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研究论文_动画艺术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7-03-09 17:07

动画是一门融美术与电影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并不是二者简单的叠加。因此,动画的艺术感染力是由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构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画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动画艺术研究论文篇一

《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在动画片中的艺术形式展现 》

[摘 要] 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始终根植于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绘画风格还是故事内容,中国文化对动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动画风格众彩纷呈,从动画产生之初,就蕴含着特有的民族风格特征,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给了中国动画源源不断的营养,中国文化在动画中也逐渐成为动画角色、动画色彩、动画音乐、动画内容等的素材造型、故事情节的手段,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动画人的不懈努力,承前启后,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时代。

[关键词] 中国文化;中国动画;表现特征

中国的动画事业,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而又取得了轰动世界的成绩。这期间,动画题材多样,艺术风格表现丰富。从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到现代版的《宝莲灯》,从电影院里气势恢宏的动画电影到情节多变、叙事丰富、造型生动的动画系列片,动画片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喜欢,中国文化内容在动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还起到了传承发展的作用。

一、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动画

(一)文学作品与动画

动画中的中国文学元素始终伴随着中国传统动画片的发展,中国早期动画片《铁扇公主》是在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取得成功之后产生的,创作者想通过中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来展现中国动画的魅力。虽然作品把原来故事中孙悟空打败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情节改成孙悟空唤起民众,与大家一起战胜牛魔王,从而将象征性的抗日内容放入影片。这种隐喻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了万氏兄弟的爱国思想,一方面也是“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表现。《铁扇公主》中传统元素的成功运用,拉开了我国动画片“中国风”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纪元。

动画片《大闹天宫》也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而动画中的形象同样具有东方民族气质,美猴王的行为也是民间赞颂的楷模,动画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的创造也具有中国民族符号语言,动画中还贯穿了中国民乐风格的旋律。总之,传统动画中的文学艺术元素贯穿始终。

(二)戏曲文化与动画

中国的动画艺术一直与中国戏曲文化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与中国传统动画相得益彰,构成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继而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就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发展。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力求表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先后诞生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人物表现上,将戏曲因素引入动画片,在一些运动场面,戏曲舞台效果明显,这些成功的尝试,开启了传统戏曲与动画相结合的开端。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不仅借鉴了京剧中的脸谱形象而且借鉴了京剧中的动作,动画片中将军的造型源自京剧中的花脸造型,伸手指人时,食指和中指并拢,和京剧中的表现一样,配合戏曲的鼓点,角色动作具有京剧中节奏优美明快的特点,充满了中国独特的京剧传统特色。将军的形象和表情借鉴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运用民乐,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中国的艺术风格,又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中国多民族文化与中国动画

(一)民族传统故事在动画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传奇,都有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技术及表现手法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动画艺术的创作。中国动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动画创作的艺术家们通过有意识地对传统艺术遗产的吸收及正确地借鉴与继承,中国动画形成了独特民族艺术体系与美学品格,以丰富多彩又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格样式及民族艺术手段,展示了中国动画的魅力。

中国早期动画片中有许多表现风格借鉴民间的艺术手法,如木偶、泥偶和布偶、剪纸等艺术,通过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优秀动画形象。以木偶和泥偶为主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孔雀公主》《曹冲称象》《崂山道士》都是偶类动画片代表。《阿凡提的故事》是偶类动画的成功之作,动画中不仅形象突出可爱,内容也通过一系列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起到一定的寓意。偶类的动画片制作方法特殊,造型纯朴可爱,动作稚拙赋予动画片独特风格。从场景造型上看,场景中的道具相对逼真,增加了动画的可视性,同时拓宽了动画的表现形式。偶类动画片形象立体,质感比平面动画的形象更让人觉得亲切真实,但受条件和制作限制,偶类动画片中动作笨拙,过渡不够连贯,面部表情、细部不够突出,正是偶类动画片的这些特点更凸显出偶类动画片的纯真可爱,也更能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风格。

中国传统动画中强调动作的舞台效果,有极强的观赏性、虚拟性、表演性和符号性,动画在表现上借鉴和采用了传统戏曲、水墨画技法、民间剪纸、皮影和木偶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并成功地塑造了很多观众熟悉的动画形象。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一)绘画的“写意观”

