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5:57

语文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学语文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践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又独具个性特征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内涵 策略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被提出之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教育的学校一线,都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不管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却不令人乐观,对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目前较多的仍停留在“口号”之上,理论上缺乏系统的剖析和解读,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较高的指导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整个环节,也未能很好的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重视对中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所在,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等等,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事。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贯穿各种教学方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个性,为语文教育寻找素质的出路,为素质教育找到合理的内容。

(一)品行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审美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素质,使学生―打开书本便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芳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

(三)语言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揭示了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三个目标”,即语文基础知识目标、语文基本能力目标和语言实践活动目标。

(四)个性心理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和情商因素的培养,重视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习习惯的激发、控制情绪、人际关系等情商因素的提升。

二、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解读

(一)人格的塑造

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走素质教育的道路,首先就必须要做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格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性。中学语文教育由于处于特殊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例如,有的教师在分析贺敬之《回延安》的标题时,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大讲‘延安精神’、‘革命精神’,这纯粹是脱离语文训练的空洞说教,它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根本不会达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抓住“回”字,简要介绍诗人与延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回”字传神的效果,深刻体会它所蕴含的无比亲切的母子依恋之情和它所传达的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向往之情,就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了。这样的教学看似蜻蜒点水,实际上是既抓住了关键词语,又把握了感情基调,为学生领会诗意、接受熏陶创造了条件。其次,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注入意志方面的教育,将会有利于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毅商,培育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有勇气、有毅力、意志峰强的综合性人才。只要教师注重提取素材,提炼精华,合理运甩方式,可使课堂上迸发出毅商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得到坚强意志的熏陶,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意志力将会得到提升。

(二)文化的提高,精神的培养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育,可以更直接的促进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首先,它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几乎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中学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继承和弘扬的过程。其次,它有利于学生文化精神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塑造。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再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责任,要面向新时代,培养创新性人才,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来对待。

三、实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让学生学会“领悟”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习,教师往往会给学生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这似乎名正言顺又合乎情理,以考促学,一举多得,既可检查水平,又可看出问题,还可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懂和悟是教师无法代劳的,也无法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初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领悟”,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依据实际语文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

1.结合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这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纵观今天现有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从古人或前人手中继承过来的。特别是朗读、讲授、问答等常规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继承了自孔夫子到叶圣陶两千余年教学方法的衣钵。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叛的继承,是“扬弃”的继承,就是把其适应当今教学理念的合理部分保存下来,把不合理的成分丢弃。对我国古老的语文教学方法任何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掘我国教学方法的历史积淀,正确的扬弃,注入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更新的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

2.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学活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教学情境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不同的教学活动,相同的教学阶段,相同的教学情境,也都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情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企图用一种教学方法来组织全部的教学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倦殆,也会使教学活动误入歧途。并且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方面,也都有不足之处。

(三)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还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四)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主体本位的转移,即由教师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因此,中学语文学科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根据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面貌和个性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最近发展目标。在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应学生之动而动,应情境之变而变,最大程度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做到真正地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宏宙.进一步深化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读写算,2012,(2)

[2]赵春红.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1)

[3]叶醒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