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术研究的思维
总结这么多年来学术研究实践和诸多学者学术研究经验,不难发现,了解和掌握一些适当的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学术研究成效具有事半功倍的意义。那么,这些适当的思维方式具体有哪些的?在我看来,应该包括一下十个方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学术研究的思维
学术研究的思维:定位
明确研究主体、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是首要任务。
1.从研究者看——要明白:
“你是谁”、“想干什么”、“如何干”
2.从研究目标和内容看——要明确:
A研究的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的“故事”
B是理论性、应用性还是结合型选题
C是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还是操作技术问题
目标、内容不同:论据和结论不同。以国家审计问题为例,研究依据(标准)以此为:
宪法思想——宪法——审计法、预算法、监督法——制度、条例、规定、准则、指示、讲话——工作程序和手册。
学术研究的思维:借鉴
学术研究应合理的引用、吸收和参考别的学科(方向)、别人的研究。
1.不同学科(方向):主要借鉴研究思路、方法和模型等。
2.相同或相近学科(方向):主要借鉴研究结论、观点等。
学术研究的思维:整合
学术研究的广泛性、复杂性以及创新性要求研究者理性和能力的有限性,需要借助、引入其他研究者及其研究资源(特别是数据、分析手段、方法技术方面),通过合作和“借用”共同完成一项研究任务(课题)。
学术研究的思维:跨界
打破学科、方向界限,研究触角延伸到相关的其他学科、方向中去。
1.跳出原有的学科、方向所限,重新看你研究的问题。
2.从其他学科(方向)看你所研究问题的意义、思路、方法。
3.结合其他学科(方向)进行横向交流。
学术研究的思维:继承
学术研究一定是在继承中的递进关系。
1.研究应该是一个递进过程而不是平面上的简单重复。
2.递进应该是对已有文献充分了解、评价乃至于批判基础上的提升。
3.应该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充分尊重、吸纳、包容基础上的创新。
4.研究者对已有研究成果或观点应“虚怀若谷”,“大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已有研究“推倒重来”。
学术研究的思维:结构
这是系统性思维,即构成某一理论或观点的诸多因素并不是一个无序排列,而是一个有着“轻重缓急”的有机组合。
诸如在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提出对策时,应对所涉及的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清晰的梳理,分清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做出系统的、结构化的安排。
学术研究的思维:联系
这是反映或说明研究是否具有逻辑性的主要方面。
1.论文、思路、观点之间的应具有内在联系。
2.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应具有内在联系。
3.研究是一个“从头至尾”相关联的整体。
学术研究的思维:长板
清楚并突出自己研究上的长处或优势所在。
1.发挥优势、以“长”增“长”。
2.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或方面取得突破和发展。
3.以“长”为中心,左右扩展。
学术研究的思维:空白
寻找研究中最容易取得突破的方向和切入点。
1.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2.往往是诸多相关学科的结合点。
3.往往是主流研究所没有关注的领域。
4.研究的难度和创新意义往往较大。
5.研究的意义往往体现在未来。
学术研究的思维:差异
学术研究上的“与众不同”往往是一个相对容易取得研究成果的路径。
1.关注研究选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2.研究本身也应该注重差异性,以有利于发现问题、区分矛盾、抓住重点。比如在调研某一问题时,应关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的差异。
3.差异往往与创新是“孪生子”但不能“离谱”。
浅谈学术研究的思维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