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mba论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其体系构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mba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文化mba论文篇1
小议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入手,进而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曾经有人预言,将来企业的竞争,将会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所有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有很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品牌的重要内涵。总体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使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本文拟从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入手,进而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和在这种文化指导下的企业目标,能使每个职工直接体验到个人同企业的荣辱与共,公司的企业文化只要被大多数职工所接受,就能像粘结剂一样把职工的积极性积聚起来,使企业成为富有战斗力的集体而无坚不摧。从根本上说,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利益是一直的、共存的,但实际上,企业利益与个体利益难免发生冲突,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趋向,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员工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集体与个人、眼前与长远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
2、激励功能
先进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竞争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这种文化要对企业员工有一种激励作用,即要使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为企业成员所接受,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才能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最终也就必然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3、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那么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4、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训所体现的含义足以说明一种文化的影响程度。这种辐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内部的辐射,无论是领导的变动还是员工的进出,都难以消除企业文化之固有力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对企业外部的辐射,无论一个企业发展如何,文化是否优秀,其影响都会向外界辐射。企业文化会通过其产品、服务、人员的行为等多种渠道将好的或者坏的影响传播出去。企业文化对内对外的辐射过程,其实也就是企业塑造形象的过程,二者是同步进行的。企业文化向外界辐射的渠道多种多样, 如公共关系活动、媒体传播等等。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是使员工能否认同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影响的重要条件,因此,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是把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企业领导者要能够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职工群众共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来转变观念,培养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比如,蒙牛集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蒙牛选择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观。蒙牛人始终坚信人是整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司有关政策的指导思想,渗透到各个方面。
2、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成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新价值取向。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保观念将逐渐内化为一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甚至是经营理念。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对比之下,我国目前企业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人类要想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就应当致力于环境保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避免急功近利的自杀式发展,而是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持续、稳步、协调地推进企业各项发展的进程。
3、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4、提高在职员工素质
若是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人员多、素质不高也是影响目前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我们在重要技术岗位引进人才弥补不足的同时,还必须在企业现有在职员工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对在职员工进行合理分析,量才施用,使之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企业文化思想和岗位技术能力的培训,舍得在人力资本增值上的投入,提高在职员工的素质,强化其物化生产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互相依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战略武器,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基业长青的内在推动力。企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第2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贺玉萍.浅谈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建设.兵团工运[J].2003,12.
企业文化mba论文篇2
浅议企业文化
摘 要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 管理方式,其体系构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努力构建,目的在于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才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体系构成;功能与价值;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历史 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通过进一步推进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营造具有 时代 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现实课题。
一、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农庄、城市、工厂、运河、铁路、绚丽的服饰、美味佳肴等等,这些属于物质性的文化形态;而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心理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情绪、知识系统等等,则属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产生和进步源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外部 自然 的威胁压迫,如洪水猛兽、地震火灾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冲突。人们既要从外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尽可能地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侵害,这就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改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 实践和思考,人们不断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调校自己的生存轨迹,渐渐地创建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系统,即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系;同时也创建了博大的精神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认知成果、生存规范、行为方式、活动程序、 文学 艺术 等等,即所谓的精神文明体系。物质文明要素和精神文明要素作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因子,经过不断地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并趋于稳定,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总体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样产生于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校和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育成长的。一经形成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的体系构成
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从外延看,包含有四个层次。
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 环境、生产生活 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 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
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 学习 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 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 体育 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图、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
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 哲学 、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
从内涵上看,文化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什么是“主流”,就是企业所主张的,被员工普遍接受和奉行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的意志与企业员工自然人的意志的统一。例如,企业关于员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利益分配的价值主张、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得到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奉行,就成为主流理念。行为方式是贯彻理念所应抱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包括了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过程,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如“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践行,就成为主流行为方式。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统一,构成了的心理和行为基础。
(三)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
