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6-11-08 13:23

现实真其实有许多成功的创业事迹就在身边,在我们看上去光亮的外表下,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过往,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人创业故事。

真人创业故事1:他把充电器做成皮带头

2002年五一放假,张波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一位老战友要从南昌开车到赣州来“看望”他。可是,老战友的手机也碰巧在路上没电了,弄得大家费了好大劲才联系上。晚上,他陪老战友去商场买到了一个合适的充电器。这时,老战友说自己的皮带快断了,便顺便买了一根皮带。张波一手拿着充电器,一手拿着皮带,感觉这两样东西的外形有点相似,都是一根线连着一个“头”。

张波灵光一闪:能不能把“充电器”做成”皮带”,天天系在腰间呢?张波觉得,像自己这样经常走南闯北的男人,什么都可以忘记,皮带却是无论如何都是忘不了的!一旦把”充电器”这种容易忘记的附属品,变成“皮带”这种人们无法忘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后,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而这也将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商机!

绞尽脑汁,神奇的“多功能充电皮带”诞生

可是,要把“充电器”做成“皮带”,对于张波这个不懂物理学的门外汉来说,何其之难!不过,张波还是信心十足,他觉得这个创意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把充电器头“瘦身”,变成皮带头那种形状的,所以自己必须首先搞清楚充电器的设计原理。为此,他买来了几本诸如《充电器电路设计与应用》之类的书籍,一有空就将充电器拆拆装装,希望能搞懂其中的奥妙。

2003年初,张波又报名参加了深圳市宝安区宝文技术培训中心的开关电源专修培训班。基本搞懂充电器的设计原理后,他就在纸上画出了线路和结构图,买来相关的零配件自行组装,他用透明胶将它们粘接起来,然后用火柴盒做“外壳”,再将火柴盒跟一根皮带胶在一起。就这样,他想象中的“皮带式充电器”原始模型便出来了。紧接着,他拿着这个原始模型开始寻找厂家生产正式的样品。

为了知识产权的安全起见,他把模型的皮带去掉,只拿着“皮带头”,而且只寻找那些不生产充电器的开关电源小厂家。但张波一连找了20多家小厂,都被拒之门外。2003年10月,他终于在浙江平阳县水头镇,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助他的小厂家。

没多久,张波“梦寐以求”的“皮带头充电器”样品终于做出来了。他发明的这种“皮带头”不仅可以充电,而且具有蓄电功能,一次充电3~5小时后,能使手机连续通话3小时以上!“皮带头”上有个按扣,可以随意接上或取下皮带,它的外型和普通皮带是一模一样的,款式、材质等也都可以无限变换!

为了能让这种“皮带式充电器”适合更多的手机用户,张波又想到了配备摩托罗拉、三星、索爱、西门子等10多种品牌型号的手机插头,当手机没电、又没有“原始”充电器的情况下,用户只需将已经充电、相应品牌型号的皮带终端插头插入手机,这样皮带头内已经充好电的聚合物锂电池,就可直接对手机充电。

2004年8月,他正式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可对手机充电的多功能皮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获得专利后,他很快辞掉了工作,希望能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一起合作,自己当一回老板!

颠沛流离。“方便裤腰带”终于让他改变命运

张波最理想的合作方式是:厂家负责生产、他负责销售,而且生产款项要等他销售后赚到了才给付。但没有一家工厂愿意和他这样合作,因为他不仅没有钱,公司甚至一间店铺都没有!

2005年2月,张波再次找到了帮他做样品的邪个浙江平阳县的小厂家,那老板人很好,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张波特别感动,像是见到了老朋友一洋,向其诉说了自己几年来的坎坷经历。

那老板听后感叹地说:“兄弟真不容易啊,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个小老板先垫钱帮他生产了5000个:皮带头”。张波带着这批货立即回到江西,在当地找了一家皮带厂,虽然同样是先打“欠条”,但那皮带厂老板看到张波的“创意”后,很兴奋:“老乡,这产品好哇,肯定有市场!我愿意跟你长期合作!说实话,我做了一辈子的皮带,也从墁想到过它除了做裤腰带外,还能有其他的作喟!”

