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关注六大新视域

发布时间:2017-03-14 18:52

小编导语: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接下来小编向你介绍有关高效课堂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效课堂关注六大新视域

1. 树立教学即儿童研究的新观念。教学与儿童研究是“一张皮”,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儿童的过程。儿童研究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也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与以往的研究学情不同,儿童研究既是为了获取学情,也是为了通过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即儿童研究”正预示着改革的新趋势。

2. 学科教学应体现文化的建构过程。知识可以划分为符号与规则、解释性与描述性意义、表层含义、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几个层面。我们以前认为智育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导致我们的教学没有深入到知识的深层结构中,只停留在知识的解释性与描述性意义层面。因为未能实现对知识深层意义的挖掘,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些既定结论的传达,无法达成文化的价值。课堂教学的效果,看上去帮助学生增长了知识,实际上却因为缺少知识的文化建构,沦为知识表层意义的灌输过程,或者某种技能的训练过程。

3. 放大高效课堂组织育人、规则育人及流程育人的价值。一节课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的因子主要有:文本显性或隐性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课堂上创设的情感场对学生的影响;高效课堂独学、合学、展示、质疑等流程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同时,高效课堂小组、规则的育人因素也不可忽视。

4. 从学科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教师从学科走向课程,要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强调,一定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置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如果将某项教学行为最大化,那就会破坏学生学习活动结构的动态平衡。课程意识同样关注考试成绩,但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考试成绩的取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发展为代价。总之,教学意识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艺术问题,而课程意识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教师要从教学走向教育,就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在这样的坐标系中,教师不能也无须再成为教材的奴隶、进度的奴隶、教学模式的奴隶;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强化做人的信念、荣誉和责任,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5. 课堂结构向丰满化、多元化发展。在构建新课堂结构时,首先要回答下面4个问题:学什么——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怎么学——学习方法选择;用什么工具学——学习平台选择;在什么环境下学——学习情境链的创设及学习文化场的构建。以“五步三查”为代表的课堂模型要发生“裂变”,根据不同的对象与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模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模式的适用前提:常规模式可以保证学习效果,有助于潜能生学习,但比较费时,适合内容较少、学段较低的课堂学习;自学能学会的问题就不进入合学,合学能学会的问题就不进入展示,这种方法缺少巩固训练,但相对节省时间;将问题分级,自学最初级的问题,合学较有难度的问题,然后展示最难的那部分问题,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优点是省时间,缺点是不利于潜能生提高;自学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合学中等层次的问题,展示最高层次的问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每个主题都包括自学、合学、展示等环节,教师的点拨贯串其中,循环进行,这种方法适合生源一般的学校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将自学与合学安排为第一课时,将展示与检测安排为第二课时,进行教学整合,适合模块性学习。此外,课堂的模式也将更加丰富,比如:内容分层课堂、难度分层课堂、方法分层课堂;三生课堂,即目标生成、问题生成、练习生成。

6. 建立高效课堂学习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认识知识加工的过程,打开大脑的“黑匣子”,将思维变得可视化,如何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一套完善的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整体性系统,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如何细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如明确对概念多元探究的视角——辨析易错易混概念、上位下位概念;明晰对定理、公式公共学习方法的探究;养成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特例思维、变式思维等多元思维。

高效课堂关注六大新视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