中国绘画发展历史悠久,绘画风格多样,其中写意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在动画发展中动画创作者把写意的手法借用到动画中,同样也取得了轰动世界的成绩。在动画片《牧笛》中,不仅形象用水墨造型,而且表现牛在水中的镜头时,巧妙地运用牛和鱼之间运动关系来表现牛在水中的镜头。背景运用墨色的焦、浓、重、淡、轻来显示空间的透视和清晰的层次空间,又通过人物和动物在空间活动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来判断空间的大小,影片弱化叙事强调意境,音乐在作品中也起到了渲染画面的作用。传统的音乐与水墨画融合在一起,有着出神入化非同寻常的效果。影片中主要场景以皴染的笔法干湿浓淡相结合,画面丰富而有序。人物和老牛细节处理,准确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和老牛的性格、所思所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动画造型设计注重从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吸取独特的艺术元素。动画从产生时就与绘画有密切联系,动画片在我国最早的名字为“美术片”,早期创作出的许多优秀动画片,都非常强调画面美术性,与绘画的密切相连,展现了中国绘画特点。张光宇、张正宇为《大闹天宫》造型,李可染为《牧童》造型,韩羽参与了《三个和尚》的造型,众多的艺术家为动画的发展作出贡献。绘画艺术的许多美学思想、艺术风格、造型风格等都影响了中国动画风格的发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北魏石雕、各种流派的绘画、民间工艺都是动画片的创作源泉。《哪吒闹海》的人物设计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版画,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中的艺术特点,采用装饰画风格,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力丰富,线条简练,配以民间画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色彩,把传统艺术提炼加工,塑造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动画形象。《九色鹿》的画面色彩艳丽,画面采用了莫高窟壁画的风格,音乐采用唐代特色,画面奔放浓丽,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的张力,尤其以九色鹿与动物们出现的场景最为突出,画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场景中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红色的土地,绿色、蓝色的叶子,加上身披九色的鹿,各种深色的蝴蝶,黄色和红色的鸟儿,红、白、蓝的兔子,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竞相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和活力,影片中又通过九色鹿真善美与告密者的丑恶虚假嘴脸对比,引发出善与恶的斗争思考。

《三个和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影片中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借用中国画中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简化背景突出人物情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影片中还采用了民间音乐,情节与音乐同步,音乐的节奏就是叙事的节奏。画面颜色淡雅,但是用色与表达内容相统一,颜色变化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片中红色的袈裟,板胡的演奏,暗示出小和尚年少、活泼、聪明调皮;瘦和尚穿着深蓝色的袈裟与坠胡,暗示出瘦和尚的狡猾贪婪;胖和尚穿着浅黄色的袈裟配以浑厚的管乐,衬托出胖和尚不拘小节憨态可掬的性格。而胖和尚出场时,被太阳追着走,胖和尚身上颜色的变化也体现出胖和尚的感觉的变化,胖和尚在烈日下,首先是白白的脸被晒为浅红色,然后是红色,在扎到水里洗脸后,脸随之恢复成白色。这一系列颜色的变化体现出胖和尚对于炎热天气的心理感受。创作者通过对画面不同细节处理表现,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突出了动画的民族化。《南郭先生》《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众多优秀动画片,充分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动画片。

四、结 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并有独到的创造。从传统优秀的动画片中可以看到,到处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动画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当下动画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和扬弃,走民族化的动画之路。

[参考文献]

[1] 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赵冬.中国优秀动画电影100部[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4] 朱剑.中国动画发展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动画艺术研究论文篇二

《 数字时代动画艺术的“变相”之美 》

摘要:数字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背景下运用信息手段将音像数字化处理,并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音像艺术形式,以使人们的视听效果更加优化。运用数字技术处理的动画影像不仅能够使其艺术表现力得到扩大,更能够突破传统动画拍摄各环节受到的技术或工艺制约,为动画作品注入更强的生命力。本文首先针对当前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动画艺术传播带来的机遇进行了基本分析,然后论述了在此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变相”之美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创作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最后提出数字时代对动画艺术“变相”之美造成负面影响以实现对其更好的控制,期待能够促进动画艺术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字时代 动画艺术 变相之美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50-02

