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篇1:
我的家乡是安徽砀山县,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基本上反映了中原一带的传统特色,有许多恐怕是外地朋友不了解的,说出来供大家评赏一番吧。
从腊月二十几开始,每家都要蒸大批的馒头备用,记得我家光蒸馒头就要忙上一整天,蒸的几十笼馒头全放进粮缸,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不过,这些年许多人家都改为买馒头了。
年三十那天,少不了吃饺子,在我的家乡,饺子被称做“扁食”,个头要比城里的饺子大一半。饺子出锅后,都要给家中或邻居的老人送一些,以示尊敬。人们也把老人能吃多少“扁食”,作为判断身体状况的标准,过年时人们关心老人的健康,一般都会问,“现在能吃几碗扁食?”
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但只限在四邻间活动,不去亲戚家。初一这天,老人特别是辈分长的不出门,要等着后生小子们给他们拜年。前些年,给老人拜年少不了磕头。尤其小孩子们,无所顾忌,知道磕头拜年会有压岁钱,所以最愿意磕头。但现在这些年,不少年轻人出外打工、上学,受了现代教育,已经很少有拜年磕头的事,倒是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偶尔还会这样。
在家乡,新媳妇过年如“过关”,她需要给长辈们挨个拜年,一些调皮的儿童会像闹洞房一样,同新媳妇打闹,所以,出门之前,新娘子少不了找几个女伴陪着,这样在关键时刻,会有人“保驾护航”。但这些年,家乡的儿童似乎“文明”很多,很少再会这样了,反正我几次在家过年也没看到过这样的事。
我们那里有一个说法,“初七初八送火把”,就是拿着火把去野外,把火送到路上再回来,有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意思。那两天的晚上,田地里总是火光闪闪,但不知这个风俗现在还保留否?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篇2: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
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篇3:
济宁有一首春节民谣是“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七八,?缗浚?攀??炅恕?rdquo;这倒也不错。
腊八到了,这天早晨,家家都要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等到过年时和饺子一块儿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确切一下,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大人放炮,小孩子们也凑热闹,拿着自己那小的可怜的鞭炮,在“二雷子”升天之时,也扔过去瞎凑热闹,这样的现象绝对不少吧!
接着而来的就是除夕了。家家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快到12点时,家家都点起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为新年增加了新气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从不间断,直到凌晨六点,似乎还不尽兴。
正月初一静的让人害怕,这宁静似乎是想告诉我们:没有今日的宁静,哪能显出昨日的热闹?小孩子们起来了,拾昨夜没有点燃的爆竹。这天,小孩子们是高兴了,因为他们可以去磕头,有人会说:“磕头有什么好?”但这哪能是重点呢?哪个小孩子不想要压岁钱呢?
初七来临,要送火神了。小孩子们都拿着用高粱桔、稻草等东西绑成的火把,上面还插着小鞭炮。他们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一路有说有笑,给这寂静的麦田增添了几分趣味。就要到头了,火把里的鞭炮霎时间全部响了起来,好生热闹。到了头,把火把仍在火堆里,燃起熊熊大火。
元宵节来临,又一个春节的高潮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晚上,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打着灯笼,东家窜了西家窜,可是要窜够八家呢!这天还要吃元宵,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我哪年吃不了一碗?不过,属核桃味的我最喜欢吃。
一眨眼,春节过去了,正月十六到了,大人照常工作,小孩照常上学。我们农村虽没有城市条件好,但我们的春节也一样有声有色!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篇4:
“哦!过年喽!”你猜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今天是除夕啊!
我高兴地拿出“火箭炮”,迫不及待地点燃,只听见“砰”的一声,炮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突然头顶上“噼噼啪啪”的吓我一大跳。啊!原来是鞭炮啊!虚惊一场!终于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见哥哥拿出一个“大三角”,用打火机一点,那“大三角”喷出了五颜六色的火星,正当我们以为它快熄灭时,突然,天空又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哇!好美啊!”姐姐不禁叫了起来。
你们知道这天为什么叫除夕吗?而且还要放炮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从前,山上有个怪物,叫做“夕”,“夕”无恶不作,每到新年的前夕,就下山吃动物吃人,谁见了它都吓的魂飞魄散,人们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后来,有个神仙告诉人们吓跑“夕”的方法。第二年,当“夕”再下山时,突然发现大量的火光,“夕”惊慌失措,这时,到处都响起了爆竹声,“夕”更是惊恐万状,立刻拔腿逃跑,从此,“夕”再也没有来害人了。
当然,我的家乡过年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饺子,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的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幸运;还拜年,每拜一次年,我立刻就变成了“大富翁”;还有吃团圆饭。。。。。。
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包含着炎黄子孙浓浓的情感。
我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