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7 01:57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4、写字指导:

⑴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⑵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

(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

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三、积累运用

1、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课后习题“读读写写”。

2、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得____________。

3、抄写词语,再仿照样子写几个:

洁白的纸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弯弯的()斜斜的()

四、实践活动

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札记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出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唤起了求知的积极性。接着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书,教室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二、结合生活,识记生字。

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读一遍课文回答:“谁在画风?”时,我出示文中插图,采用与他们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记住“宋、涛、”等六个字。学生在问好中认识了生字后,小组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为本。

《画风》一课,内容浅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动手划出相关句子。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让学生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赵小艺的自信,陈丹、宋涛的兴奋、惊奇。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这一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四、读写结合、训练写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相结合。当学生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后,我这样引导:“我们班有爱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吗?有爱画画的孩子吗?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画什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本节课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同时注重朗读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说自己怎样画风时,面不够广。后来巡视中学生画的多,但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却少。同时发现有时问题问得太琐碎了。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大海中的惊涛骇浪、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点击下一页查看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画风教学建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