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

发布时间:2016-11-07 08:50

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课题引人

师:下面我们先进行一个知识问答,大家了解的诗人有哪些?

生:(杜甫、贺知章、李白、孟浩然、王维……)

师:那么谁能给老师背一首李白的诗呢?

生:........

第二步:背景简单介绍

这首诗课本上附有一副形象的插图,老师可以通过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李白为什么坐着敬亭山上?他在思考什么,并给学生大致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

第三步:自学

自学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很重要的一步,让孩子通过自己认真阅读本诗,并且可以结合注解,自己大致了解诗意。

第四步:互相讨论

可以先将学生每三到六人分成一个小组,让其相互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提一些关键点。

师:谁能解释一下“孤云独去闲”中的“闲”字是什么意思?

生:“闲”就是悠闲的意思。

师:意思回答的很准确,但是老师要强调一点,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释整句话的时候需要做一下顺序的调整,不能直接翻译。谁能给老师翻译一下刚才整句诗的意思呢?

生:……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最喜欢这首诗中哪句诗呢?

生:(举手回答)

师(补充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诗?

第五步:朗读

老师先带领同学们朗读本诗,然后给学生介绍朗读本诗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本首诗主要围绕一个“静”字展开,故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要用平缓的语调进行朗读,而且朗读速度也应该缓慢,尽量读出诗人亲近大自然时的那种轻松感。

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

讨论结束之后,给学生适当布置作业:朗诵整首诗歌,最后根据自己理解写一篇有感。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充分,但诗文韵味不是很足,节奏不够清晰,语速快了一点。我觉得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到了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但对汉语言的音律之美领悟不够,当然朗读诗文有技巧,这也与学生的年龄有关。我想,听录音,师示范,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朗读技巧,此时是比较有效的吧;或通过课堂朗读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以点带面,读出个性,也不错吧。

独坐敬亭山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