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政治会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
相关话题
政治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检测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7政治会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7政治会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
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Ⅱ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Ⅰ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Ⅰ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Ⅱ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Ⅱ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
(2)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分析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Ⅲ
(一)内容
1.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理解
1.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要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地位,不但要改变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性质,而且要防止其思想文化成为他国和他民族的附庸。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2.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知道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Ⅰ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了解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Ⅰ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探讨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Ⅳ
从四个方面去谈
第一、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第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四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了解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Ⅰ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Ⅱ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明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Ⅱ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知道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Ⅰ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Ⅰ
(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了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Ⅰ
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大众传媒的含义: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探讨如何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Ⅳ
从两方面回答:
第一、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热情欢迎优秀外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第二、主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Ⅰ
(1)含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Ⅱ
(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世界上众多的古代建筑,成为展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 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都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有够因时而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 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Ⅰ
(1)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Ⅲ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Ⅱ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说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Ⅱ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Ⅱ
(1)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Ⅰ
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Ⅱ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Ⅱ
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理解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Ⅱ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说明文化创新的途径 Ⅱ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还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评述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作用 Ⅳ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阐明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基本要求 Ⅲ
二方面:
第一,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第二、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评述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Ⅳ
从两方面评述
第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新情况(知识更新速度提高)要求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变革。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了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内在要求及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Ⅰ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了解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Ⅰ
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七个时期,即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明清时期,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战国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隋唐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明清中华文化走向衰微。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Ⅱ
源远流长侧重于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其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用汉字和历史典籍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Ⅲ
①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明确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Ⅱ
领导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指导思想: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Ⅰ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Ⅰ
①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http://www.ks5u.com/
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Ⅱ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用实例说明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Ⅱ
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Ⅱ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明确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 Ⅱ
第一,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第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Ⅱ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精神。
历史上,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
3、勤劳勇敢:主要把握三点即勤劳勇敢精神的表现、作用和发展。
①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等精神都是勤劳勇敢的具体表现。
②作用: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自强不息: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知道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Ⅰ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Ⅰ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阐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Ⅲ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Ⅳ
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Ⅱ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应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辨析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和危害 Ⅳ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1)原因:社会文化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并存,健康向上的文化与消极腐朽的文化杂陈。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应对的措施:
①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前的文化形势: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有渗透与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纷繁复杂之势。我们必须奏响主旋律,引导文化生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说明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Ⅱ
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明确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Ⅱ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Ⅱ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Ⅱ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Ⅱ
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知道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Ⅰ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知道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Ⅰ
(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知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Ⅰ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作用:
①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②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知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Ⅰ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理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Ⅱ
(1)区别:科学文化修养指的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其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2)联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提高知识水平,有助于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探讨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Ⅳ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2)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7政治会考《文化生活》基础知识点归纳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