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3-20 21:07

体育是西方的概念,传统体育是对中的总结。有关“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由于受到研究水平、研究内容、研究层次的局限,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规范化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传统健身养生是指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手段和身心养护措施,达到健身目的的体育过程,传统体育养生术是指那些用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等。在身心养护措施方面主要包括:心理调节,合理饮食,良好的睡眠等措施。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1.传统养生术的理论依据

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础理论是融汇中国古典哲学与祖国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关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概括。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整体观学说。古代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心脏为核心,以经络为纽带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是有机联系的,作为特定内环境的脏腑,不是孤立不变的,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统一。

天人相应学说。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人应根据自然界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平衡阴阳,则健康无病;反之,人的五脏六腑就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有害于健康。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2.西方健身术的内容

对于“西方健身术”,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规范化的概念界定,在本文中理解为:在西方国家人们以健身为目的,积极参加的体育活动。由于身体骨骼较大,身体素质较好,呼吸及心肺功能都比较强,所以选择的健身方式比较激烈,有对抗性。西方健身术主要以“体”为用,重视锻炼肌肉形态,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肢体活动,达到肌肉发达,骨骼强壮,不论是在动作的设计上还是评价效果上,只是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等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内容有两类。(1)有氧锻炼法。有氧锻炼法是指锻炼者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在不负氧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种锻炼的运动负荷强度适中,而运动时间较长,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机能和呼吸机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并减少脂肪积累,是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大众锻炼方法。典型项目有: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滑雪、耐力体操及韵律操、徒步旅行等。(2)发展肌肉类。发展肌肉类是指锻炼者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以增长肌肉、健美身体为目的的一种锻炼方法。

(1)新陈代谢原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维持一切生命过程的基础。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细胞由新生到衰亡,都表现在新陈代谢的同化与异化上。机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并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这一过程为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反之,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或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有鉴于此,新陈代谢中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人体生命运动。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增强体质,主要就是依靠控制和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来进行的。运动时机体能量消耗,异化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在运动后的调整休息中,机体得到补充恢复,这时同化作用又占主导地位。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人体内部代谢的同化与异化作用是使身体保持旺盛精力的有效方法。

(2)超量恢复原理

本世纪初,维盖尔特在许多生物化学实验中,发现了超量恢复规律。之后巴甫洛夫及其学生福里波尔特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超量恢复原理的存在,即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刺激表现为负荷、耗能和恢复三个阶段。能量的转变要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其中有能量释放的消耗过程,也有能量物质再合成的恢复过程。当运动开始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内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下降,产生疲劳。运动结束后,经过休息、营养和调整,体内能量储备又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而且,在恢复期的一段时间内,机体能量物质可以得到补充,这并不是简单地抵偿运动消耗,而是机能水平的恢复可以达到高于原来标准的超量补偿,使身体得到发展。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机应是在人体机能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每次锻炼的时机不能早于疲劳消除之前,否则疲劳逐步积累就会出现机能的慢性衰竭;但也不能晚于上次锻炼对机能的良好影响完全消失之后,否则上次锻炼就等于没有效果。超量恢复是科学锻炼的规律之一。

