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恰同学少年有感3篇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1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又为何感到迷茫?江山代有人才出,上下求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知道这些年如何混过来的,但自从我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就知道,我的是生活变了。遥想风华正茂的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的酣畅与潇洒,难忘教书育人的先生们,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竖长天的开明高尚与坦荡无私。我不只一次怀疑现实,怀疑中国当前的教育制度,怀疑当代的同学少年。如今艰难探求,却恐迷失在这茫茫人海。
理想似乎离我们青少年越来越远了,作为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是否失去了什么呢?邓颖超说过:“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饿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大一代。”故我今日之少年若昏昏噩噩,贪图安逸,碌碌无为,那么谁来担负起民族振兴只大任,谁来完成先烈们的革命思想?人的一生不可虚度。
诚然,我们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用刺刀和子弹去筑造新中国,不必用鲜血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我们必须明白:国家仍很贫穷,民众仍很愚昧,思想观念仍很落后,物质上的利益正蛊惑国民的心智。。。。。。所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平与不合理都必须被改变。梁启超有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
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
最后我想借孔昭绶校长在“明耻大会” 上所致辞结尾:同学们,我们必须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2
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题记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现在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一直以来,对于伟人,我们只能从他们光辉的事迹中瞻仰他们,效仿他们,缅怀他们。然而,伟人也是人,没有谁一出生就是伟人的。伟人最初也只是普通的人,是他们独特的经历,深刻的思考,大胆的实践使得他们逐步铸炼出优秀的品质而成就伟人的。
九十四年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热血青年,心系国家的安危,带着理想,带着责任,走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九十四年后,又是一群人,在荧屏上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段动人的历史。看了这对历史,带给了我们震撼,更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其实,它讲的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经历。本应该跟以前的那些“红色经典”一样的,但是,它又确实不一样,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将毛泽东这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3
丁亥年建卯之月,于既望亥时,吾观毕央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千思万绪,感慨不已。一部毛润之英年求学之作,悉观全剧,凡非凡俗之辈,观之必有所感,启思万千。
剧中众人物,首推润之,歆慕其才,钦羡其智。
1、博闻广识,经纶满腹。众人对此甚有所感。弱冠之年,毛于诗词、伦理、军事、哲、史、时事------其无所不通,无所不精。阅书之时,勤于深思,习性举笔批注,频频见解独到,观点深透。常夙兴夜寐,秉烛夜学,所到之处必随身负笈。频频游走于各书店(平时省吃俭用),屡屡潜身图书馆,好一股力争上学之拼劲,无不令今之学者自愧形秽 !对此,心寒吾辈,习学修文之人,不学则已,既是习学,则应学出真道,习出真学,何必虚废大好韶华?
2、习学之余,砺炼身骨。尤风雨雷电交加之际,喜旷地淋雨,狂奔野林,倍增其炼身之心志。毛深信:炼就铮铮铁骨乃康健之基,革命之本。故其能游渡湘江与长江便不足为奇,更为其跋涉万里长征奠立坚实之基。据此,今之吾辈可扪心自问:此炼身之事犹反掌之易,伸手之便,吾辈何尝付之而行?纵便稍许偶炼亦可,不求横渡千米长江,不求跋涉万里长征,无求朗朗硬气,无求铮铮铁骨,惟求炼就一副康健之身够去病远祸即可。诸君试想:虚体弱骨,奚以事成?
3、请错至真至诚。某日课堂上,毛因不满袁(仲谦)老对其文章评分,当庭与师争辩,袁一气之下,怒颜遣毛出室。经杨(昌济)耳提面命,毛深知己错,于当晚赴袁家,立于门庭,请错于袁,然袁闭门不见。倏然雷电交加,风雨降至,毛无为之所动,巍巍然犹盘石矗立,虚无风雨,直至平明。袁卒为之所撼,敞门迎之,授其古文书籍,一番苦心教诲,毛甚为感激。 毛之雨中请错毫不亚于远古负荆请罪,此至诚请错能振天撼地,岂不感动诸君乎?诸君可掏心自问:吾辈可至此?纵毫末之过,俯首鞠躬,道错一声即可?不然,如今众青年之士,十有五六可谓礼教丧尽,道德沦丧,庸讵不令人痛矣?!
