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教育方法
当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教育方法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教育方法
1.确定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培养目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关注学生身上发生的细微小事,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确定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培养目标,例如:乐意与同学交往,与周围人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够主动与老师亲近等。
2.教师恰当引导,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帮助学生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正确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们传授具体的同伴交往方法,如主动介绍自己、问候并邀请喜欢的同学,制作并互赠个人小名片等。教师还要了解本班学生的交往类型,对特别内向、常被其他小朋友忽略的学生,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
(2)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接纳。通过小组合作、创设情境、课堂游戏或户外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合作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3)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集体中为他们树立自信心。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自信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群体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对儿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可以使儿童获得极大的鼓舞。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赞美等方式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促进儿童的集体人际交流。
(4)多亲亲抱抱,多身体接触。身体的接触是人类最原始最有效的表达爱的方式。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还只是六七岁的孩子,也很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和老师亲近,和伙伴亲近。教师可以主动和他们多一点接触,多一点抚摸,多一点亲近,这将大大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在交往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家长积极配合,为小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支持
家庭是学校的合作伙伴,教师要经常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和经验,和家长携手努力,共同完成教育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
(1)挤出时间亲近孩子。爸爸妈妈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说说一天的学校生活、认识的新朋友,鼓励他们说一说有趣的、无趣的、生气的、沮丧的等各种事情。
(2)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家长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吃完晚饭后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串门,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欢迎主动上门来玩儿的小伙伴,并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和感兴趣的玩具等。
总而言之,面对这些不擅长与人交往的学生,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爱,渴望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学校应与家庭配合,改善学生与教师、同学及亲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提高自信心,形成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类型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像冉冉一样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有些腼腆、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甚至在交往时有些不合群或退缩行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的学生群体。
1.性格内向,不知如何交往型
有些孩子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外界接触较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去与别人交流,害怕周围的一切。
2.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型
有许多孩子平时不太喜欢跟同学们在一起,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是他们在交往中缺乏自信。这样的学生在看到别的学生大方自信地发言时,眼中尽是羡慕,心中充满渴望。他们在参加班级活动时,一会儿看看老师,一会儿看看同学,其实就是想让老师再鼓励他一下。
3.适应不良,难以融入新集体型
有一类学生,他们在面临陌生的环境时,总是觉得害怕,不敢说话。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他们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他们起初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小团体接纳,难以敞开心扉融入新集体。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教育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