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

发布时间:2016-11-14 10:10

摘要:王朔现象曾是中国文坛有影响力的现象之一,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以贬居多。本文认为对王朔现象的评价似乎 有些是“文学神经质”的表现,应对其再评价,建立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学理念.

关键词: 王朔现象 文学神经质 社会转型开放的文学理念

青年作家王朔走红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空中小姐》一炮打响;1988年又推出《浮出海面》等四部力作,并先后 被搬上荧屏;再以后,《我是你爸爸》等三部长篇小说和《过把 瘾就死》等几十部中篇小说相继问世。对于王朔一度的大红 大紫,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王朔后来涉及影视圈,更是 家喻户晓。从“王朔热”的升温,到后来就热热闹闹地形成了 一个“王朔现象”.

一 对于王朔及其作品的评价有褒有贬,众说纷纭。可是仔 细分析一下对于“王朔现象”的各种评说也不难发现一些问 题,有的过激,特别是一些持反面的意见有时实在令人费解.

不仅王朔本人被视为“痞子”“流氓”,有的评论者竟说“:王 朔在现代社会的流行是一个凶兆,王朔在精神荒原上栽了一 丛丛罂粟;……说他是世纪末的恶作剧者,一只色彩斑斓的毒 蜘蛛一点也没辱没他。” ① 王朔特别不受学院派文人教授的喜 欢,许多人似乎摆出了拯救人文主义的民族大旗,发出了呼 救“:我们多了个王朔汉语多了些不幸。” ② “中国流行王朔是中 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反动。王朔作品的出现并流行 是编辑的悲哀,读者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民族自信心的悲 哀。” ③ 这种呼声之高,就好像一个小小的王朔的到来,就能让 中国文化断流一样。有一种不把王朔踢出文坛不罢休的姿 态。现在看王朔真是有些可悲,好像从一开始出场就一直要 承担着这些指责,什么行为不端,不正派统统与他有缘,有关 于文学使命的倒台或是人文精神危机的讨论就总把王朔拉出 来做例子,因此让人费解。其实无论是从普通接受来讲还是 从鉴赏批评来说,总是持有上述姿态者,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 一种“文学神经质” ④ 的表现.

“文学神经质”在文学活动中指创作者、接受者及批评者 等的一些对于文学、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的非正常的认识.

在文学活动中,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 用的。任何一种单角度的,呆板的,静止的阅读分析及评价文 学活动的做法,可以说都是一种非正常的表现,有时甚至就会 上升到“文学神经质”了.

具体到王朔现象上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为什么会有诸 如此类的“神经质”的表现,是王朔出了问题?王朔的作品有问 题?还是读者、评论者有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能作单方面的回 答.

在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学所承担的责任总不能老 在“五四”背景下生根,作家也不能总是承担着民族救赎的使 命,读者也没有必要总是一副被教化者的姿态期盼什么神圣 的诞生。这些因素都应该在变革中求发展。王国维先生就曾 讲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不应该把“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应该是什么”混为一谈。一些旧的文学理念更应加以变更, 一些应该以博物馆的形式加以收藏,我们提倡建立的应该是 一种开放的文学理念.

王朔给人一种怎样的姿态呢?王蒙在他的《躲避崇高》中 这样评价王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的大白话,绝对的没 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他的思想感情相当的平民化,既 不杨子荣也不坐山雕,他与他的读者完全拉平,他不但不在读 者面前升华,毋宁说他见了读者有意识地弯下腰或屈膝下蹲, 一副与'下层'的人贴得很近得样子。读他的作品你觉得轻松 得如同吸一口香烟或者玩一圈麻将牌,……”王朔打破了传统 文学观念上的固有模式和表征,甚至有些做法正好与之相抵 触,因此总会有人提出反面批评,摆出不可接受的姿态。可是 王朔的走红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那么必然有他存在并发展 的理由,我们应该从开放的文学理念出发,用思辨的眼光来重 新审视王朔.

二 以往提及文学和文学作品人们总认为,好像文学作品没 有大人物,没有什么大背景就不是文学,似乎不崇高不幽雅就 不文学,不玩点儿时空倒错、意识流就不文学。王朔的作品没 有宏大的叙事背景,没有性格鲜明伟大的时代人物,没有附庸 风雅的优美语言,好象尽是“痞人”的“痞言痞语。”因此单从 表面上来讲,人们很容易发出诘问:王朔到底要传达给人们什 么?王朔到底给我们带了什么? 王朔以他独特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力量,来质疑、讽刺、洞 察一切,看似调侃的乏味的胡言乱语,可以从调侃中读出深 刻,从笑声中体验深情,从小人物身上看有价值的社会意义.

