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9 18:00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和数量日益增加,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引起各级政府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特殊服务性行业,其需要安全管理,而且必须安全管理,只有保证了运营安全,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营

阐述了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效率。本文从车站安全管理和班组安全管理两方面出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车站班组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职工人身安全,还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可以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福利性的,安全运输乘客才是最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所以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安全应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全体职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安全与运营发生矛盾时,应服从于安全;当安全与日常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安全,当安全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更应服从安全。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必须安全管理

以严格明确的责任制为保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是前提,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注重安全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上下抓安全,大家为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干部职工都不想违反安全规定、

不能违反安全规定、不敢违反安全规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个乘客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公司也要严、细、实,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考核过后要按规定兑现奖罚,让安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严肃性、刚性、惩罚性,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管理内容(一)车站安全管理

加强车站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1、车站安全管理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关系千百万乘客生命安全,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二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注意关心职工的正当权益和合法诉求,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2)抓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抓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体现了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要坚持“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的内容。企业的生产、技术、物资、财务以及党、政、工、团等部门的工作范围内,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

(3)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奖惩制度,把思想工作同行政、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奖励上,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处罚上,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可以并处。

2、车站安全管理关键(1)落实干部逐级负责制

逐级负责制要求除遇紧急、重大、特殊情况外,实行“逐级汇报、越级检查”的办法。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旨在落实分工负责,是针对领导班子;谁分管谁负责,旨在落实专业负责,是针对车间和机关干部;谁的岗位谁负责,旨在落实岗位负责,是针对广大职工。对安全问题,按其性质实行分层管理:车站领导班子,主要控制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和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安全室,主要负责前沿性、基础性、达标性的问题;班组,主要负责岗位性、随机性问题。

(2)实施安全百日考核

安全百日考核为车站大百日考核、班组百日考核和个人岗位百日考核。实施的目的是要将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每个车站、班组和岗位。

(3)细化干部的工作标准解决干部队伍中工作标准不高、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症结。1)着力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重点强化在安全上没有局外人的责任意识。

2)狠抓干部的管理标准。要求各科室、各班组必须克服工作不细、作风不实、标准不高、管理不狠、责任不明、政令不畅、考核不严、奖惩不当的倾向。

3)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及经验主义。(4)严格职工的作业标准化1)深入开展标准化活动。对全站各工种的作业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后,下发给职工,要求背熟,达到每项作业符合标准要求、并按标准

用语进行作业的联系对话。

对职工背标及用标的熟练程度需进行考核。2)规范表格及簿册的填写。车站将班组管家账、调度命令的规范样式及填写要求下发到各班组,要求车站值班组每到一岗点必须查看表格及簿册的填写并签字。

(二)班组安全管理1、班组安全管理原则(1)防微杜渐的原则从生产实践来看,小事故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抓小”就是不放过任何小事故和事故苗头,防患于未然,其

目的在于防止大事故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事故,要如实汇报,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过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组织对大事故及以上和认为必要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订防范措施,严肃认真处理。

(2)责、权、利的统一对等和规范原则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保持班组安全的长期有序可控,首先要保证班组责权利的统一和对等,明确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确定统一考核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奖罚分明。

2、班组安全管理内容(1)乘客运输安全:保证乘客在车站和旅行中不发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

(2)人身安全: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3)行车安全:是衡量生产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行车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直接关系到乘客安全,影响企业声誉和城市交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4)设备安全:是保证运输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必须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

(5)防火安全:在站内和列车运行途中,不发生任何火灾事故。(6)防止路外安全:防止进出站口事故、列车撞人、乘客丢掷物等。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

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徐志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莫蔚然.广州地铁运营管理的探讨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田威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探讨.财经与管理,2009.[5]苏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5).

