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2 11:42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那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有哪些?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分析研究

导读:要帮助儿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教育者要做到扬长避短,要重行动,要有韧劲,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帮助问题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儿童的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其中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的标准,因此,调查了解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探究性格形成的机制,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就显得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着重分析幼儿问题行为,不良性格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并未就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的教育方法做更深层次的探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问题儿童的不同性格特点,并结合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阐释,为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提供帮助。

在福清实验幼儿园五百多名幼儿中,选取大、中、小班存在各种问题行为的儿童各30名进行调查。

存在问题

问题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努力塑造幼儿的良好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问题2、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识有偏差,注重身体的健康,忽视幼儿心理的健康,不明白健康儿童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3、家长的教养态度要嘛过分严厉,要嘛过分溺爱,娇宠,不能始终坚持正面教育。这些不正确的教养方法和态度,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叛逆,偏激,胆怯,退缩,依赖性强等。

问题4、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生理健康,面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偏重儿童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投资,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一些不良性格特点的形成。

问题5、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多的顾虑,过分的关注,常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幼儿这样做那样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

讨论分析

以上调查表明:问题儿童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家长的人才观,教养态度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等与幼儿的不良性格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见,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的性格还没有定型。,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幼儿园中生活,在父母,老师的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性格养成十分重要。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性格的第一个“塑造场”。家庭中的一切都在起着教育作用,但是首先的和起教育作用时间最长的是人,其中又以父母居首位。一般的说,孩子往往会静悄悄的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是儿童最初的老师。而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关心不够和管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

家庭气氛是否融洽也会影响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如: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除了父母,教师对学生性格发展也有影响。

首先是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校中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学生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言教”,还要进行“身教”。其次,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老师的教育风格,也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影响。在民主型的老师的教导下,学生性格少压抑,情绪开朗,性格活泼,对老师、同学态度好,又自信。在放任型的老师的教导下,班集体松散,缺乏核心,是非观念不清,同学间缺少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易形成自由散漫,缺乏友爱,有守纪律的习惯。在“过分权威”的老师教导下,压制意见,学生会有虚伪、圆滑的性格,老师在一个样,老师不在又是一个样,极端的会形成师生对立,产生反抗性格。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结论:

问题儿童的不良性格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任性、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反抗、冷漠、自高自大、攻击、情绪不稳定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导致问题儿童产生不良性格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2、教育者本身的行为方式幼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教育建议

1、家长应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长应认识到家庭环境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常识,并教幼儿学习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对人对事,树立是非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温暖的家庭。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避免异常行为的产生。作为父母应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互相谦让,建立一个温暖和睦,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尽可能让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多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和言语交流,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2、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家长,教师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运用正面教育,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形象,以身作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其次,教育爱抚孩子要适度。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会造成孩子骄横跋扈、自私任性;对孩子要求过高,约束过严动辄训斥打骂,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限制了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第三,教育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做到家中成员之间统一思想和要求,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一个严厉教育,一个在旁护短,是最不足取得;家庭一定要和学校,幼儿园紧密配合,互通情况,相互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儿童的要求要符合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过高期望给儿童带来压力。

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往往会适得其反,成为儿童沉重的精神包袱。因此,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起到一种动力作用,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

4、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利用童话、故事、诗歌等形式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并积极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同伴之间交往,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通过各种智力活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儿童的性格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外部表现为教育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性格提供了依据。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教育者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随机教育,防止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

6、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程度,心理健康情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有关知识,提高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

7、教师,家长要有一颗宽容、体谅和理解孩子的心。

对幼儿应热爱、尊重而又严格要求,对幼儿不偏爱。重视个别教育,贯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精神,坚持教育的一贯性。当幼儿面对困难时要教幼儿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抑制异常行为的产生。

8、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对于情感冷淡,安静,内向,孤独的幼儿,父母应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多与孩子接触,多带孩子到儿童娱乐场所去玩耍,分享儿童世界的欢乐。还要加强言语训练,鼓励幼儿用言语来提要求,与人交流等;对于焦虑,恐惧的幼儿应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给幼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加强幼儿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人的性格形成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问题儿童性格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及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要帮助儿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教育者要做到扬长避短,要重行动,要有韧劲,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帮助问题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