企业文化的运作系统,又可划分为的的本质体系和的现象体系。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系,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等,这是的灵魂部分。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中,需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体系,则是的载体部分,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员工行为、企业组织模式定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模范人物故事、企业标识和产品标识、企业内部宣传口号和对外广告用语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着的本质。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念的设计与升华,也要重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如影随形,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企业管理历史来看,实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都有其相应的体系。奉行“泰罗制”的企业,有它“胡萝卜加大棒”的文化体系;实行行为 科学 管理模式的企业,有它“人性激励”的文化体系。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从企业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于、作用于其中。
从动机上看,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追逐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是为了增殖,谁会进行投资?但主观动机是一回事,客观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仅仅以资金、成本、营销等等技术性操作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大家都承认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资金、技术、信息、时间等等都要靠人操作支配。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心耿耿、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奋发进取、富于创薪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是最宝贵的。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金钱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积极主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熏陶、习惯养成,这就是需要良好的滋养。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的稳定的持续发展,需要资金、设备、技术,需要机遇机巧,需要监督控制,组织协调,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环境平台;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百年长青大树,必须植根于丰厚肥沃的土壤。这个环境平台,这个土壤,就凸显出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一)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1.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
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 联系在一起。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
2. 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元点。
由于各个企业在行业属性、地域背景、 历史 条件、 组织体制、产品结构等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客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在个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自我创新,创新又来自于文化,文化素质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一再证明,如果素质不高,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比较优势,也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当今 社会 ,由于各种传播手段的 发展 ,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障碍越来越少,技术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同一行业的企业,其技术设备、操作流程、 管理 方法 往往大同小异,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正是这样,企业才十分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因为文化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而本身就孕育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同样的操作流程、同样的管理体制、同样的业务范围下,不同的,会产生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战略,能够最大化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有效地团结和激发员工,从而造就出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3.能有效改善企业管理的观念和方式。企业管理经历了 经验型管理方式、“泰罗制”管理方式、行为 科学 管理方式、理性主义管理方式到文化型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前边的四种方式,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在管理 实践中暴露了各自的缺陷。文化型管理方式,则是把文化的特点和 规律 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 经济 主导方式、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文化主导方式着重于文化启发,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从而改变员工的 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文化则是内在的自我认同的弹性约束,能够有力地驱动员工心甘情愿的行为。文化与制度都是规范,文化是引导性规范,启发员工忠于职守、追求卓越;制度则是底线规范,告戒员工什么是不能做的,越线将会受到惩罚。在企业管理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引导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包括了体能、智能、技能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体能、智能、技能,首先就要使员工与企业产生文化认同,依靠建立优良的文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一旦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愿景、战略、精神、价值观都认同,其 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发展使命就会自觉结合起来,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个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奉献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建设滞后,就会形成反差,进而会给企业造成深重的创伤。企业有知识有技术,却缺少共同崇尚的价值准则,没有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知识和技术就无法有效地利用,甚至会反过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人才流失、技术泄密,反映出的缺陷。没有共同的追求愿景,没有凝聚人心的事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和员工的 联系就会简单化为雇佣关系,谁都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员工就会从 心理上行为上与企业对抗。所以,建立优秀的,是打造优秀员工队伍的根本途径。
(二)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经营 哲学 、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 内容 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它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1)引导效应。
能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也能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上与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就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效应。
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谓“众怒难犯”,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效应。
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 教育 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和谐统一的行为。所产生的巨大的向心力,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4)激励效应。
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员工将内化为自我意识后,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自我激励的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企业努力高效地工作。
(5)辐射效应。
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 影响 ,而且也会通过各种宣传、交往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传播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也将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工程
有人认为,建设在实践中总有一种“虚而不实”、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企业里,厂房矗立着,机器在运转,员工在忙碌,规章制度挂在墙上,产品、成本、产量、利润等等都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而却似乎无从把握。
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就存在于企业总体运转的每个环节中。如火之燃于薪,依附于企业的机体,但它又是企业的灵魂,引导着企业的发育成长。
就企业来说,有些根本性的思考是必须而且必然的,如“为什么办企业?…办什么样的企业?”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就员工个人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些终极性的命题,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由此引发的价值评判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存在着什么样的,不培育倡扬科学进步的文化体系,愚昧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员工把严守工作纪律,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把按劳取酬,把必要的加班等等当作是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选择,还是当作一种急于摆脱的负担,当作无可奈何的服从,就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员工对职业、权利、义务的态度,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对竞争、合作、人际关系的态度,由这些态度决定的情感情绪、言行举止、工作绩效,就是内在文化的表现。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 环境熏陶、认知建构、管理规范、行为培养等等措施,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通过塑造优秀的员工队伍,进而推进企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它的内容、操作、效果都是实实在在的。
综上所述,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牵引着企业运行的灵魂。努力构建,把它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才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证。
企业文化mba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