[6]刘浩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故障浅析.上海铁道科技,2006(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 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

通安全运营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营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安全管理模式发展研究入手,分析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四种安全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本文将安全系统理论、安全风险学、持续改进及安全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根据安全管理模式设计理论,从安全管理的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三个层湎出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提出上诉四个单元的基本管理要素。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体系。

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各要素的实施流程以及体系进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管理模式。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形式对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供电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信号子系统、给水与排水子系统、屏蔽门与安全门子系统、防灾与报警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机车车辆子系统、车辆段检修设备子系统、自动售检票子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子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等子系统组成。城市轨道交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外部有很高的关联度。一旦某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就会迅速影响及波及其他子系统,形成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部分或整体功能的瘫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周期性强、高峰低谷落差显著、时效性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此外,因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深处地下,出入口少。站台和车内人员又相对密集,疏散难度相对加大更使得城市轨道交通隐患重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自1969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开始,到目前为止仅仅四十年。其发展历史较短,运营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和富有管理经验的技术骨干严重缺乏。由于安全管理的经验不足,人员意识、设备技术和整体环境相对落后,导致了一些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存在,最终成为事故的诱因,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统计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事故中,发生在运营阶段的安全事故约占总量的60%以上。

因此,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化,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把运营中的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主要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的思想上,突出了整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概念,将涉及行车安全的人、设备、环境等因素实现系统的管理与调度;在管理方式上,加大了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实现法治化管理。在手段上开发了大量的先进的行车安全检测设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运输安全信息的远程集中管理和科学分析。

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采取的是“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他们把探索安全管理治本途径一并考虑,用经营管理体制创新为安全管理升级拓展空间,以

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达到两者的协调互促、良性循环。推行了以“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网络系统分开管理”,是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点,技术管理更加专业化,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化,安全生产的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日本靠技术装备升级而建立的“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直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全国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速度、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机车、车辆、轨道、信号等技术装备。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同步上马了先进的以“轨道电路的数字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无线电控制的CARAT等方式为主的“新型运输安全系统”,以及调车作业“专业化”的“编组站自动化系统”。为在既有线上提速而采用的“摆式列车”技术,同样有效地防止了因列车通过曲线和道岔超速而引发的颠覆事故。这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采用,极大的消除了人为的安全隐患。

美国采取的是“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环境特点接近的线路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又有利于发挥规模化优势而通过加大投入来保证安全技术的换代升级。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过一些单向的和观点性的研究,尚未形成理论或实际模式这些办法总的来说具有重现实、重战术的特点。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借鉴了国内其他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北京地铁制定了安全管理的具体目标,即“安全可靠、快捷准时、高效运行、出行方便、功能完善、舒心环保”,同时瞒住不同乘客的需求。在此方针指导下,详细制定了“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和“北京地铁服务标准”。并围绕地铁安全特点,公司在加强基础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深化“治、控、救”管理体系的同时开展了评选“金手柄奖”、全员安全大讨论、安全月等一系列安全活动,积极推动安全管理工作。

天津地铁运营公司根据鞍钢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自己模式的安全管理目标。以保证乘客安全、保障员工健康为出发点,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和紧急状况下安全管理等对策加以实施。通过体系认证,合理调整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关系,使两者能有效地结合,使员工、乘客和公司三者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香港地铁公司采用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方式,在坚持“安全至上”的方针指导下。通过制定安全策略和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推行安全管理计划,积极进行安全管理指引和有效措施来消除隐患、减少危险,确保严格遵守安全法例要求和维持一个极具安全意思的环境。香港地铁公司在安全政策中表明致力确保乘客、群众承包商及员工的安全,并通过整体表现指标,将安全定位策略及业务策划中重要的一环。地铁公司每三年便会邀请国际的专家来港进行全面深入的视察和研讨,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客观的改善建议。

1.3研究内容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国内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战略分析以及对收集到的事故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种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内容有:

(1)研究国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和对其风险控制水平的对比,找出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将收集到的事故进行分类,并对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不同类型事故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对象。

(3)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根据安全管理的人-机-环境的系统理论,全面分析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

(4)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5)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实施的详细流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通过研究,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提出符合现代管理要求,适合国情的先进、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改善建议。