动画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受到了极为显著的冲击,不仅为动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艺术性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在许多方面为动画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境。目前数字技术与理论的研究仍然在持续提升,推动着我国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能将数字技术与动画产业的发展提升结合起来,必然无法促进动画艺术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对动画创作的艺术性形成负面影响。一数字时代为动画艺术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日渐丰富的动画创作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于世界来说可谓一个极大的变革性事物,由于数字技术与视听媒介密切作用很快就席卷了动画界,并对动画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动画艺术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所以就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使动画创作者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作力、想象力,开发出更多的动画产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的日渐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字技术的支持使动画的创作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传统技术制约下无法作为动画创作主体的事物因数字技术的支持,能够作为很好的创作主体,使得动画创作的选择范围更大。数字时代之间的动画创作不仅有着创作主体的限制,同时从专业性的创作硬件设备投入上看就足以使许多有创作意向与梦想者望而却步,而数字技术将动画创作变得更加程序化,仅仅依靠计算机讲述及专业的软件操作即可完成基本的动画创作。

其次,从动画创作的风格取向上也具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可选空间。数字技术自从开始用于动画创作中以来,一直在不断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操作难度的不断下降,都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动画制作水平及画面效果的不断优化,使许多原本需要复杂技术性操作才能实现的动画风格或者效果都能够在简单的数字技术操作下实现,所以极大地丰富了动画创作的风格。

最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动画艺术与其他传媒形式的融合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应用,为动画发展提供了多元途径。在多元动画开发及应用途径的背景下,动画创作的空间更为宽广动画艺术形式更加丰富。

(二)日益顺畅的动画传播

动画传播在数字时代不仅从传播方式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传播力度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大,这对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及动画传播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在动画艺术的传播过程中曾经面临过一次严峻的低谷时期,造成这种低谷发展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动画的定位出现了问题,使许多人产生了对动画艺术价值的怀疑态度,对动画传播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后来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为动画传播提供的更多机遇,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为动画艺术的价值体现和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有利环境。

首先,数字时代动画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媒体形式之外更多的数字媒介形式为动画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渠道,诸如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产品为动画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的环境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动画产品更是受到了多元化的广泛传播。

其次,数字时代使动画传播力度得到加强。在传统动画传播形式中其传播力度的主要控制者是电视、电影媒体传播形式,对于动画受众来说受客观影响比较明显,而数字时代不仅使动画传播渠道增加,同时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播力度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能够依赖于较高的观众主观性来实现动画的传播效果。

(三)不断加深的动画接受程度

数字时代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多方面的,随着动画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人们与动画的接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各种国内、国外优秀动画作品得到了良好的传播,使人们有了与动画密切接触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对动画艺术的理解,所以说从整体来看,因数字时代变革所引发的动画艺术改变也表现接受程度的不断加深上。首先,当人们在更多的途径与方式中接触动画作品时使整体的受众群体数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动画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刻;其次,随着多元化动画作品被不断开发与创作,动画艺术已经跳出了儿童卡通艺术的约束,成为一种文化内涵更加深刻、受众群体更加多元的综合性艺术类型,根据其应用方式的不同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因此也有了更多的艺术发展成果,并且得到了更多人群的接受和理解。

二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变相”美之表现

(一)虚拟美学突出

虚拟美学是当前数字化时代中动画变相之美的重要表现,自数字技术被用于动画艺术以来就以其高度先进的技术征服了许多动画创作者,许多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情景、事物、影像等都能够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并制作为动画作品。由于数字创作动画成本更低,能够达到创作者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很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操作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实现,这就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而对于这些虚拟创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也形成了当前动画作品中虚拟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通过虚拟数字技术创作出来的动画形象、背景等加重了动画作品的虚拟美学特点。 (二)动画情感表达“罐装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强大,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控制手段,许多动画人物或表演行为都能够通过软件系统功能实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需要创作者、画师直接参与,仅仅是对电脑发出指令,就可以完成对动画表演、人物表情等“罐装化”操作。这种“罐装化”明显的表现―方面体现在角色创作上,另―方面体现在风格创作上。首先,基于数字技术创作的动画作品完全脱离了对演员的依赖,一个专业的动画创作者就能够通过软件操作独立完成角色的动作、表情等生成过程,这些目的只通过罐装化的电脑操作即可完成。其次,数字动画创作中的表演全过程以及其风格、效果都是由即成程序、数据组成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够被自由读取、修改,动画风格的变化仅仅是由于电脑操作时的软件参数输入差别形成的,这就是明显的电脑“罐装化”动画情感表达。