(3)适应性原理

适应性是指在体育锻炼中,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和锻炼时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研究理论证明,适宜的剌激可以促使人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有利于运动和学习。剌激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扩散,不利于运动和学习。所以,健身者的锻炼负荷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如果负荷过大,超过了人体的负荷极限,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负荷大小的因素是锻炼时间、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锻炼者可以通过调节这三个因素来调整负荷的大小。因此,有不少学者根据适宜性理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健身锻炼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例如,适宜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健身锻炼的适宜强度标准;用来控制运动负荷量达到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指标;以及与健身锻炼相关的适宜营养,适宜休息,适宜环境等各种标准。由于这些方法和对照标准简便'直观并且容易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锻炼者接受。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3.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目前,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健身形式可以分成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两大类。它们两者在各自的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所不同。这与它们各自产生、发展的历史,思想基础等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武术、气功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养生术。它是建立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基础之上,并由此产生动态的整体观和顿悟直觉的认识方法。从特点上看,它与祖国医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强调自我精、气、神的整体身心锻炼;从形式上分,既有强调练身与提高击技的锻炼,又有强调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修炼;从手段上分,可分为侧重意识的锻炼,侧重呼吸的锻炼,以及侧重姿势的锻炼。而且,对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对身形姿势、呼吸配合、意识活动也均有特别的要求。尽管武术拳术、器械套路和气功功法繁多,习练方法各异,但在锻炼的基本原则上却大体相同,即都主张松静相辅、顺乎自然,神形间顾、意气相随,练养相兼、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勿急求成。由于中国武术,气功的思辩方法是重直觉,以形象感知来把握事物,理解事物,它的一招一势,进退开合,闪展腾挪等等均可以传授,可以观摩习练。但是隐现在各式拳术,功法中的意境与神韵,精微与真谛,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要求习练者用直觉去领悟和体验。而西方健身体育则是根据生理,生化,生物、解剖等现代科学理论,运用仪器设备,对人体各种有关的生理机能进行测试对比,然后进行量化分析,使人体运动始终保持在一定的生物学参数指标范围内。对运动中某种违背生理学的错误现象,通过实验加以论证,从而制定出一整套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生理标准及增强机体能力的方法(表1)。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

3.1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以不同的理论体系为基础

在传统养生中,气功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断探究的一门深奥学问。印度称为“瑜伽”,基督教等宗教称为“神学”。名称各异,实质机制相通。无论是中国的气功,还是印度的瑜伽,它们都是以一种相似的经络论、气功论的理论为基础的。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茹毛饮血的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环境的接触中洞悉了“天时”、“地理”、“人事”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观察与体会,知道了空气的厚薄,气温的高低,一年节气的春夏秋冬,气象的阴,晴,雨、云,人事的喜、怒、哀、乐等等,这一切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而且我们的祖先还发现了疾病和死亡的规律,掌握和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创造了东方独特的健身方法,建立了“气化论”、“经络论”,作为健身方法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了“十二经”、“奇经八脉”等医疗体系的理论。

有关经络学说的论述,公元前二三世纪的最早医著《内经》中有过详细描述。经络是气血的通道,它遍及全身,有规律地进行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皮肉经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根据中国的经络学来看,经络的畅通与否就作为判定人体健康的依据。在东方健康术中,中国的气功就是遵循奇经八脉的通道来进行修炼的。印度的瑜伽则沿着“三脉五轮”来运行生命之气。而西方的健身术不论是在动作的设计上还是评价锻炼的效果上,只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东方的“经络论”“气功论”的理论体系与西方的单纯的解剖、运动生理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截然不同的。

3.2传统养生术,西方健身术以不同的方式开展运动

传统养生术、西方健身术在侧重人的身、心、群三个维度(身体形态,心理状态、社会形态)上就明显不同。传统养生的“心”为本,西方健身术以“体”为用。

传统养生具有的以“心”为本,重神,强调形神统一的基本特征,即着眼于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改善以及完善,与西方健身以“体”为用,重形,只着重于人体肌肉、骨骼等体能的强化提高,大相径庭;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上,也有天壤之别。西方健身术重视锻炼人的物质形态,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肢体活动,达到肌肉高度发展,骨骼强壮,促进身体的健康。因此,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是不同的运动方式。

3.3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有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健身术强调分解,东方健身术强调整体。在东方健身术中,非常注重人的整体性,而且将其作为健身练习的基础,十分强调练习者身体的内外统一。中国的气功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印度的瑜伽有“梵我同一”的理论。对练习者外部与内部的统一,即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气功主张“内外结合,神形兼顾”,即进行气功练习对肢体可起到动与静的双重作用,既重视精神的宁静,又重视肢体的运动;气功也主张“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以达到内外兼练的整体效果。印度的瑜伽则主张姿势练习与中经紧密结合,对身体内部环境强调“意气相随”。