2.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汉语大词典>中将“管理模式”解释为:“管理模式是在大量总结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管理具体的实际需要,提出一套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一种管理模式,就是一种特有的管理体系,他是由若干个既相对独立运行,又密切相关的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就安全管理模式而言,目前尚未明确定义。根据上文对管理模式的解释,本文认为安全管理模式就是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而组建的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安全运营行为方式。安全管理通过对人、设备、运营环境等各方面的管理,强化运营系统的安全性,去实现安全运营的目的。总之安全运营管理就是优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就是优化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安全管理系统优化的目标,是使之具有最高的工作绩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使运营系统发生的事故损失率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2.1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按照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以及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是从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本身出发,依靠总结经验教训得出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有事故管理模式和经验管理模式两种。其中事故管理模式主要是靠吸收事故教训为主,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而经验管理模式则是依靠个人的经验管理,定性的概率比较多,靠直觉凭感觉处理问题。传统管理模式是被动的静态的管理模式,没有抓住信息流这一企业的管理核心,反馈渠道不畅通。

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是随着人们对事故分析的深入,安全管理者们对事故进

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人得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等。于是就产生了从事故原因入手的,带有侧重点的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由于环境因素往往很偶然,非人力所能控制,所以人们将关注点投向了人和物的不安全管理因素和管理缺陷。这样,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以设备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成为这一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代表。

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城市轨道交通、核工业、矿山等复杂的系统。对于复杂系统,完全依靠设备的可靠性,还不足以杜绝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管理因素,已成为导致复杂管理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人们开始注重管理的作用,过程型安全管理模式由此产生。

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是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加之戴明管理理论使安全管理者们摒弃了事后管理与处理的方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安全管理模式就这样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系统安全管理阶段。

2.2小结

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伴随着安全理论的更新换代,安全管理模式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这个发展的历程证明,全面系统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思想是建立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复杂性,轨道运营单位必须采取一种全面、科学以及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应基于系统的安全管理理念构建。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安全影响因素分类方式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范围和效果。所以在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之前我们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3.1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是指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不正常事件。他可能导致人员死亡、疾病、伤害与财产损失单独发生,同时发生或只是存在其他损失,例如运营过程停止或受到干扰,而这种停止和干扰对于运营系统来说也是很严重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事故包括两方面,即非正常发生的事件和由此导致的后果。

事故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研究事故的现象,发生的原因,预防对策以及事故隐患转化规律为主要内容。事故的统计分析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和控制事故隐患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1.1事故原因分析

1.火灾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火灾事故就其原因又可以分为电路引起的火灾,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易燃物引起的火灾,人为纵火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等五种类型。

2.列车厢中事故

列车厢中事故可以分为故障引起的相撞,人为因素引起的相撞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相撞事故等三种类型。其中设备故障引起的相撞又可以分为脱轨原因,机械设备,电路以及信号等原因引起的相撞四种类型。

3.停运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止虽然不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注重时间的企业来说,停运造成的乘客滞留不仅会对乘客造成不便还会影响过到交通业在社会的公众形象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分析停运事故的原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统计,停运事故主要由供电系统故障,列车故障和信号系统故障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影响列车停运的供电系统故障又可以分为人为、自然灾害和电力系统设备故障。而列车故障又可以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分为车门故障,车辆设备故障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故障。

4.乘客坠轨事故

乘客坠轨事故是近几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多发的恶性事故,常常会因为来不及控制而造成人员的死亡。此类事故分为蓄意自杀、意外坠轨、设备故障和违规穿越四种类型。

3.1.2事故伤亡分析

事故造成的伤害是评价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本文收集的案例数据,在伤害方面的数据并不完整,不足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在此,只是对各大类的事故的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火灾造成的伤亡总量是最大的,说明火灾是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元凶,这也说明火灾应该是安全管理者应当重点控制的对象。但是就单位造成的人员伤亡统计来讲拥挤踩踏事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所以改善运营条件,增强运输能力也是今后管理者努力的方向。另外爆炸是单位事故造成死伤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也就是说爆炸是造成后果最严重的事故类型,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3.2影响因素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营安全直接影响的有关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人、设备、环境。

3.2.1人为影响因素

在安全问题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不可能

完全避免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的操控和控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只有人向安全环境提出挑战,一个掌握足够技能和装备的人能够发现并纠正系统故障,并且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均与人得不安全行为有关

