天大典

祭天也称祀天、郊祀、南郊,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

斋戒:分为三种,散戒、致斋、清斋。斋戒期间,帝王以及其他所有参加典礼仪式的文武侍臣必须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不饮酒、不吃荤,更不能近女色,用来表示对天的虔诚。

陈设:祭天时的陈设要求更严格,主要包括待事的次序、即事的位置、门外的位置、牺牲器具的位置、席神的位置。严格按照规章来进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如一般鱼之类的菜会放在中间等。

省牲器:把各种礼器安放于各个规定位置,随后对其进行清洗、打扫等工作。

④奠玉帛:奏《肃和之曲》。

(2)宗庙祭祀

所谓宗庙,据《释名》记载:“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我国古人认为宗庙正是祖先亡灵的寄居之所。如果宗庙的祭器被迁走了,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也就灭亡了。

(3)封禅仪式

古代帝王举行的不定期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2.帝王典礼

登基大典、册封太子大典、皇帝婚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皇帝生日节庆、上尊号和徽号仪、皇家节日典礼。

附:皇家礼仪名词

节、羽扇、拂尘、盖、音乐

3.宫廷政治礼仪

(1)朝会礼仪

中国古代帝王的朝会主要有两种:

大朝:帝王大会文武百官,有时也包括外国使臣。是一种十分庄重的典礼。

常朝:是帝王处理国政的重要活动之一。朝仪是帝王与文物百官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的相关礼仪的规定。

宋代朝仪按照官职大小以及职位高低明确规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秩序: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郡王、太子少保、大都尉、大都护、御史大夫、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等。

(2)燕见国君10

士大夫于国君退朝之后私见国君,文献称之为“燕见”。

燕见时的君臣之位,也是以国君面朝南的位置为正位。如果国君站立的不是面朝南,则要取国君正东或正西面的方位行礼。国君在堂上时,臣走哪个台阶没有严格规定,君靠近哪个台阶就从哪个台阶上堂。

4.宫廷生活礼仪

宫廷生活礼仪,主要针对群体是女性,包括皇后、妃嫔、选侍...三宫六院,其中的礼仪文化繁琐至极,却是古装影视剧的偏爱。下面以清朝宫廷礼仪为例来说明。

(1)服饰

服饰不仅是为了遮风挡寒、蔽羞隐私,在封建社会,它是封建等级的标识,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宫廷皇室中,穿戴打扮都要根据身份、地位、等级来做。如皇族一律用明黄色,这是御用服色。

清朝后宫服饰:

皇后

皇后的冠服有礼服和吉服之分,逢大典穿礼服,平常穿吉服。礼服,朝冠顶饰分三层,绣三只小金凤,饰有珍珠,最顶端有一颗大东珠;红帽缨周围还有七只小金凤,后面有一个“金翟”,装点名贵的猫眼石、珍珠;翟尾由五串珍珠编就,共三百零一颗珠子。朝袍为明黄色,前胸后背绣着金龙,穿插五色云朵,下有海水纹。朝裙有叠褶,朝褂子形状类似坎肩。吉服花纹比较简单,但是织绣华丽,做工极为精细。

皇后配饰繁多,用黄金、珊瑚、珍珠、玉等制成的随身饰物,如朝珠、耳环、步摇等。一般来说,皇后穿朝服挂三串朝珠,一串是东珠的,两串珊瑚的;穿常服则用冠、霞帔、玉带与之相配。

妃嫔

清朝后宫嫔妃不用裹脚,可以穿高跟鞋。满族传统的高跟鞋有高约三五寸的跟,在鞋底中间,类似“高跷”,被称为“花盆鞋”。她们要穿上旗袍,梳上“两把头”,带上步摇和其他配饰。

(2)日常礼节

首先来说清朝后宫等级划分

从高到低的次序为:

皇后(一人),其次为皇贵妃(一人)其次为贵妃(二人),其次为妃(四人),其次为嫔(六人),其次为贵人(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

