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1: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本科学历,来澄创业初期,一个外乡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此无依无靠,白手起家,面对人们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坚毅和执着,渐渐感动着周围的人,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标志者,他就是江阴市极地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慧超所走过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荆棘,但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童年,生活磨砺不屈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慧超的创业故事和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十多岁时因为家庭经济的变故,便开始承担起生活的担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被户外拓展这个行业深深吸引,于是独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师。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弃了中石化的实习机会,揣着从同学那借来的8000元钱去了北京,学习并考取了国家级拓展培训师(中级)证书,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后,他带着满怀激情来澄创业。然而由于资金有限、经验不足,他到处碰壁,多次穷途末路,几乎到了饭都吃不上的境地。出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创业梦想从事销售工作。靠着用心加勤奋,他的业绩经常是公司第一。当资金开始有所积累,社会经验也日益丰富,不屈的他在参加完江阴SYB创业培训后,毅然辞职,在租住的卧室里踏上了第二次创业征程。
二、踏实实干,辛苦付出崭露头角
创立公司之初,没有团队、资金不足、市场无序是他面临的三大问题。陈慧超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自己的所学和之前的工作经验,从基层、管理层等多方面为企业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获得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并从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江阴拓展训练的新局面,在江阴不论是极地营品牌还是陈慧超本人都已成为行业新锐。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从无锡、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烟台等地慕名而来,加入到极地营的品牌旗下。目前,极地营品牌已有山东烟台和浙江湖州两地正式加盟,舟山极地营也正在积极地筹备中。
三、开拓创新,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关注员工团队成长,良好的大环境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奋斗,极地营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着同样梦想的团队成员,还与全国多家基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创新经营模式使企业的架构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成熟。2012年10月,与长三角人力资源网合资,创建第一个国内拓展行业在线交流学习平台——中国拓展师网。至今公司已服务江阴企事业100多家,累计培训人数达到5000多人次。
四、热心公益,努力回馈感恩社会
“企业来源于社会,理应奉献社会。”这是陈慧超奉行的企业发展宗旨,也是极地营企业文化之一。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爱心妈妈”、“成长心连心”等关注孤儿和困难家庭的资助活动,参加了江阴义工队、江阴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公益咨询与培训服务。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在创业路上的青年,帮助外来人员和下岗职工到客户单位实现再就业。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陈慧超。他总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周围的人,昔日稚嫩大学生,今朝豪情畅大志!在宽广的事业平台上,他自信地向人们阐述着自己的理念,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为人们带去无限动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坚强与汗水,书写着一个年轻人的热血青春!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2:80后大学生创业淘金500万
拖延学费,负债两万,租7万块的门面开店,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你敢这么做吗?但是云南小伙子苏建益做了。
“我正好赶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时候。”苏建益说,“‘十二五’马上就来了,我计划在全国开500家店。 ”昨日下午,苏建益坐在自己办公室的阳光里,信心满满地说。
家乡特产 觅到大商机
苏建益家在云南乡村,父母靠种地和养奶牛供他读书。2002年,考取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后,他便开始了在长求学生涯。初来长春,南北的地域差距让他既新奇又有点不适应,但正是这种地域差距,让他抓到了商机。
大一寒假结束后,苏建益从家乡带回一些饰品,没想到,引起了班上不小的热潮,很多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苏建益尝试搞起了小生意,他把饰品做成海报贴出,留下寝室电话,竟不断有人来询问。后来,苏建益干脆在学校的书屋租下一角,不定期从家乡进货。
懒散的午后,书屋一角,半壁墙面挂满了云南饰品,墙下摆放着一张圆桌,三两好友稀疏围坐,品酒、吹牛、畅想未来。苏建益说,那时候,每个月能净赚1000元左右,这对于每月生活费只有500元的苏建益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别看店小,将来准能发展成大的连锁公司。”苏建益说,那时候,哥几个相比,他吹的牛皮最大。但事实证明,苏建益的理想并不是空谈,通过精心经营,他打出了自己的招牌,并且在两年后,拥有了自己的店面。