那一刻,张波笑了。2005年10月,他在赣州节区开了第一家店铺,产品就是他自己发明的“充电皮带”。开始,生意不是很好,因为产品价格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比较贵”,他的“充电皮带”根据吏质的不同,分为高、中、低3种档次,价格分别为180元、280元、l80元。

后来,张波购进了许多传充皮带,甚至还有女性用的流行腰带。这样一来,‘皮带专卖店”的主题没变,但随着产品种类的丰耋,客户群却一下子翻了十几倍!而且通过比较,“充电皮带”反而畅销起来。后来在一个顾客的建议下,他打出了几条广号宣传语:“现代新型的‘方便裤腰带’,送给男人内最佳礼物!”“东南西北中,走到哪里都会通!”……很快,新型、方便的“多功能裤腰带”在赣州家俞户晓了,张波也成了当地的“名人”。2006年4弓,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公司的张波如鱼得K,业务迅速膨胀。2006年夏,他陆续在浙江、上每、广东等地找到了合作厂家和销售商,市场越做选大。至今,他的销售额已达到数百万元!

真人创业故事

真人创业故事2:袜子销售生意经

从四川宜宾嫁到浙江海宁的陶敏不满足只在亲戚的工厂中打工,而是开始想着要自己做。她的想法很简单,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她为难:没有资金。当时陶敏全部的资金只有自己靠打工攒下的1.3万元,即使是在1995年,这也不够。怎么办?当时她知道婆婆手头有3万元,于是磨着向婆婆借。她善磨,钱到底借来了。

她用3万元买机器,1.3万元租赁一个铺位,在全部资金用完后,她硬是靠赊来一些皮料先做了起来。陶敏先做了几件皮衣样品,由于她有成衣制作经验,皮衣的款式很受欢迎,一件成本900元的皮衣甚至可以卖到1700元。她说:“当时雇了5个人做,每人一天做4件,一天20件都能卖出去。”陶敏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陶敏突遇双重打击。一方面因为买到了质量有问题的皮料,20多万元的货可做的不到一半;另一方面,被一个温州客户骗去了货款和产品共计26万多元。然而,她没有哭哭啼啼,而是从挫折中总结了经验。她开始细心分析市场,五趾袜很快进入她的视野。

五趾袜里有商机

浙江海宁是纺织品生产中心,投入少的袜子成为陶敏的销售目标。“2001年时,皮衣市场已经出现疲态,我们就开了袜厂,”她说,“当时主要是做传统袜子,利润刚够给工人发工资。”然而,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她在穿过一次五趾袜后,很快看到了商机。

“我看这个产品好玩,很新颖,当时市场上很少见。我给朋友试穿,他们都很习惯,上网一查,日本人几乎全部穿五趾袜,我觉得有前途。”然而创业的经历让她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方法调查市场。除了五趾袜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增大,她还了解到生产五趾袜的机器只需要8至9万元,比生产传统袜子的机器便宜约一半。通过计算,她发现,生产五趾袜能够在半年内收回成本。

说干就干。放弃皮衣生意的陶敏把心思完全放在了推广五趾袜上。她很快交了不少同行好友,被她称为“师傅”的吴为民是海宁最早引进五趾袜机器的人,陶敏经常向他请教,跟他一起讨论市场。尽管有竞争,但吴为民佩服这个想做行业第一的“徒弟”,甚至亲自为她联系机器厂。

2003年4月,工厂买进五趾袜机器,6月份就开始正常生产产品。这种主要销往日本的袜子利润可观,一年后,陶敏在海宁成为出口第一名。2004年,海宁金益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网上卖货成状元

虽然五趾袜能够防止脚气,但在国内毕竟是一个新产品,怎么才能让国内的商家了解呢?2000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陶敏很自然地想到了利用互联网。2004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她就同步建立了企业网站。她在网上发消息、泡论坛、当版主,在与别人的交流中逐渐掌握了网上经营的要领。

“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原来我怕把产品照片放到网上被别人抄袭,但后来一想,设计被抄袭是迟早的事情,但他抄不走的是我的生产能力和我的诚信度,网络能同时把我的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我的竞争力就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陶敏的国内业务已经占到总经营额的30%,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她在网上经常看到上海伟雅的帖子,从中得到不少启发。2006年网商大会,陶敏与伟雅在西湖边上有了深入交流。由此她决定把五趾袜的网上零售外包给上海伟雅来做。