行礼

清朝礼节中单膝跪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仆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常见礼。动作时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另一种是“请安礼”,男子的动作是屈右膝半跪;女子的动作时双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皇宫里日常生活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

下跪叩拜”,又分一肃,一跪,三叩和六肃,三跪,九叩。

所谓“肃”就是端端正正的站好

所谓“跪”就是右腿先跪下,然后是左腿跪下

所谓“叩”就是磕头

“道万福”,道万福是满族礼仪的一种,女子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时行此礼。行礼时,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同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

“颔首”,点头

行礼的基本原则是,对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要行高级的礼仪,对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要行低一级别的礼仪。

称谓

清朝文武官员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见,应一律跪安,汉大臣必须自称“臣X X X恭请皇上(或皇太后)圣安”,满籍大臣则称“奴才”。皇后、妃嫔、满汉大臣无论当面或背后都称皇帝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称皇帝为;皇帝”。

对妃嫔,太监称“主子”。在前面冠以封号,书面行文称“主位”。至于对皇子的称呼,也不像现在影视剧中一律称“阿哥”。在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不同身份是有区别的,“阿哥”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称“X爷”。书面行文则按排行称“皇X子”。皇帝之女在未授封公主之前,一律称“格格”。

三.附录——其他常用物品

1.节:帝王作凭证的物件,“如朕亲临”。

2.羽扇:用孔雀翎等鸟羽做的大扇子,有长长的木柄,用来壮门面,扩大气势。

3.拂尘:用牦牛尾、马尾做成,太监和仪仗人员拿着它是出于仪式的需要。

4.盖:又称华盖、黄盖。有人称其为“伞盖”

5.音乐:举行大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是需要奏乐的。宫廷音乐主要分为礼仪性和娱乐性的两大类。

古代宫廷礼仪

一、公主们: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

B、和硕公主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

(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而祭祀的时候,所有的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礼...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即见到皇上、皇后、太后等),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先秦礼仪

1、立着坐车。先秦时男人坐车大都立着,只有妇女坐车是坐着。

2、婚礼在昏,古婚不贺。先秦结婚是男子在傍晚时到新娘家把新娘子接来入洞房完事,不兴宾朋喝酒庆贺之礼。正因为古时结婚在傍晚,所以结婚才叫“昏”。古义:昏,通婚。

3、古礼规定,先秦人行礼时上台阶,不是两脚交叉往上登,而是一个脚登上某一台阶后,后面跟上的脚再重复登上前面的脚登上的那个台阶,等后面的脚登上前面的脚所在的台阶后,前面的再登上一级的台阶。两只脚交叉登台阶不重复而上,叫做历阶。历阶一般被斥为失礼。孔子保着鲁定公与齐侯在夹谷相会,齐人欲对鲁公无礼,孔子乃历阶而上,这就是对齐侯做出的无礼的行为。

4、先秦人吃饭,兴祭食。比如你要吃鱼鳖、猪肝,就要把一小部分鱼鳖、猪肝放到盘子边,这就叫祭食。只有经过祭食后,吃饭才能正式开始。

5、丈夫死了,妻子不能晚上哭。妻子晚上哭,给人的嫌疑是晚上没人搂者了,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女人不郑经。

6、先秦礼仪规定,死了人要跺脚,取义难受得顿足捶胸的意思,一边跺脚一边哭。跳脚要有节奏,一节跳三回,一回跳三次。跺脚的次数,以与死者关系亲疏为标准,跟死者关系越近,跳脚越厉害,跳脚次数越多。一般父亲死亡,整个丧期下来,孝子要跳上千次脚吧。

7、春秋战国时楚国,大臣上朝,可以坐着(即跪席),其他国家大臣上朝,都是立着。

8、古代统计俘虏数目,以割俘虏馘(左耳)为统计对象。

9、古时死了不吊唁的:自杀的、淹死的、被东西压死的。

10、古代国君出国,必带棺材,怕在半路上死了没东西盛尸。

11.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古代宫廷礼仪常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