首先,王朔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调侃,这既是语 言特色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写作方式和人生态度。运用 调侃就可以讽刺,可以嬉笑怒骂,可以质疑,攻击,同时也可以 无可奈何。从他所涉及的内容来讲有文学、政治、知识分子、 教授、父子关系、教育问题等等,多为一些以往严肃崇高的事 物,是以往人们不敢打破的许多旧传统。他自由的运用了调 侃这种方式来消解严肃及其崇高,而使我们认识到其中深刻 意义。例如《我是你爸爸》中马林生有这样一段话说给儿子: “你傻就傻在不懂这条做人的基本原则:当权威仍然是权威时, 不管他的错误有多么的确凿,你尽可以腹谤,但一定不要千万 不可当面指出。权威出错犹如重载列车出轨除了眼睁睁看着 他一头栽下悬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回,所有努力都将是膛 臂当车,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把“权威出错”侃成了“列车 出轨”,说它的比喻形象应该不为过,这就是王朔的侃法。看 似在教育儿子,但联系现实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他的作品中确实不乏这些有意义和价值的思考,真正把人们拉回到现实面前.

无论是“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还 是“三好协会”并不能真正的让人解忧,解除最终的烦恼,但是 这种荒诞嬉笑的表现形式背后却是人们对于无力撼动的现存 生存状态的抗争.

其次,除去这类“群痞形象”之后,王朔作品中的平凡生 活,家庭琐事,夫妻、父子关系等也表现的真实而且淋漓尽致.

把人们拉回到原生态现实面前,发人深省。《过把瘾就死》描 写的是一对青年夫妻之间的家庭生活,夫妻间那种爱与被爱 引起的身心的愉悦或是精神的压抑,或者由一些小事发生的 “战争”,使得人们可以从中来关照自己生活的原生态。王朔 写出了现代人爱情中的尴尬,写出了对于普通爱情的细微处 的体验和洞察。我们不能不佩服王朔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 细腻与逼其。可这就是爱,就是生活.

三 文学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社会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因 而它不可能不受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对于20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初来说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商品经济的意识 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文学在 经历了文革大断裂后,以“伤痕”“反思”和“寻根”为代表的作 家群体,在进行了理想主义旧梦的重温和修复之后,紧接着新 的一代的作家(其中包括王朔)对于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不再去寻觅理想主义的光环,而更多的表现为理想主义泯灭 后的无奈。作家王朔也是文革中成长的一代,对于以前受过 的教育,接受的思想在文革中倒塌变形后,精神上有了一种失 落感,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和商业大潮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采 取对社会的姿态就是嘲讽、反抗和调侃,这些在王朔的作品中 都有体现.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受到了商品意识的影响。新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心理在人们心里有了新的建构,过去的高雅、庄 严、雄浑的文化氛围被消遣、趣味、闲适的文化氛围所充斥.

因此那种一味不顾时代及文化背景硬要把作品往所谓的“崇 高堆”里拉的评论者认为的“当代文坛,不需要王朔” ⑤ 确实让 我们觉得像一种“神经质”的表现了。王朔应该属于这个时 代,他不仅诞生于这样的现实社会中,而且也诞生于这样的文 学和文化背景中,虽不可以说他是时代的文学主流,但他确实 应该是文学的一个时代典型.

无论怎样,王朔的走红并非偶然,对于他的评价理应站在 一种尊重的角度和开放的文学理念的指导下继续下去。就让 社会的筛,人心的秤,放在历史中,任其发展,听其自然吧! 注释: ①⑤姜广平.这一朵美丽的罂粟花.痞子英雄王朔再批评.刘智峰 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114页.

②老愚.一只色彩斑谰的毒蜘蛛.痞子英雄王朔再批评.刘智峰编.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第136页.

③周龙江.对中国文化的反动.痞子英雄王朔再批评.刘智峰编.中 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第115页.

④何东.干嘛老吹起床号.痞子英雄王朔再批评.刘智峰编.中华工 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页(本文对于该词的内涵有所扩充).

参考文献:

[1]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第二版,1992.

[2]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东林.冷眼看王朔-从王朔攻金庸骂鲁迅谈起.时代文艺出版 社,2000.

[4]费勇.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评论,2003(5).

[5]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试论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