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02-28 12:42

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一是我国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社会失业人员约570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8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亿多人,这四流合一,形成了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使我国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竣形势。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持续走低,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1997年起,我国经济就持续走低,当然,这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有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缓慢下来。但不管什么原因,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对我国就业的形势是不利的。据测算,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提供近80万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是比较低的,很多是人口负担,而不是劳动力资源。据统计,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农村平均为5年,城镇平均为8年。在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3.5%,职业技能素质差,从政府到一般百姓都不很重视职业高中、各类技术学校教育,到这些学校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要求素质高的高科技、新兴领域和行业的工作没有人干而严重缺岗,而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并且工资待遇低的行业却人满为患,致使许多人下岗失业。同时,一些技术工种和苦、脏、累、险职业招生和招工难又是社会现实,造成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四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低,致使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过慢,与一般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只占5%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是50:23;27,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与国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0%~80%来比,差距也是很大的。

五是弱势群体就业更难。

一些特殊地域、行业就业也难。比如,矿区、林区、大三线边远地区是就业难点。城市中的残疾人、文化低、无技能、长期失业者、大龄女职工;农村中的老、弱、病残者,不仅不能就业,还会因病因残导致家庭更加陷入贫困。

六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的隐性失业者是我国就业的主要难题。

我国农村大约有2亿多剩余劳动力,外出打I受到诸多限制,困难重重,很多只能处在半失业状态。城市有许多企业因种种原因,开工不足,工人成为隐性失业者。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劳动就业的两大难题。

七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使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政府这方面的工作滞后,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外在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分析

社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尤其是被大多数大学生青睐的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近年来,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招聘考试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可见就业竞争之激烈。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就业趋势。是因为传统观念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完成高等教育后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或从事一份待遇优厚、较为稳定的工作天经地义,否则就会被人瞧不起。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若干次激烈的竞争,最后进大学校门之后,大学生大多都有一种“人上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必然会导致他们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挑剔,导致就业困难度的上升。

2008年以来,大量海外高端人才和出国留学人员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纷纷学成归来。这些人才被“求贤若渴”的中国内地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持续引进,无形中给国内的高校毕业生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中国家庭父母不惜本钱培养子女成才进而改变家庭命运的人生目标,几乎每个家庭都对大学生子女有较高的就业预期,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家庭和经济比较困难的城镇家庭,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家庭的殷殷期望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3.学校因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在短时间内呈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在量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其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没能得到同步提升,在质上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存在行政化色彩太浓问题,统得过多,管得过死,课程设置僵化滞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落实不到教学实践中。“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也还不能转化为市场对学生们所期望的能力。由此,大学生自身存在就业方面的素质欠缺和准备不足,加上国家不包分配的政策,加重了其就业的压力。

4.用人单位因素分析

目前,大多数国有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困惑:他们特别需要的人才招不进来,不需要的人却因人情关系出不去,人才流动滞缓。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其人才录用的标准是来则能用,缺乏较长远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机制。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内在因素分析

1.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遍存在消极心态

(1)一些大学生放大了对求职的畏惧感。这些大学生认为,人情关系是主宰就业的关键,没有人情关系,个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由此,“干得好不如有一个好父(母)亲”、“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的观念在高校甚至社会上广泛流传。

(2)一些大学生人为增大了挫折感,进而导致抑郁心理。年轻气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在一封封投递出去的个人简历石沉大海之后,他们开始抱怨世道不公,继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结果导致紧张、情绪低落,甚至对求职渐渐失去信心。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心理压抑感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不断强化,最终使一些大学生形成抑郁心理。

(3)一些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多数高校毕业生因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经历和目前就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自信地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而是自卑地认为己不如人,零薪酬现象即是例证。结果导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与许多适当的机会失之交臂。

(4)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浮躁、盲从,缺乏方向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生存环境下,大多数大学生不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优势进入大学所学专业的,他们不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比例。他们在大学期间忙于交友、恋爱、应付各种证件的考试,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完成高等教育后,他们又是被动进入职场,思想和心智远没有成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因此,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陷于盲从、浮躁之中,缺乏信心和方向感。

2.大学生个体在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其心理的不平衡状态

(1)自傲、自负导致名牌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一些名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倾向于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遇挫折很易由自信转向自卑。

(2)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因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因缺乏实践经验,短时间内又得不到适当的帮助,一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将个体需求与自身能力进行良性对接,于是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反映在单位选择上,一些大学生不考虑专业的相关性,见聘书就签,这为以后工作与个人愿望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3)盲目攀比、恶性妒忌导致部分大学生求职时错失良机。我国高校教育注重通识、通才教育,缺乏个性优势的培养,使得部分大学生求职时陷于盲目攀比甚至恶性竞争之中。尤其当看到自认为能力与自己相当或者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一些大学生难以保持心理平衡。为了平衡内心,他们往往盲目提高择业标准,结果错失就业良机。

(4)错误归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逃避抵触行为。一些大学生在择业受挫时,不是将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择业标准有点高、面试时有点紧张等主观因素,往往把原因归结为一些客观因素。如自己所上的学校名气不大、自己在大学里没有遇到名师、目前社会风气太差、自己家是农村的草根族、自己智商太低不是天才等等。

就业压力原因相关文章:

1.分析当前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思修

2.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3.2016就业形势严峻分析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4.学生压力大产生的原因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