西方健身术则是强调分解练习,在对人体人为的划分出的各个局部进行锻炼以后(如按运动素质来划分的耐力、速度,力量等练习;按解剖结构来划分的上下肢,躯干、腹背练习;按能量供应来划分的有氧和无氧练习等),将这些局部锻炼练习效果综合起来达到整体健身的目的。这种西方健身术的优点是可以量化,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由于这种练习是先分后合,缺乏了整体性的指导,使局部和整体不能有效地协调、结合起来,出现了某些部分过强,某些部分不足的情况。这与东方健身术比较起来,东方健身术可以较好地掌握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系统性、相关性。但是它也存在着一种难以量化的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主观性。

3.4中国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的结合

从以上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对待现代社会的健康问题上,中国传统养生术和西方健身术所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去进行的。正所谓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只有两者相互取长补短,才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健康问题。二者结合运用有以下诸多裨益。

3.4.1广泛涉猎东西方体育文化

广泛而深入地接触东西方体育文化,能够提高竞技意识,砥砺专项素质和心理素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并且在这一过程充分展示自身的机体能力、意志品质、荣誉感,勇气、斗志,美化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为了获得全面发展,必须能够正视竞技运动带来的心理满足、正视成绩落后的心理失落,可以借鉴东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个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形神兼备、身心并育、宁静和谐的自主运动来达到。这种文化熏陶反过来也会改善竞技状态和生活状态,实现前所未有的心理平衡和宁静的复归。

3.4.2产生“内外兼修”的锻炼效果

在西方体育运动中,采用的手段大都以肌肉练习,关节灵活性练习为主,只局限在对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等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上进行提高,而忽视了体育重要的健“心”功能,湮没了体育对身心状态有效调节功能。东方健身方法中对人“心”“神”的修炼效果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将“心”“神”培养融入健康体质、健美形态过程,将修身养性和人体肌肉、外型的锻炼结合运用,着眼于人体内部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改善,将锻炼意识放在首位,以意识指导动作,要求“意到形随”,将一切肢体运动与心紧密结合起来,并服务于调心综意,能将具有健“心”,“神”功能的东方健身方法参入到身体的外部运动和肢体活动健康过程中去,定能很好实现体育的内外兼修功能。

3.4.3提高心理素质

在对待当代一些不良心理压力问题上,西方健身方法所采用的是通过一些激烈的运动、娱乐竞技,把积累的不良精神宣泄出去。这种方法在_定程度上能消除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影响。东方健身方法所采用的是通过调身、调息,意念的控制,尽量不让那些不良的心理因素积累,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近年来盛行的印度瑜伽,在宁静悠扬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呼吸,调息炼气,使人进入忘我的境界,帮助排除杂念、入静,从繁杂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中解脱出来,每次练习完毕都能感受到一种洗刷心灵、特别安宁的舒适感。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心浮气躁的心境得以改善,从而达到调理心神的目的。

西方健身术的外向型理念倡导并赞许个人自由与个人竞争,支持和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及智慧,而且蔑视一切脱离社会、畏惧和逃避竞争的懦弱行为。这对于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面对阻力的勇气与自信很重要。

3.4.4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东方健身术不只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也具有提高运动素质的功能。在心定神闲的情境下,进行着肌肉拉伸,关节和骨骼的屈伸,以及对人体体位,柔韧性的极限不断挑战等等,使得身体外在肌肉形态、平衡、柔韧、关节骨骼灵活度、肌肉耐力等基本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幅提升,在武术、瑜伽、气功等方法中都能得以体现。

在激烈、活跃的肌肉、关节,内脏活动过程中加入能够“静神”的东方健身手段,对大脑进行松紧度调节,达到帮助松弛紧张的神经,不断强化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实现神经系统的良性循环。西方健身术在专项练习中的针对性锻炼也与东方健身术相辅相成,有意识地増强在某个特定环节或项目上的运动素质。

3.4.5培养多种健身能力

人们天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较为饥渴,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两种健身措施的结合能够改善体育课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利用不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神秘的东方运动项目来提高锻炼兴趣,同时也加大了对体育健身领域的涉及面,接触并掌握到较多项目的运动方法,培养多种健身能力,提高体育锻炼效果,为终身体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石。

中国传统养生术与西方健身术的比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