(三)动画艺术生活化

动画艺术的最初创作初衷是充满着各种想象、与生活脱离的思想的集合,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体验。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动画创作的生活化表现日益显著,这是由于数字技术的操作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加入动画创作中,使其表现出明显的艺术生活化。数字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不仅是对生活的影响,也将更多时代特点的事物加入动画艺术创作中,而且在动画产业化发展的环境下其生活化需求也得到了不断加强,更促进了数字技术对动画创作生活化的支撑,使动画与生活的关联日益密切。

三 数字时代动画艺术发展趋势

(一)奇观化

数字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动画美学上因数字化技术造成的影响在许多方丽决定着动画作品的美学风格和特点。受数字技术影响,当前时代的动画艺术未来将会产生更加鲜明的“奇观化”发展。所谓奇观化就是指数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满足所有动画创作欲望,一切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动画效果、情节,都能够以数字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更多地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奇观将会以数字动画得到实现。例如三维动画的产生使动画画面效果更具真实性、动画场景更具震撼力、视觉感受更加丰富和精彩,《玩具总动员》作为全球首部基于三维数字动画技术创作的动画作品,为观众所带来了绝对的视觉震撼。

(二)拟物化

传统动画艺术中具有着明显的拟人化特点,而受数字技术以及时代发展背景影响,目前的动画艺术已经日渐向着拟物化发展。传统的动画创作中由于创作对象与受众对象的特点,更多的童话故事、卡通角色被创作出来,这些创作素材中的角色几乎都将卡通人物赋予了A性特点,如迪斯尼角色中的唐老鸭是一个极爱发脾气的小动物,但由于创作者对其赋予的人性特点,使人们感觉它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动画人物彤象。但目前的数字时代动画作品从创作主题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创作中对人性的关注逐渐减少,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却逐渐增加,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发展主题,因此未来基于数字技术的动画创作也更加偏向于物质化、拟物化的现实。如《机器人总动员》,虽然情节的主要推动是以瓦力追求美好爱情为主线,但其中对人类行为带来的地球污染物化现象,用几近残酷的画面展现出来,体现了对人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反思。

(三)融合化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动画艺术创作的新飞跃,3D技术的普及使3D动画成为当前的主流,多种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动画创作元素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且呈现出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实景与动画的融合、照片与动画的融合、平面设计技术与动画的融合等,这些融合都是在数字动画技术条件下实现的,最终完成多种技术手段与数字动画创作的融合,使动画作品的表现力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另外动画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也成为当前数字动画创作的方向之一,如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动画的结合。

四 数字时代动画“变相”之美遭遇的负面效应

数字时代为动画艺术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机遇,使许多动画创作形式得到充分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高水平和多元化的动画作品与视觉体验,然而拥有诸多创作推动力的同时,动画艺术美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数字时代的负面影响,使动画变相之美面临不利的发展环境,要实现动画艺术美学的健康发展明确这些负面效应,并在动画创作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动画美学的积极影响,才能实现动画艺术美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动画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数字动画对技术性依赖更加明显,这就会制约动画创作对艺术性的坚持,过多的数字化动画语言将会影响动画艺术美学功能的发挥;其次,数字动画形式将许多动画“罐装化”,使其丧失了一定的动画意韵;再次,受数字动画冲击,传统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数字动画创作中传统图像绘制方法的抛弃;最后,数字技术对动画艺术变相之美不断吞噬,将更多具有真实性特点的影像呈现在动画中,使其“变相之美”的本性不断迷失。

结束语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动画影视作品的拍摄提供了更加丰富和表现手段,也为增加动画艺术的视觉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具有更大的可发展空间。但面对当前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动画创作瓶颈状态,动画的艺术性发展中所出现的“变相”之美也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动画的变相之美要能够保持对艺术性原则的坚持,科学合理地利用数字媒介,才能使动画艺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动画产业实现持续性发展。

有关动画艺术研究论文推荐:

1.基于动画创作的教学探索论文

2.影视动画美术论文 影视美术设计论文

3.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中的少女形象研究论文

4.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

5.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浅谈摄影技术艺术研究论文

动画艺术研究论文_动画艺术论文怎么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