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我国的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图片1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图片2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图片3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图片4
三国时期的隶书
隶书经过东汉时期发展到高峰后,到三国魏晋以后就逐步起变化。这时期的楷、行、草书已日渐成熟,特别是行、草书,在实用中已逐步代替隶书。如草书,东汉光和(公元178-184)时人赵壹在《非草书》中说草书“鄉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说明社会对草书态度认为毫无社会价值。可是到了西晋,卫恒在他的《四体书势》一文中已完全不一样了,他说:“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只经过百余年,社会对草书的态度和草书的价值已大变,草书已成“应时谕指”、“兼功并用”的书体了。又如楷书,到三国曹魏时的钟繇已写出《宣示表》那样的楷书了。所以隶体的日渐衰落就是自然的了,是字体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书体本身发展看,东汉时已达“每碑各出一奇”的高度,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这种盛况,总是要转化发展。隶字作为文字的社会功能方面,东汉以后已基本或者说已逐渐完成它的历史作用,已被楷、行、草体所代替,虽然它是逐渐的过程。但是隶书作为一种字体还存在,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书体还有它的魅力,还要长期继续下去。
在学习隶书中经常会遇到“八分书”的说法,究竟什么是八分书,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卫恒在《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又说:“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法。”又唐代张怀《书断》引王愔的话说:“次仲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这两段话的意思是,隶书是篆书之简捷写法,王次仲把隶书写成规范化,在灵帝时多能书者,写的最好是师宜官,他的弟子梁鹄和梁的弟子毛弘写八分书。所谓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写法,少波势。在篆书隶化的过程中,如秦时始皇陵刑徒砖中的“里”字等,由于刻砖难刻波势,只能刻出无波势的直画,极像后来的楷书,王次仲等就采用民间这类新俗体加以整理,“字方八分,言有楷法。”启功先生在《古字体论稿》中论及八分书时说:“其笔画更轻便,例如汉碑中字横画下笔处下垂的顿势,所谓蚕头,收笔处上仰的捺脚样子,所谓燕尾都没有了。这种新俗体盛行以后,为了区别‘蚕头燕尾’的原隶体,故取名八分书,即八成古体或雅体的意思。”这种没有波磔的隶书的发展,就逐步变成如钟繇《宣示表》那样的新俗体楷书了。
这时期的隶书,初期沿习汉隶,有很明显的波磔笔的隶书,后来变成如杨守敬所说的折刀头的写法,以至出现后来如《谷朗碑》那样近似楷书的隶书。如《受禅碑》、《公卿上尊号奏》,两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传为钟繇和梁鹄书,但无确据。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尊号》、《受禅》分属钟(繇)、卫(觊)。”此两刻书风相近,结体方正,笔画劲利。杨守敬在《书学迩言》中说:“《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八分书者,从之入手,绝少流弊。”胡小石也在《书艺略论》中说:“二刻书体,皆肃括方严,骨气洞达,波挑俯彻,如翚斯飞,出入分明,有八角垂芒之妙”。学此两刻无软骨之弊。《孔羡碑》,黄初元年(立,在山东曲阜碑林。康有为说:“昔人评其书有龙震虎威,气雄力厚,魏刻之冠。”其书与《上尊号》一致,古质遒劲,气势雄强,笔画呈折刀头,质朴厚重。《黄初残石》,黄初五年立。在陕西郃阳县。与《上尊号》等书风属另一种,纯美秀丽,《金石补录》评论说:其书“高妙醇朴,书体酷似《酸枣令》,他碑未及也。”书风娟美纯朴。《曹真残碑》,立碑年月已泐。曹真死于太和五年三月,立碑当离此不久。现藏故官博物院。杨守敬评其书说:“分法与《王基碑》同”结体宽博,笔法强劲中飘逸,有较强装饰味。《范式碑》,三国魏青龙三年立,在山东济宁。翁方纲评其书法说:“是碑于劲利之中出以淳朴,而顿挫节制,神彩焕发,实出汉末皇象、梁鹄诸家之上”。《正始石经》,无年月,但《魏书.江式传》、《晋书卫恒传》记载立于三国正始年间,石早佚。原在洛阳。清光绪年间曾出土《尚书·君奭篇》残石,后又有《无逸.君奭》残片、《春秋僖公文公》残石等出土。分古文、小篆、隶书三体蝉联书刻。书体精美工整,是当时官方标准写法。《王基碑》景元二年立,在河南洛阳。书法与《曹真碑》相似,流美过之。《张君残碑》,无年月,藏故宫博物院。吴士鉴跋云:“观其字体峻整,已开《任城孙夫人碑》之先河,为魏刻无疑”。严峻方折,雄强劲利。《谷朗碑》,三国吴凤凰元年立,此少数吴碑之一。隶楷过渡体。属隶书。康有为称其书古厚,为真楷之极。《任城孙夫人碑》,据考证为西晋泰始八年立,在山东任城县。清代严可均评其书点画严整,颇似《范式碑》笔意。包世臣说:“《孙夫人碑》是《孔羡》法嗣,开笔沉着不减而体稍疏隽”。《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碑》,西晋咸宁四年立。罗振玉认为此碑为晋碑之冠。结体伸展,起收笔厚重方折,峻利雄强,气宇昂扬。《吕望碑》,西晋太康十年立,穆子容书,在河南汲县孔庙。清钱大昕认为此碑“字画颇古雅,不似东魏的率意”,“其虽峻逸殊科,而皆曲折顿宕,姿致天成”。《郭槐墓志》,晋元康六年立,结体处纵势,点画夸张,华丽俊逸。《左棻墓志》,永康元年立,河南偃师蔡庄出土。书法强劲峻拔,笔画如刀砍。《荀岳墓志》,永安元年立,河南博物馆存。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峻拔中有秀逸,是晋代佳作。《石尠(鲜)墓志》,永嘉元年刻,现存于河南博物馆。书法结体精密,大小错落,疏密结合,笔工精到,法度森严。《刘韬墓志》无年月,刘为晋人,故证为西晋墓志。书法精熟,劲挺流畅,雄强挺拔。
隶书精选书法作品欣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