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展专业论文范文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新闻行业也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这就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发展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发展专业论文范文一: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近年来,媒介融合已成为我国传媒业发展的趋势,传统模式下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必然难以为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播同样面临着困境与挑战,为适应新时期受众对新闻资讯的新需求,广播新闻传播应与时俱进,在媒介融合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新闻;创新发展;实现路径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主要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即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广播是一种以“听”为主的媒介形式,这种“听”的性质意味着要实现与其他媒介的融合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其实,在电视媒体出现后,广播一直是在电视与平面媒体的夹缝中生存,而近年来又面临着以网络和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因此传统广播媒体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主动寻求和强化与其他媒体的融合,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广播受众。本文拟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
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就传统媒体而言,广播新闻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受众规模和影响力都落后于电视和平面媒体新闻。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受众通过广播、电视或报刊来获取新闻资讯,现已逐渐习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微博、微信或新闻客户端来浏览新闻。换言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已从传统的借助广播、电视、平面媒体逐渐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这种改变给广播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广播新闻传播的局限性。广播新闻受限于“听”的传播方式,声音稍纵即逝,既没有生动的电视图像,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篇幅的缘故难以对新闻事件展开详细深入的讨论,在深度上也略逊于平面媒体。目前广播新闻传播仍受每日播出时间和次数的限制,一旦错过时间,听众便无法收听到相关的新闻节目。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广播新闻影响力减弱。
2.广播新闻受众老龄化与流失。
一方面是用收音机听广播新闻的忠实听众日趋老龄化,受众人数逐渐缩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手机等便捷的移动接收终端从新媒体中获取新闻资讯。在享有较大时间自主选择性的同时,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互动,更喜爱时尚化、非规范的网络语言风格,这都是造成广播新闻年轻受众流失的重要原因。
3.广播新闻内容的滞后性。
出于每天播出次数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广播新闻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复率,在播出时间上也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在重大或突发新闻的播报方面,与电视和网络媒体相比,广播新闻的时效滞后更为凸显,在激烈的媒体资讯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简而言之,受众资讯获取习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竞争格局与增长趋势,单一介质的广播新闻传播在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其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这意味着传统广播新闻传播急需利用媒介融合的大平台寻求创新性突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
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极为多元化。基于此,广播新闻正不断强化和深化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自媒体的合作,在技术上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渠道。目前电脑、电视、车载收音机、手机等终端日益丰富,广播新闻的受众到达率已明显回升。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显示,2013年在我国的广播节目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回升到61%,远高于交通、生活消费等资讯的收听率[2]。由此可见,广播新闻应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编播形式,拓宽优质节目的输出渠道,重塑广播新闻的品牌形象。
(一)电台内部不同栏目的信息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大范畴,众多学者强调的是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媒介融合定义不但指出融合的形式包括大量媒体之间的内容分享,还强调新闻编辑部内部人员的合作与互动[3]。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在向外寻求与其他媒体融合的同时,应首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效益。由于不同的广播频率、栏目定位及播出时长要求的不同,在操作上,可把一次新闻采访的素材制作成不同篇幅、不同侧重点的稿件,在不同栏目中进行差异化运作。换言之,以广播新闻素材为基础,在不同广播栏目间滚动播出,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以广东广播电视台2015年11月举行的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报道为例,笔者采访了近半数的与会外国经济专家(即省长经济顾问),并在新闻、新闻专题和外宣新闻版块分别发稿。在广东新闻广播的新闻栏目中,题为《国咨会开幕,省长经济顾问热议广东经济转型升级》①的报道突出新闻时效性和新闻点,即在官方新闻发布会召开前,笔者利用会议茶歇时间,采访外国经济顾问,把所获悉的会议信息写成新闻稿件,其长度适用于当天的新闻报道。第二天播出的新闻专题稿件《国咨会顾问提炼金点子助力广东开局十三五,建议推广“物、服务与人互联”智能制造、优化构建协作与包容性创新环境》②,侧重梳理观点,按不同热点话题,归纳外国经济顾问在会议不同场合中最精彩、最有建设性的发言,凸显其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议内容,稿件长度较长。而在随后播出的外宣新闻节目中,笔者的英文稿件《Today’sFocus---InternationalConsultativeConferenceontheFutureEconomicDevelopmentofGuangdongProvince2015》③则重点呈现外国经济顾问对广东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并以西方听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和风格,对笔者原有的中文新闻专题稿件内容做出取舍及编译,向西方受众传播广东以开放的心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创新的信息。上述案例显示了电台内部信息融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只要记者和不同栏目的后方制作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根据其不同的要求,把采访素材运用到不同的栏目中,就能高效地利用好采访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电视媒体融合