4、初显军事才能、领袖风范。习学于长沙师范之时,一次军阀欲攻长沙,毛审时度势,欲施计降敌,于是率蔡(和森)、萧(子升)二人诳谖与之谈判,矫桂军之命,逼敌自降。以区区二百徒手学子缴得三千枪械,可谓智也,谋也,勇也!如此一来,免得一场长沙浩劫,其军事才能锋芒初露。弱冠前后,却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佩之!不求今人领军将才,但求稍具遐思远虑、智勇兼备之能,善审时度势,方可便于立身闯世。
5、以天下为己任。乱世民国,乌烟瘴气,举国动荡,民不聊生。生于乱时,活于动荡,青年毛氏则身怀鸿鹄之志,志在救中国、救天下,何其壮哉!年齿不高,尚为学子便以天下为己任,推古至今诚难能可贵。相形之下,今之青年何如?诸君可熟“孔孟老庄”乎?诸君可知“九一八”乎?诸君可记“八荣八耻”乎?-------无求诸君时时炎黄、处处中华,只愿心存家国,所思所为不损国害民即可。请诸君再三深思!
相形毛氏,反比吾侪,犹之乎溪壑比形于浩海,亦似小石小木之存乎大山!弗不有退避三舍之慨,愧矣!
进步青年蔡(和森)、萧(子升)二人,德才双馨,举止沉稳,善于深虑远思,大有孔孟遗风。与毛同窗数载,交谊深厚。再有向(警予)、陶(斯咏)、蔡(畅)、杨(开慧)等进步女青年,同为毛之好友,亦交情甚厚。此帮男女,吸受先进思潮,常逆旧制而行,聚而论书,善传新道,广开民智,悉为中华革命史上有为之士。提及这等青年,仅愿今之青年能学其精神,心系炎黄,心怀国民,心爱中华!
孔(昭绶)身为长沙一师一校之长,敢于改旧规立新制,善于因材施教,开教育之新风,立教育之新标,可谓民国教育开明之士!其深知教育乃一国之根本,欲真正改变落伍之旧中国定从教育始。故其允愿并倾力支持学生吸受新思潮,亦不时教之明学习之宗旨、树爱国之情操。(诸君可思当今中国之教育体制,悲乎?)。岂料日后中国之命运果真竟由孔之弟徒(毛、蔡等人)起风云变幻!这不乏孔先生之功德!
杨(昌济),亦民国教育之明士。尤器重毛甚,常为其授道解惑,允其时时可入杨家书屋,圆毛广览群书之愿,可谓毛之幸哉!此可言之,杨乃毛引路之灯、精神将师。杨某善慧眼识得英才,如无杨器重所导引则可无他日之毛,言亦不为过。故杨某深有远略,致信于章士钊荐举毛、蔡二人,曰:“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由此见得,此生遇得杨某,乃毛之万幸!{千里马需遇得伯乐,歌舞者得供之舞场。纵为俊才,苟无展艺施才之地,与匹夫之辈何异?(今之中国大学生众多失业,其身价等同民工,其中亦不乏英才。可谓悲乎!)}
众情节动人处不少,以徐(特立)、蔡(和森)师生二人含泪啃窝头实为最甚。此窝头乃为他人所弃,蔡见之不食可惜,便自食之。岂知弃窝者见之,讥言讽语,无情奚落。蔡木然无语。正逢徐闻见,迈步蔡前,要其窝头,啃之,笑而语蔡:“香矣,汝若不食吾欲全食!”蔡亦笑而啃之,瞬息泪盈四目。感人甚深!谷食乃为农家苦心种作,粒粒皆风雨铸就,盖来之不易!弃之不食,实为不该!要知节俭乃立身之本,故欲立身必得养以节俭之性。(诸君知否尔等十有五六浪费食粮之严重乎?望深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众学子齐诵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声雄如钟鼓,山可崩地可裂,好一腔热血,豪气直干云霄!那场景个痛快,可震天动地更可振人心,拳拳爱国之忱油然而起!旧中国之改造可有希望,此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青年,正是救世主!日后革命中国,果真不少英才俊杰出于此等青年(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罗学瓒、周世钊、张昆弟------),苟无此等人士,难言有今日之辉煌中国,幸甚至哉!
-----------------
纵观全剧,感慨动人处实为不少,余独拣举数处作如是观,略抒一己之感慨而已。
观毕《恰》剧,感慨颇深:身为韶华之士,首应心系国民;继而惜珍韶光,多览群书:再者应守循礼数,修养品性:末之可多交良师益友,广游神州河川,壮心宽怀------
北国之春,春意盎然。漫城春英红透,尽处花香鸟语,虽有半点残冬之息,然一部《恰》剧,伴余度春,暖吾身心,意义不浅,惬哉!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