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拓当代农村研究的新境界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8 11:52

农村,指乡下,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开拓当代农村研究的新境界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开拓当代农村研究的新境界全文如下:

论文关键词:农村问题研究 农村调查 阶级分析法 经济社会分析法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20世纪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形成的阶级分析和经济社会史分析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目前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应下大力气在当代农村经济社会方面取得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应当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20世纪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走过了复杂的历程,形成了阶级分析和经济社会史分析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毛泽东关于农村问题调查研究的成果,是阶级分析方法的主要代表。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对农民和农村社会阶级的调查,构成了毛泽东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毕生重视社会调查,其中包括农村调查。

早在1925年底,毛泽东就在他的家乡从事过农民状况的调查,并且组织过农民斗争。1926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初步分析了农村社会阶级。1927年1月,毛泽东又进行了湘潭、湘乡、衡山、酸陵、长沙五县调查,后来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列举了乡村农会组织农民所做的14件大事,驳斥了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运动的各种责难。这是毛泽东从事中国农村研究的开始。后来他说过,1927年春天之前,自己“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之后,“对于农村阶级的结合,仍不是十分了解的”。

毛泽东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的最有价值。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7年11月和1928年2月,毛泽东先后在宁冈和永新进行过农村调查,但是这两个县的调查材料在1929年1月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时损失掉了。而1927年1月湖南五县的调查材料也由于杨开慧的牺牲而损失了。1930年5月,毛泽东说:失掉这些调查材料,特别是衡山、永新的两份材料,“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1930年代前期,毛泽东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农村调查,并且留下了一些调查报告,其中以1930年5月所写的《寻乌调查》,1930年10月所写的《兴国调查》,1933年11月所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最为重要。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农村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使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各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

1926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中,把农村社会阶级划分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乡村手工业者、游民等八个阶级。在1930年的《寻乌调查》中,毛泽东把农村社会分级划分为地主(包括大、中、小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手工工人、无业游民、雇农七种,并且具体指出,地主占农村人口的3. 445%,富农占4%,中农占18. 255%,贫农占70%,手工工人占3%,游民占1%,雇占0. 3%。

如果对照中国革命的过程,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农村阶级的划分以及对他们所占农村人口比例的估计,基本上是正确的。实际上,《寻乌调查》所说的农村地主富农占人口的7. 445%,应该是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它的缺点是关于地主富农人口的概念不太明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里说的地主富农人口,可以包括地主富农分子和全部地主富农家庭人口两种解释。这个问题,直到1947年底至1948年初才解决,当时明确规定了地主富农占农村总户数8% ,总人口10%,改变了1947年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最初阶段所规定的地主富农占农村总人口10%的估计。此外,毛泽东自己说过,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在原有土地关系上,没有分别了解富农、中农和贫农占有的土地状况,是《寻乌调查》的“大缺点”。尽管如此,《寻乌调查》所分析的地主富农占农村人口7. 445%的结论,毫无疑问是一个理论上和政策上的重要成果。

浅谈开拓当代农村研究的新境界论文

第二,使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极端重视社会调查工作的一系列科学认识。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5月,毛泽东在写成《寻乌调查》的同时,还写出了《调查工作》这篇文章,后来,毛泽东把这篇文章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等等著名原则。这些思想原则的运用,成为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第三,经过社会调查的实际锻炼,毛泽东初步形成了一套农村社会调查的科学方法。他称之为“调查技术”,包括要进行讨论式的调查,根据调查需要确定座谈对象,根据主持调查的经验决定座谈会的规模,事先拟订调查提纲并让座谈者知道,要亲自参加,要深人,要自己做记录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93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上进行过四次著名的社会调查。

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张闻天对西北农村的调查。从1942年2月18日起,到1943年2月24日止,张闻天先后在陕北神府、兴县、米脂、绥德等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前后历时一年。张闻天本人亲自整理或修改定稿的调查报告就有《贺家村八个自然村的调查》、《碧村调查》、《兴县十四个自然村的土地问题调查》、《杨家沟地主调查》等,当时还有大量材料没有来得及整理。《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1943年10月在延安出版,《杨家沟地主调查》直到1957年5月才由三联书店出版。

二是1950年代前期的农业合作化调查。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到1956年1月全国合作化基本完成,中国农村迅速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集体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指导合作化运动,毛泽东和各级党组织用很大的精力进行农村社会调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的不同意见,在1955年9月到12月,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写了两篇序言和104份批语。1957年,三联书店汇集合作化运动中各级党委或部门、个人的农村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报刊新闻报道等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合作化史料》一书。(

浅谈开拓当代农村研究的新境界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