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为。在城市国道交通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出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他作业协调一致。正是人在运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特殊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人的主导性

在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体中,人是主导方面。设备必须由人来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即使是技术状态良好的安全设备,也只有通过人的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保安作用。

2.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情况突然变化时,人能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灵活的方法,排除故障等不安全因素,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转。只有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具有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

3.人的创造性

人能够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的提高和改进现有的系统的安全水平。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人员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工作人员

主要指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防灾与报警系统、环境与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等部门的各领导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他们是保证运营安全关键的人,城市轨道运营实践表明,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职工和富有管理责任的人员,他们的思想品质,技术业务水平及心理,生理素质等不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要求往往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运营系统以外的人员

主要指乘客,轨道交通沿线的居民,可能穿越轨道交通线路的机动车驾驶人以及可能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其他人员等。

3.2.2设备影响因素

设备是除人以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又是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土建设施、线路设备、供电系统设备、机车车辆、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通风空调与采暖设备、给水与排水设备、电梯与自动扶梯等。

1.供电系统设备

供电系统设备主要危险是电气火灾和触电。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包括: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

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线路,变压器超载运行均将导致其绝缘材料过热起火;导线接头连接不牢或焊接不良均会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接触不良的接头,开关接点滑触线等还会迸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易爆物质;变压器一段都配有散热设备,如风叶,散热器等。如果风叶断裂,变压器油面下降均会导致散热不良,使供电热量累计起来,电缆沟,电缆并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对运营工作人员操作正确性进行监督,防止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人的精力和体力出现不适应而造成运营事故。例如,速度监控,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

2.车辆系统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列车失控、轨道损伤或断裂、列车脱轨、列车相撞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车辆安全标志不醒目,可能造成机械伤人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应急救援以及人员疏散。列车内空调供暖等易引起火灾,且列车相关材料选择不当,可能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3.通信、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是直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的,是保证乘客及列车安全,列车快速高效运作的必不可缺的信息传输系统。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通信系统应当迅速转为应急通道,为防灾,应急,救援提供方便,同时若通信系统的应急电源发生故障或通信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等问题时,各种行车,票务及控制信息出现间接性不可靠传输,易会引发事故或事态扩大。

信号系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大脑,他保证乘客和列车的安全,实现快速,高密度有序运行的功能。信号系统的不完善或信号系统故障,相当于大脑瘫痪,则运营整体处于瘫痪状态,或者不能保证运营安全。

4.环境通风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密闭,空间狭窄,联通地面的疏散口较少,逃生路径长,,发生火灾不仅蔓延快,而且积聚的高暖浓烟很难自然排出,并迅速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车站内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抢险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严重威胁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员工和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环境通风系统故障,管理不到位,妨碍了通风系统的正常运作,则势必扩大事故后果和影响。

5.给排水系统

在运营期间,给排水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污水乱排以及污水垃圾排入隧道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内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和职业伤害给排水管道的防腐绝缘效果不到位,发生泄漏现象等;隧道内排水系统不完善,隧道防水等级设计不够,导致涝灾或地表水侵入,地面塌陷;车站出入口的地平高度低于防洪设防要求,雨水倒灌;杂散电流腐蚀给排水管道等。

6.其他辅助设施设备

站台站厅设施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车站地面不防滑或防滑效果不明显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较多时,可能导致踩踏事件;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去站台及疏散通道内及与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商业等公共场所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且会发生连锁火灾事故,不利于事故救援,使火灾范围扩大;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厅疏散通道内有妨碍疏散的设施或堆放物品,不利于事故救援,造成人员拥挤,使事故后果加重;地下车站安全出口的设置不当,会造成人员拥挤,引发意外事故,且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救援和人员疏散,使事故范围扩大。城市