“现在每批产品通常会多生产500双,我都发给上海伟雅,再通过跟他合作的300多家淘宝店铺把袜子零售出去。”陶敏坦言,合作省心不少,能专心做好大买卖。

虽然卖五趾袜成了“状元”,但是未知的市场风险仍然让她不敢掉以轻心。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看到五趾袜的市场,陶敏已经盘算怎样利用多余的厂房生产新产品了。

真人创业故事3:从“农民工”到“超市大王”

1997年,杨桂林退伍后来到北京,找到了一份超市搬运工的工作。打工的日子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知识和技术,就永远只能干苦活、累活、脏活。所以在搬货之余,杨桂林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知识和技术,同事们在打牌,他在看书:同事们去游览北京名胜古迹,他去逛书店。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桂林在超市里捡到几本被撕坏了的小册子,原来是超市的内部培训资料,杨桂林如获至宝,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从此爱上了超市经营这个行业。此后,杨桂林经常去书店,学习有关超市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天,主管发现杨桂林床边堆满了关于超市方面的书籍,就建议店长把他调到洗化部当理货员。到了新岗位后,杨桂林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他就在超市举行的岗位知识竞赛中得了第一名,一个月后,杨桂林当上了洗化部的主管,三个月后升任超市高管。

乡亲们听说杨桂林的事迹后非常羡慕,纷纷央求他带他们出去打工。但杨桂林说,那时他已有了返乡开店的念头,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自己创业了。

听说杨桂林要抛弃高薪回家创业,亲朋好友都不理解,父母更是不赞成。但杨桂林心意已决:老板不是天生的,只要勤学敢闯,就一定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1998年春,杨桂林毅然辞去工作,在瑞金县城开了间几十平方米的小超市,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1999年12月,杨桂林把超市隔壁几家店铺盘了下来,准备春节前后大干一场。没想到元旦刚过,房子就因为城市规划要拆迁了。他一下子懵了,投入的钱还没回报就没了。没办法,他只得另选店址,重新起步。

正当超市经营刚有起色的时候,2000年3月,超市被小偷洗劫一空,损失了10多万元。家人和亲友都劝他别干了,还是出外打工去。杨桂林想过放弃,但他认为自己还年轻,又曾是一个军人,不能就这样被击垮。于是他重振精神,在银行申请了一笔低息贷款,并说服几个朋友一起投资,重新将超市经营了起来。

在创业过程中,杨桂林还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勇敢面对,一一克服,使公司逐步发展成为瑞金市首家大型综合超市,成为瑞金市零售业的龙头。

2005年,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杨桂林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开拓农村市场的重大机遇,于是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作为实施企业,并很快得到了核准。他坚信,在农村开超市,一定会有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杨桂林迅速筹措资金,带领员工踏遍村村寨寨,不分昼夜,上门走访,号召乡亲们加盟创业。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一家、两家、三家……超市加盟店终于在乡村生根发芽。

为了确保给乡村加盟店提供周到、便捷的优质服务,公司建立了物流配送、信息交流、营运管理、质量价格监管等六大管理体系,设立了服务热线,建立了网站。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始终把收购、推销农产品作为主业来抓,切实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有一次,杨桂林到加盟店了解经营情况,路过大棚蔬菜基地时,看到有些蔬菜因没有销路烂在地里。回到公司后,他立刻召开会议,迅速派出购销员,奔赴沿海发达地区联系销路。经过努力,滞销的蔬菜很快销往多个大中城市,公司还因此与外地一些超市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赣南脐橙一度滞销,不少果农心急如焚,杨桂林辗转北京、上海等地,销售了100多万吨优质脐橙。

由于公司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加盟连锁店迅速向农村和周边地区发展。目前,整个赣南已有500多家加盟连锁店。公司连年荣获“全国价格检测定点单位”、“赣州市守合同、重信用AA企业”、“瑞金市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企业。

杨桂林还热心慈善事业。创业以来,他支持家乡公路建设、资助贫困学生、抗灾救灾、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捐款物累计近300万元。在汶川地震中,他的公司共计捐资250余万元。

真人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