“借鸡生蛋” 掘第一桶金
2005年,苏建益大三下学期,为了保证资金链的完整,苏建益已经拖欠了两年学费。而此时,由于赚不到钱或不敢铺入更大成本,校园内一起创业的同伴越来越少,可就在这时,这个云南小伙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借钱到桂林路开店,店名就叫“茶马云南”。苏建益说,大学生创业一直受到国家支持,他看好了这 个方向,再一个,光提“云南”两个字就已经让无数人神往,在东北地区销售云南饰品,他看好了这个市场。
店面的启动资金就要10万,除从亲戚处借来2万,自己1万多块的积蓄外,钱远远不够。苏建益想到了“借鸡生蛋”的办法,他拉来了自己的一位老师和同 学入股,凑够了剩下的6万块投入资金。苏建益说,那时,他从没见过两万,却已负债两万。后来,拿着7万块去交房租的时候,他手都在抖。
2005年,苏建益通过这家店,挖来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说,当时长春还没有云南方面的饰品出售,茶马云南开业后,营业额扶摇直上,并逐渐打出了品牌,开始有商家咨询加盟的事。
5年拼搏 创富500万
谁也没想到,短短5年之内,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竟成了拥有上百万资产的大老板。
阳光透过玻璃投入办公室,厚厚的一摞文件形成参差的阴影,苏建益喜欢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听《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这个在创业道路上披荆斩棘,在商战中聪慧果断的创业新锐,今年只有28岁,穿着短风衣,戴着眼镜的他很斯文,还没有完全褪去身上的男孩气。
经过5年的发展,“茶马云南”店已覆盖吉、黑两省,知音店和加盟店共计80多家。在苏建益公司走廊的行程表上,还有多家店面即将开业,店面总数在年底将达到100家。苏建益说,2005年是一个起步,现在公司迈上了一个台阶,已拥有资产500万左右。
目前,虽然长春已有20多家店面,但这并不是茶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的本部。在云南,他们已经建立自己的公司负责采购。苏建益说,长春是他的第二故乡,是茶马云南的发源地,并且他的爱情之花也在长春盛开。
坚持学习 引进管理人才
苏建益把“平凡的人也有伟大的梦想”设为电脑桌面,他不懈地去追梦,也拥有普通人该有的爱好和困惑。
苏建益不抽烟,偶尔喝酒,酒后话略多。他喜欢打羽毛球,喜欢自由,喜欢听《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偶尔会怀疑自己不擅管理……苏建益说,如今公司的员 工上百人,他一个人根本管理不过来,于是便拉来了亲人帮忙管理。“但这种模式不会持续太久”,苏建益认为,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管理模式会有一定好处,但 绝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苏建益不但坚持学习,增强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引进中级管理人才。每次面对手下上百名员工,苏建益知道自己肩上的重量,这不再是大学校园内喝酒侃大山的光景。
8年以后 酝酿公司上市
“5年以后,茶马云南店面将达到上千家。”提起未来,苏建益信心满满,他预计,茶马云南发展的大目标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四川、重庆还可以,云南、贵州、西北、新疆、西藏没有多大发展前途。他说,全国的潜力在2000家左右,他要做的是做好每一个知音店和加盟店,控制好步伐,踏实地实现品牌升级,实现精品化。
苏建益说,8年以后,他将准备融资四五千万,运作茶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上市,那时,茶马云南将实现另一个飞跃。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3:从贫困生到女老板 第一桶金源自高中
谈起自己的“原始积累”,魏思源回忆说:“那时我还在家乡上高一,主要学国画,每个星期只有10元钱的生活费。”由于家庭贫困,魏思源为了能继续念书,就在学校的食堂里做卫生,业余时间在校外给一些孩子做家教。“高中三年,每年除了生活费外,还能攒下6千元钱。”
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魏思源2002年年底专程来到天津,花800元钱报了一个美术班学习专业课,目的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学国画需要大量颜料、画笔和纸,这些东西又很贵,我就偷偷捡同学画过的纸,用背面练习。”魏思源说,高考结束后,她分别报考了青岛、北京以及天津三个地方的四所高校,但所报的专业并不是国画,而是服装设计。“艺术生的学费很高,我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所以就选择了相对好找工作的服装设计专业,当时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本科女大学生。”
成立雄鹰创业联盟
大一寒假时,为了省钱,魏思源没有回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天津,在食品街的一家饭馆内找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月薪500元。魏思源要开学了,老板极力挽留她:“小魏,我挺欣赏你的,以后你可以带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过来打工,每年寒暑假我这都要人。”
正是这样一句话启发了魏思源。随后,魏思源就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找适合的工作机会,最终有6家饭馆同意了她的要求,一共招收120名服务员。到大一暑假时,魏思源就在学校里张贴了“免费为贫困大学生安排兼职工作的海报”,没想到吸引了240多人报名,最终90人表示可以接受这份工作。大二开学后,这90名学生主动找到魏思源,每人交给了她30元钱,并称:“魏姐,你帮我们找到了工作,这是你应得的。”
拿到这两千多元后,魏思源又动起了脑筋,“可以借这个机会创办一个学生社团,专门帮这些贫困学生找工作啊。”于是,雄鹰创业联盟成立了,设有活动部、策划部、宣传部等6个部门,会员也扩大到了500多人。
实体鞋店大获成功
2005年,魏思源成为天津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有了开一家实体店,做服装和鞋子生意的想法。在简单做了创业计划,保证不会亏损后,魏思源得到了一家大企业的资金支持,首笔投资5万元。魏思源为了实现梦想,找企业挨个洽谈,最终说服了几家福建鞋厂的老板,答应免费提供鞋架、宣传资料,并答应货物可以赊销。没有实体店的店面,魏思源又找到曙光市场的老总,在市场内所有摊位都已出租的情况下,老总最终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将办公室腾了出来给她做店面。“由于我们是大学生创业,开店那天好多人都来捧场,前三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1万多元。”
大学生励志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