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边设置的屏蔽门安全门,可以保证乘客安全,降低空调系统运营能耗,对提高车站内环境舒适度都有明显作用。屏蔽门安全门的设置应适应各种模式的要求,正常运营时为乘客上下车通道,火灾事故时配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要求为乘客提供疏散通道。屏蔽门正常运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门的安全标志不醒目,造成的机械伤亡事故,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不利于事故疏散和人员救援,如果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接触轨受流方式,站台仍存在电位层,站台边两米范围内需做绝缘层。屏蔽门与轨道链接,使屏蔽门与轨道等电位。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处由于绝缘和接地的问题,存在人员触电事故。

影响运营安全的设备因素主要指运营基础设备和运营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1.设计安全性。设备的设计安全性是指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可维修性,可操作性以及先进性。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处于正常的工作能力,他可以用可靠度,故障前平均时间,故障率等来衡量。设备可维修性是指设备易于维修的特性,即设备发生故障后容易排除故障的能力。可维修性与维修的含义不同,维修是指设备保持和恢复功能的作业活动,是在使用设备中发生故障后,由设备维修部门采取的行动,而设备的可维修性是设备的固有特性之一。可维修性好,可使设备在维修时以最少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任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对设备的可维修性要求较高,尤其希望维修时间越短越好。可操作性是指机器设计要便于人操作。因此,机器设备在设计中要同时考虑机器与人两个因素,要着眼与人,落实在机。设备先进性是指尽量利用最先进科技成果,采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的设备,如用自动闭塞代替半自动,路签闭塞等。2.使用安全性。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维护保养情况等。设备运行时间越短,即设备越新,其使用安全性越好,设备维修保养越好,其使用安全性也越好。

3.2.3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又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通常是指作业环境,即作业场所人为形成的环境条件,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一切生产设施所形成的人工环境。然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宏观系统,它是由系统硬件,系统工作人员,组织机构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技术系统。因此,影响安全运行的内部环境绝不仅仅是作业环境,它还包括通过管理所营造的运营系统内部的社会环境,即运营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在运输系统内的反映,它涉及面很广,包括运营系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

影响运营安全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提供的人类暂时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是地震,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危害较大。此外,气候因素,时间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故致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等,他们对运营安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直接的是轨道交通所在的城市治安和车站秩序状况。

3.2.4小结

人---设备---环境构成安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最基本组成要素,根据

系统的整体性思想,单纯一个要素良好状态。并不能保证系统的优化,为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有效的组合与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人,设备,环境对安全的影响,还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安全的影响,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才能使者有机的结合。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三类影响因素从不同方面对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这套方法体系及其理论基础共同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模式。

4.1安全系统理论

安全系统学是系统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他的学科基础除了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优化理论等,还有其特有的学科基础,如预测技术,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工程心理学,职业卫生学,劳动保护法规,法律以及与其相关的各工程学等夺门学科和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就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并根据其结构调整设备,操作,管理,运营周期和投资费用等因素,使系统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能等到消除或控制,使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安全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充分了解和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为确定出那种危险能够通过系统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进行预防提供依据。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安全工作的成效。

2.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两大类。

定性安全评价通过定性分析系统的危险性,能揭示系统中危险因素并对危险性进行重要程度的分类。定性安全评价比起用传统安全方法已经系统和准确的多了。只有通过定量的评价才能发挥安全系统工程的作用,决策这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选择技术路线。当安全评价的结果表明需要改进系统的安全状况时,就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减少危害因素及其概率,重新进行安全评价,直到达到安全要求。

3.安全预测

安全预测是对系统未来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有哪些危害和它的危害程度,一边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防或预报,通过预测可以掌握一个企业或部门事故变化的趋势,协助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制定政策,发展规划与技术方案。安全预测根据预测对象,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根据所应用的原理可分为白色理论预测,灰色理论预测和黑色理论预测。

小结

本文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特点的分析,总结提出了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

(1)本文对国内安全管理模式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证明了全面系统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持续改进的管理方式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思想是建立一套科学,全面,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本文对国内外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进行了原因分类和损失统计分析。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人,设备,环境三方面的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本文将运营管理分解为计划,实施,校验,评审四个单元,并依据理论维,目标维,控制维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划分为14个基本管理要素。各要素在总体方针的指导下,依据PDCA的运行模式形成循环上升,自我完善安全管理模式。

(4)在提出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指明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流程,以及各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