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相关话题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五、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实录
一、充实词语小银行,复习四字词组.
师: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一起读课题。
师:第一个字读什么?
生:卖!mài
师:哪个字和它特别像?
生:买。
师:说说怎么区分?
生:卖是出售,买是购买。
师:你第一个回答问题,好样的!说说字形上的区别。
生:“卖”的头上有个十字,“买”没有。
师:好极了,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
生:课题告诉我们少年是个卖木雕的。
师:再把课题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通读一遍,让郭老师听听,谁的声音最响亮!(学生自由朗读)
师:还记得昨天老师说要建立词语小银行。我们一起复习复习!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尝试各种趣味读法(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其间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二、争当品读小老师,感悟少年形象.
(一)通读全文
师:读完词语,让我们请出课文中的主人公,他是——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咦,这么多木雕,你能不能用上词语小银行里的好词说说?
生:少年的木雕果然名不虚传!
生:这里的木雕真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太棒了,你用了两个词,谁再来?
生:少年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的看上去栩栩如生!
师:很好,用了三个词,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些新词组了!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很壮观,非洲木雕也非常精致。但是吴晴阿姨最难忘的并非这两样,而是这位普通的少年。请同学们再快速看看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又了解了少年的哪些情况。
生:卖木雕的少年是个非洲人。
生:少年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人。
生:卖木雕的少年很热情,很有礼貌。
生:少年希望吴睛阿姨能买他的木雕。
师:我们讨论讨论,少年与吴睛阿姨是什么关系?
生:朋友关系。
师:我们允许不同观点,谁说说。
生:买和卖的关系。
生:中非关系。
师:太深奥了,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同学认为哪种关系更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有一句话“我们是朋友!”(师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就像对着你的朋友那样。
(二)研读对话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5自然段。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年和阿姨见了几次面?他们谈了些什么?
生默读,个别同学拿起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见了几次面?
生:两次。
师:两次见面就有两次交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自由读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师:怎么把对话读好呢?老师送你们四大法宝——关注提示语;标点藏感情;表情会说话;用心去感受。
我们一起用一用。(生以揣摩心态读)
师:少年的话怎么读,谁试试?
生:“买一个吧!”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买不买?请你把郭老师当做吴晴阿姨,连着第二句也读一读。
生:(望着老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我感觉到你非常地——(看着学生)
生:诚恳
师:这就是提示语。不妨把它划下来。除了这一个,你还发现了哪个?
生:猜测!
师:谁来用猜测的语气读读?
生:“您是中国人吧?”
师:这样的方法就是关注提示语,大家一起读一读(生读“您是中国人吧?”)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发现书上有“!”和 “?”,也是提示我们怎么读课文的。
生:还有“……”
师:你很用心!那是阿姨的话。谁来读读阿姨的话?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样读好?
生:语无伦次。
师:你很会读书。这就是用心感受。你读读!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大家一起!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谁能再用心感受感受阿姨此时此刻的心情?
生:很不好意思
生:很遗憾!
师:能不能用上老师的法宝?对了,表情会说话!我们来个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读对话。
师:谁遗憾了?为什么?
生:少年遗憾了,因为他很想把木雕卖给吴晴阿姨。
生:阿姨很遗憾,因为她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你们猜猜这时少年是怎么想的?写一写。
生:少年可能想,我不能让阿姨带着遗憾离开。
生:少年可能想,我要帮阿姨完成这个心愿。
生:他想,我要找一个小一点的送给阿姨。
师:你们体会得很准确,一起再读第一次对话。
师:我们再看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师:用上刚才学会的朗读法宝,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最感动最喜欢的一句。
生:“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生:“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出示: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师:你有什么体会?
生:少年不要钱。
生:少年把中国人当作自己的好朋友。
师:少年这样的朋友你喜欢吗?(生:喜欢)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想知道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图片展示)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修建了全长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期间,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怎么了?大家都不说话了,特别沉重是吧?我们中国人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好了对吗?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句话!
生:我们是朋友!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里有这么一个词组:不太标准的中国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少年的中国话是跟中国人学的。
生:少年知道中国人对非洲人的帮助。
生:少年很喜欢中国人。很用心学中国话。
师:所以,少年一定要送给中国阿姨一个精致的木雕。少年笑了,我们感觉到这个少年怎么样?刚才老师说了,表情会说话,想象他的笑,你觉得他在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很善良。
生:我觉得他很热情。
生:我觉得他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很高兴!
生:我觉得他的笑是母亲一样的笑。
师:母亲的笑?怎么说?
生一时语塞。
师: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少年的笑跟母亲的笑一样让你喜欢对吧?
师:朋友是想帮你达成心愿的那个人,朋友是为你无私奉献的那双手。朋友的真诚,全在这个笑里。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瀑布那么壮观,非洲那么美丽,作者都不写,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因为少年有一颗——
生:美好心灵(板书)
师:这种友好,更为了表达我们中非之间的——
生:深厚友谊(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二次对话吧!
三、畅言学习之感想,延续感动情怀。
师:少年不要钱,因为他认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我们无私地援助非洲人民,也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和平共处,更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这也是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出示:作业:“我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摘抄5-15自然段的四字词组,加入词语小银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教学反思
一、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少年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二、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时,让学生认读:名不虚传、卖木雕、掏出、饭馆等词语,并拓展、运用。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