“媒介融合可以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可以是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融合的目的一是整合资源,二是扩大影响,对广播媒体而言,后者可能更重要”[4]。美国学者戈登把媒介融合更具体地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所有权融合、战略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及信息表达融合[5]。戈登把所有权融合放在五类融合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近年来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合并已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电台与广东电视台也于2014年合并,成立广东广播电视台,旨在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竞争力。电视台的采编资源与广播电台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相对更雄厚,电视记者奔赴的新闻现场相对更多。在电台与电视台合并的背景下,电视记者可将电视新闻稿件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利用,即以电视新闻素材为基础,在广播新闻栏目里综合利用电视新闻素材。以《我们的坚守》④报道为例,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记者采访了微生物学家李泰辉教授,该稿件在广东卫视2015年5月1日的《全省新闻联播》中播出。在对标题和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之后,《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青山走遍只为“菌”的广东微生物所研究员、微生物学家李泰辉》⑤于5月4日在广东广播新闻中心的新闻栏目中播出。在电台与电视台整合的背景下,广播与电视的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合并之后电视媒体所做的新闻稿件可视为是广播新闻声音素材的“富矿”,随着融合的深入发展,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将能更便捷地综合运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资源,甚至能对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提出素材预约和订制要求。
(三)与开放性网络平台融合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实现了广播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微博平台实时、开放、互动的特质已为广播新闻和网络融合的创新发展所利用。受众可在微博平台留言、评论、爆料及转发,这不但提高了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保持了在新闻再传播过程中的热度,而消息的继续发酵,又为新闻的发展引出新方向,提供了新素材。当然,在此过程中,记者需牢牢把握好新闻素材的精准度。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设立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帐号为例,它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公众参与优势,实现了广播新闻和网络互动传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策划的新闻直播节目《寻找华南第一枪》⑥为例。为配合该广播节目,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于2015年9月2日当天连续更新49条博文,图文并茂地在微博平台同步直播这场年度重头戏。微博平台上的配图既有记者们前期采访的现场画面,也有采访对象的照片、珍贵史料的照片和所走访的抗战遗迹照片。这样的图文直播,既能让没有收听到广播节目的受众了解到其最核心和最精彩的资讯,同时也弥补了广播听众在收听过程中没能对新闻涉及到的人与物“眼见为实”的遗憾。通过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广播的优质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输出,扩大广播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与移动终端融合
广播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与其他移动终端相比,人们对智能手机已形成了严重依赖。广播收听的移动化、网络化与听众的网民化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明显。微信平台近年来逐渐成为最多广播受众使用的互动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多广播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其优势是微信公众号具备语音推送等功能,广播媒体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微内容,例如微新闻。微新闻策略旨在打破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自有逻辑,利用新媒体思维精选广播新闻素材,具体表现为片段式、专题性,突出和聚焦热点话题,有助于提升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增强广播新闻传播价值。仍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策划的一组《人民的抗战》系列报道为例,每篇报道除了在不同新闻栏目和频率播报之外,还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九大频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笔者推送了该系列的采访稿件《血性东北军战士抗命开枪,“9•18”夜击毙两名日本鬼子》⑦,推送内容中有广播新闻的音频和采访现场的照片,并以照片说明的形式突出微信稿件的亮点。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官方微信号上同日发布的其他资讯相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样严肃、厚重的新闻在点击数量上百倍地高于其他新闻信息,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内容需调整新闻侧重点,突出部分重要和生动的信息,“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更加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在宏大事件中抓住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介绍”[6],更容易激发用户乐于分享的心理。其次是以更适合年轻受众阅读的方式和编排风格将广播新闻的优质资源进行再次传播。好的内容和创新的内容不但能增加点击率,也是广播新闻传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增强影响力、谋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7],近年来这一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广播新闻传播不仅要正视自身的困境,还要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走出一条有广播特色的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之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需立足于制作精良的优质资讯,以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方式,多渠道地争取受众。作为广播新闻记者,需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升自我,争取成为能适应传统和创新制播方式的技能全面的广播人才,以应对媒介融合新形势对媒体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永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的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2009,(11):82.
[2]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
[3]乔新玉.媒介融合: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J].青年记者,2012,(12):68.
[4]肖柳.媒介融合下广播是如何提量、提速、提质[J].中国记者,2010,(1):92.
[5]万丹妮.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提升影响力方式探析[EB/OL].
新闻发展专业论文范文二: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民生化新闻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也出现了民生化现象,这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现象的必然性以及重要性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必然性;重要性
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形式的行业兴起。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民生化。对此,本文进行了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发展的分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出现民生化现象的必然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人们了解新闻时事的主要方式之一,受众群体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逐渐向民生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分析可知,广播电视新闻出现民生化的现象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一)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出现,微信、微博等手机移动端软件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端了解新闻时事内容,这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能够在这种形势下保持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开始向民生化的方向迈进,以更多地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
(二)新闻采编内容的综合性要求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媒体行业也逐渐走向综合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思想的进步使人们所关注的社会时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单纯关注政治新闻。现今,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娱乐、生活、体育、经济、购物以及民生等新闻。为了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多方向、多路径传播,新闻内容的采编要符合当今新闻的状态,也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内容采编要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融合。只有符合人们的口味,广播电视新闻才有可能在社会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关注度的需要
民生新闻在当前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人们更加关注民生新闻。民生问题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人们也希望通过民生新闻了解自己的生活处境。可以说,民生新闻是目前社会上关注人群较为庞大的一个新闻类别。而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本身关注人群减少。想要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关注度,以民生新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因此,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在此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向民生化方向过渡是必要的。
(四)以人为本的方针体现
民生是我国重视人民生活的重要象征,民生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民生问题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和政策。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将新闻民生化,有利于捕捉和发掘群众的需求,避免过去很多新闻中出现的脱离事实、疏离群众的现象。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也是新闻创新和应对竞争的要求。民生新闻能够更好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有利于树立新闻在人们心中的威信。靠民生新闻赢得人们的关注和信任,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以国家政治和社会新闻为主,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和作用,因此失去了很多受众。可以说,新闻的程式化和概念化使新闻的内容大打折扣,而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在当今多元化的新闻媒体中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怎么让广播电视新闻好看,怎么让广播电视新闻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呢?毫无疑问就是将新闻内容向民生化发展。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闻的创新改革体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行业为适应新时代潮流,都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就是新闻改革创新的体现。首先,传统新闻的内容是以社会、国家、政治为主的,内容宽泛,人们对于这样的新闻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群众范围。但是现在广播电视新闻所传播的内容都是以群众所关心的新闻为主,以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民生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创新和改革的体现。
(二)扩宽新闻领域
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是对新闻内容的一个拓展。我们知道,传统的新闻内容枯燥而单调,收听、收看新闻的人群有限,而且群体比较小众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是对新闻领域的一个扩展。首先,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将新闻内容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以政治时事为主,而是更多地关注民生和生活。其次,民生化也将新闻用户群体发展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广播电视新闻。
(三)增加广播电视新闻的实用性
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增加了广播电视新闻的实用性。过去,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多以军国大事、社会动向为主。而民生化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则以群众的生活状态为主,增加了新闻的实用性,避免了空洞、夸大的新闻。民生化新闻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掌握到新的政策,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这方面讲,对于广大广播电视新闻用户群体而言,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实际上增加了新闻的实用性。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闻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是新闻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下,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提高关注度、增强新闻内容采编的综合性以及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化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就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更多广播电视新闻民生化的意义有待更多新闻媒体人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06):33-36.
[2]李荣.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J].今传媒,2008(11):52-54.
[3]金琦.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J].今传媒,2010(09):102-103.
新闻发展专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
3.新闻毕业论文范文
4.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
5.有关新闻论文范文
新闻发展专业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